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2014-04-14 14:19刘学申
关键词:价值体系革命中国共产党

刘学申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论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刘学申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优良传统和作风。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对于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革命精神;内涵;价值;中国共产党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从精神信仰、党内民主、人才制度、基层党建、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诠释了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1]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足见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支柱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柱,它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是共产党人整体(集体)和个体在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精神境界、信仰追求、品格意志、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魂。”[2](P15)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

“革命”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用暴力手段推翻现有的政治秩序,后者则泛指变革、改革、创新等。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里“革命”二字就不仅仅是指狭义的革命,也指广义的革命。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精神,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或者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而形成的革命精神,从时间上论,它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井冈山精神是其形成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具体来说,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中国革命精神具有特定的内涵、外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概括为革命精神,如: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3](P834)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如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4](P6);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5]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5](P400-401)为核心的红岩精神;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涵的

西柏坡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以称之为建设精神,如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大庆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6](P393-394);“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7]的“两弹一星”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8]的焦裕禄精神。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孕育了新的时代精神。如以“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9](P301)为内容的新时期五种精神;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10](P4)的新时期创业精神;以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为代表的新时代公仆精神;以“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为代表的新时代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精神;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11](P576)的载人航天精神。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中国革命精神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同一性,其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它们与中国革命精神是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论其内容如何变化,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精神始终具有深邃而广博的共同内涵。正如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就是要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觉奉献。”[12]

第一,中国革命精神是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始终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给予了共产党员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和力量。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里,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面对刽子手,大义凛然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荣的胜利”。的确,唯有信仰的力量,唯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能让共产党人视死如归。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3](P110)

第二,中国革命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4](P111)。没有实事求是,何来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来遵义会议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空前成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本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中国革命精神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15](P1094)这是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认为,“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6](P342)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历史。

像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女英模任长霞等等先进人物,数不胜数。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然使命、执政理念和发展动力。

第四,中国革命精神是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精神。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里,共产党历经艰险,饱受磨难而毫不动摇的勇往直前,重要原因之一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可贵精神。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4](P161)胡锦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7]。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对于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发扬中国革命精神能为党的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理论体系。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这些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范畴。但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要求党不能局限于传统党建模式,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

邓小平在谈到革命精神时曾讲:“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精神和拼命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16](P367-368)他还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16](P368)。是啊,不仅仅是人要有精神,政党、国家同样要建立精神支柱。将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纳入到“伟大工程”建设主线,可以从精神建设的角度为党的建设引入新的范畴,既能在理论上为党的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又能在实践中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提供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从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另一方面,发扬中国革命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积聚集雄厚有力的政党软力量。“软力量”概念是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国民的凝聚力等。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该概念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主权国家,比如对“政党软力量”的研究。所谓“政党软力量”,是“一种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基础上的‘非强制性且非诱惑性影响力’,是政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政策主张等产生的衍生功能;就具体表现形式而言,政党软力量通常表现为‘吸引力’、‘感召力’、‘同化力’、‘包容力’、‘亲和力’、‘凝聚力’等多种不同形态。”[18](88-92)

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19](P8)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倒下的是数以万计的生命和难以计数的建筑,升腾起的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在灾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凝聚起一群人心,一群人团结一心就能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被夷为平地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村头,立起了一块刻着“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的石碑。在百姓的心中,党在,就有信心在,就有力量在,就有希望在!这正是抗震救

灾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在灾难中所表现出的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正是政党软力量的生动体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精神,必将使中国共产党时刻充盈着雄厚有力的政党软力量。

(二)中国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

自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党对这一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其认识也逐渐深化。党的十七大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而且把这一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极为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其实质是要确立全社会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共识,汇聚力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一种经受了历史和时代考验的精神,是一种可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借鉴的宝贵精神资源。因为,中国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P661)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中国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二,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逻辑起点。中国革命精神体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中国革命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实基础;其三,中国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而又生动的体现,而且中国革命精神还蕴含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帮助人们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信仰;其四,中国革命精神浓缩了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和群体典范,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需要从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方面进行理论构建,而且需要运用事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于后者而言,中国革命精神无疑为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无数的生动范例和素材。

(三)中国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的挑战、风险和问题也日渐增多。一方面,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冲突此消彼长,周边安全形势日益紧张。同时,国内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司法体制改革、预防腐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尖锐、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也需要着力解决。种种迹象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到了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上。如何凝聚力量,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伟大的中国梦梦想成真,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中国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革命精神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第一,中国革命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信仰是激励我们为实

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坚实基础;第二,中国革命精神所体现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中国革命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重要力量;第四,中国革命精神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品格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总之,“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21](P59)用中国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取得不断的胜利。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1](P139)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1).

[2]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1996-10-22(01).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王全书.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J].求是,2003(20).

[7]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江泽民.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9-19(01).

[9]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J].求是,2009(10).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1-07(01).

[12]胡锦涛.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01).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2-19(02).

[18]崔保锋,孙秀民.软力量视域下的政党理论研究——论“政党软力量”概念的提出[J].学习与实践,2012(1).

[19]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On the Connotations and Contem porary Values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s

LIU Xue-she n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75,China)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s and denotations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s are re-defined on basis of the CPC's precious traditions and its practices developed in long-time leading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Great cause conceives and is propelled by great spirits.Presently,inheriting and spreading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s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the CPC's to carry forward Party constru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 Dream.

revolutionary spirits;connotation;value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261.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3.004

1674-8107(2014)03-0023-05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3-12-20

刘学申(1986-),男,安徽岳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政党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