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平
摘 要:社会的发展也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这也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性优势。将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共享性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能使语文教学发挥最大功能与作用,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32-01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观念也面临着新的冲击与挑战,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于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科研的一大课题。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效、影像、动画、视频等于一身,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将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在一起,融感知、理解、运用等能力为一体,在教学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强化教学成果。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播放,能够直观化教学,快速处理课堂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能够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节教学秩序。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口头传授与手写教学,能直接提升语文教学成果与成效,直接服务于语文教师与学生。
多媒体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语感
对于语文现象与文字句式的敏锐领悟与察觉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叫做语感。以《滕王阁序》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这样的动人景致的描述,如果单纯凭借学生的经验与想象是很难理解与掌握的,至于对段落句式的审美鉴赏,单纯靠教师的讲解与直译,也是很难达到审美的境界的。如果启用多媒体技术,利用音效与视频材料,利用声音与镜头带入,能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启发他们的感性思维,在这样的声与影的环境中反复吟诵与朗读,进行听觉与视觉的交感训练,使他们感受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受文字的优美与情境的动人,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们的语感与审美鉴赏能力才会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够将课本上描述的情形基本具象化,并能通过声效的感染,达到一种身心的感知与审美情趣提升的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化解重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所承载的题材量之大、内容涉及面之广等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步入高中语文学科的门槛之后,就要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难点,无论是对文章的基本语感,还是在文字上的审美,情感上的迸发,都需要学生具有更充分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一篇重难点课文,光靠教师的口头描述与笔上功夫不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章,轻易化解重难点部分。多媒体技术凭借其自身图文并茂、情境再现的功能,能化解学生经验不足与想象空间不够的尴尬,使教学内容明朗具象化。
3 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更多的教育意义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感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的情感与审美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1 声形创图,情感美体验
语文是来源于生活且具有较高审美属性的学科。高中生普遍处于社会经历较少、情感体验贫乏的阶段,对于语文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核心内容不能很快心领神会,而且文学的境界需要长期积累,才能真正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文字、线条、插图、插曲等多种因子的完美融合,能够塑造出一个符合文学世界的情感背景与基调,营造出一个审美境界,诉诸学生心灵深处,引起震撼与共鸣,进入心灵碰撞的情感高峰,让学生产生宽广的想象空间。通过声效与音响的感染,学生的心灵会受到文学美的净化与情感美的感化,享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美。
3.2 动静相依,意境美体验
文字是一种静态的形式与表现,但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动静相宜、绘声绘色的生动世界,作者往往以动制静,寓情于景。多媒体技术利用声效的多样性与便利性,能够营造出所需要的动、静结合的意境美。
3.3 时空造境,和谐美体验
高中诗歌教学尤其注重语言句式的工整和谐美,感情与文字的和谐统一美。多媒体技术利用信息的密集整合,缩短时空距离,将作者的想象画面付诸于具体形象的情境展现,《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通过瑰丽壮观、高耸天际的天姥山景象,以虹为裳,以风为马,营造出一种欢快喜乐的仙人仙境之感,这样的天马行空画面,通过多媒体技术,网上搜索或者是专题制作,创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再结合文章的雄浑句式,细细读来,感受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不失为一种心灵与文字的和谐统一。
4 多媒体技术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高中语文的教育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这些基础能力完成之后,才能更好地体验文学的博大精深之美。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接触多媒体技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身心受到影响的一个过程,在他们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思考能力也在飞速运转,将知识进行再创作。学生在身心得到享受的同时,能更高效获得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完成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显而易见,它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高效完成,还能让学生高效学习,愉悦身心,启发思维。但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自身的人性化引导在科学技术运用中的重要性,要明确最终还是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河北 唐山 064000)
参考文献:
[1]崔录,李玢.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