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国
摘 要:高中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明确指出:通过合作学习,能够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编写、制作以及信息传播、创作多媒体作品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方面的学习,要分析小组合作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都是值得教师研究和讨论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34-01
1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强,容易流于形式
在听课的过程中,屡屡出现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还没有仔细思考,教师接着就让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这时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而照着读参考资料,或者就说说浅层理解,有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有的教师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闹,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它作为协作学习的主题,小组协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浪费了时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
1.2 组内成员不能各负其责
教师没有为各小组划分明确的任务分工,从而导致教师的合作探究任务提出来后,学生各说各的,说过就完,毫无秩序,也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这样看起来很热闹,可实际上既难以达到讨论预期的深度,更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共识。小组合作教学的时效性微乎其微。
2 助推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有效对策
2.1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组合作探讨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展开小组讨论,是容易导致小组学习形式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我会精心研读教材,选取恰当的探讨合作的问题,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开展合作探究,就会大大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比如,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开展教学,让学生检索天气预报,查询当地特产分类情况等,帮助学生搭建信息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优化小组成员,注重优势互补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人数,一般每个小组人数为4~6人,落后生和优等生结合帮扶,表达能力强和表达能力差的结合组成学习小组。在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大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问题由组内2~3人组交流,难的问题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合力解决。比如,在学习《多媒体信息采集和加工》时,教师可以安排组长对本节有关多媒体的探究问题进行分工,让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过学生信息采集和共同讨论加工,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进行声音、图像、动画方面的信息收集,进一步了解多媒体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分工不同,获取的信息资源实行共享,不仅可以增进同学友谊,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互补。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这样机会均等的安排,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教师在挑选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目的。制定科学且连续的评价标准,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注入动力。
2.3 突出个性发展,激励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增强组间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竞争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备课,涉及到课堂知识扩展部分,可提前安排学习小组进行相关的知识搜集,由各个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按照不同分工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时各自拿出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这种知识互补促进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增加了课堂容量。
为了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组间讨论时,教师可以采取打分的方式,学生每次发言,都可以为本组赢得一分。采用周评和月评制度,评选“优秀学习小组”。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讨论热烈,课后总结评选,这样,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比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这节内容时,教师向全班提出探究问题“网络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信息,涉及到微博、邮箱、论坛等信息收发平台。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总信息,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比打分,通过开展辩论赛的方式,强化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竞争和合作,可以展示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3 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的共进发展。这种课程协作的学习,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可以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诚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理论指导,在不断总结小组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的课堂会更加精彩,小组学习的开展会更加有声有色。
(山东省莱芜市莱钢高级中学,山东 莱芜 27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