张艳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重点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90-01
1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阅读兴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加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进行再加工,文字与画面结合,或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也容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能通过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和直接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动机。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训练才有可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更好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教完《太阳》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的说话练习:你将来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请选择一个角度介绍太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上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也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 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这有什么妙用?”“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学生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3 结论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我们应该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网络信息,提高掌控信息的能力,增强语文阅读的能力。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吉林 伊通 130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