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技术是中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起点

2014-04-14 02:12:14刘波
居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刘波海绵硬化

刘波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刘波对海绵体城市建设颇有经验,他倡导减少城市硬化,让城市更健康的发展。

人物简介

刘 波

中国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

现任常德市政府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联络办公室中方协调员常德市江北水系综合治理办公室项目协调员

突破城乡发展瓶颈

Q:国家住建部于2014年11月2日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作为长期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的业内人士,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刘波:海绵城市技术又称低影响开发技术,就是在不给环境带来大的影响或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城乡开发和建设,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延续性。这一技术理念和体系在欧美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城乡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是中国城乡建设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打开了一扇窗户,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Q:《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刘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在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安排,使城乡水生态环境领域逐渐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城市发展已面临诸多窘境。城市内涝、城市天坑、热岛效应、雾霾等一些城市病态现象持续出现,给城乡居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碳排放增加,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城乡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降水时空不均与污染排放,加剧了流域内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严峻局面;各流域沿线持续的城市化和无限制地硬化,导致流域内洪水期雨水泾流量猛增,流域内城市内涝现象突出;城市湿地急速萎缩,生态系统支离破碎;城市地下管网混搭乱接和断裂破损,地质灾害频发,城市天坑隐患巨大;因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成熟的技术路线,盲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和投资浪费;流域治理能力不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改善进展缓慢;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普遍降低,多地城市备受雾霾袭扰,引发民众诟病。

城乡生态修复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欧美国家在海绵城市技术方面领先我们20多年,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绿色生态技术,用以改善我们的环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当然也受到发达国家的启示,为我所用,这一成果也是经历了反复阵痛而达成的,受到我们城乡建设体制的制约,得来不易,也将有助于突破城乡发展瓶颈。

环境问题折射人心向背

Q:请您介绍一下倡导海绵城市的心路历程。

刘波:2006年常德市联合德国汉诺威市、荷兰乌特勒支市申请了欧盟资助的亚欧水环境对话项目,以常德市城区穿紫河为例,探讨亚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在这个项目中担任项目协调员,得以全面考察了欧洲国家水资源管理理念和综合解决的一些案例,受到很大的触动。联想国内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萌发了推动国内水资源领域创新发展的念头。

2011年至2013年,我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起草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议案和提案,提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具体就是海绵体城市的建设方向。我还向全国七大流域内的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的80位市长写了挂号信,起草了《中国流域城市市长宣言》,呼吁每座城市减少硬化面积每年2%,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开展生态修复,以综合解决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和雾霾的问题。尽管这80位市长无一回复,但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环境问题折射了人心向背,政府的行政方式应该创新,行政效率应该提高。2014年,我在新浪网微博发起反城乡硬化运动,阅读数已达到20万。几年来,我在建设、水利系统及各地高校推介海绵城市理念,向业内人士和大学生们展示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呼吁国内发展方式转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今后我还要继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落地以及发展,为我国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持续呼吁。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出台不代表万事大吉了,今后的工作还很繁重,技术体系还远未建立,实践操作还有待细化,产业支撑还没有创立,也就是说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任重道远。

顶层设计才有大的作为

Q:下一步我们在海面城市建设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刘波: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要做好顶层设计,不能亦步亦趋,缩手缩脚。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首先要做好战略规划,包括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海绵城市技术才有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果受到体制与部门利益牵绊,任何好的发展路径都会夭折。所以,我们不能只依靠住建部一家来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全社会都来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目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遏制城市无限制硬化趋势。为解决我国城市面积成倍扩张,城市地表无限制硬化而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各流域城市政府应以2014年城市硬化面积为基准,每年减少城市硬化面积3-5%,国家应将这一指标纳入各流域城市政府的年度考核体系,同时对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地面硬化情况进行管理,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是积极实施城市生态修复。从现在起,以建立“海绵体城市”为切入点,有步骤地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湖塘、沟渠,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雨水渗透率,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普查、检测和修复工作,防止城市地质灾害。海绵城市技术普及以后,原有城市生活污水量会大大减少,雨水进入污水管道的情况会逐步改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与效益均会提高,污水直排进入河道、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三是高度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支持、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水生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确立水生态规划在城乡规划中的基础地位,充分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注重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培育和引导亲水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科学的流域管理行政体制。充分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流域上下游地区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任何城市开发措施都要照顾到本地区和上下游地区人民的合理诉求,积极参与流域地区的环境与发展对话,制定流域治理行动计划及时间表。

五是构建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将立法先行与政策配套相结合,积极开展水生态法律和政策调研工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支持构建我国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应借助水利改革的契机,率先构建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美丽中国的光明前景

Q:海绵城市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刘波:海绵城市技术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社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延续性的高度关切,海绵城市技术就是这种关切的表达。社会应该如何利用雨水资源?如何看待洪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如何处理水、土壤、空气的辩证关系?这些问题都能在海绵城市技术中找到答案。

海绵城市技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社区(汇水区)为单元,包括工业、农业社区,雨水就地蓄留处理,完成地上地下的循环。如果每一个城乡社区都完成了这一使命,那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美丽中国的梦想就实现了,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我估计5-10年初见成效,10-15年大见成效,但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有所作为。

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建设生态社区时,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社区生态功能,要看到社区(汇水区)与河湖的关系,也要看到大的流域关系,这样我们在社区生态建设时才能不至于迷茫,避免投资浪费,达到投资效益。

除了在水资源利用以外,海绵城市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社区生态、农田水利、高速公路和铁路、重金属土壤污染、河道治理等领域都有很好的修复效果,也是一切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表明,海绵城市技术也是治理热岛效应和雾霾的最佳手段。

Q:海绵城市建设将如何带动科技与经济发展?

刘波: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大量的转型人才,高校要更新教材,设立新的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现有2万多个社区,假设每个社区投资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仅北京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保守估计全国生态修复市场年均产值在数千亿元以上。这些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GDP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国家经济呈现健康势头。

猜你喜欢
刘波海绵硬化
刘波作品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7:50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钛工业进展(2022年2期)2022-05-13 04:20:10
超级海绵在哪里?
解读“海绵宝宝”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晚霞
赤水源(2018年6期)2018-12-06 08:38:08
海绵是植物吗?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刘波:大海与我作伴
商周刊(2017年16期)2017-10-10 01: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