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

2014-04-14 07:18周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血栓性心血管病二聚体

周芳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论著/未分类心血管病✿

心血管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

周芳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目的为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病患后如何预防血栓性疾病。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使用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72人,在手术治疗前以及术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分别测量D-二聚体(DD),对测量结果详细记录。结果本次研究的病患在手术治疗后,DD检测平均值相较于手术治疗前上升明显,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手术后对病患的DD值进行动态检测,有15例病患DD值上升明显,超过1000mg/L,有3例病患DD值持续上升,并且都产生血栓。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病患时,病患血液中的DD值有可能上升,但是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病患血液中的DD值持续上升,一般为血栓性疾病产生的前兆,手术后对病患的DD值进行动态检测,有助于血栓性疾病高危病患的排查。

心血管;介入手术;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测量

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中,介入手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手术后通常会引发病患产生血栓性并发症。在手术治疗中,心肌与血管壁受损都能够使凝血系统被激活,从而导致心腔与血管内局部产生微血栓,所以,心血管病患在介入手术治疗后应加强血栓病症的预防工作。D-二聚体,以下简称DD,它是一种判断病患是否出现血栓性并发症的敏感指标,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证实。文章对在我院使用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并引发血栓性疾病病患的DD值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术前DD测量值进行对比,对其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使用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72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14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为(54.6±11.9)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7.6±2.3)年。其中,有29人为冠脉介入治疗、11人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7人为二尖瓣球囊扩张、16人为起搏器、9人为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对比本次研究病患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症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动态测量DD值

本次研究的心血管病患在使用介入手术治疗前,于当日清晨七点左右,抽取肘部静脉血液2.3毫升,然后将其送往检测中心检验,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定量检测,并在手术后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清晨七点左右,抽取病患肘部的静脉血液,并检测。倘若在手术后5天内,任何一次血液检测中DD值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也就是超过1000mg/L,需要在手术后的第七天对血液中的DD值重新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病患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本次研究病患的计量数据,用χ2对本次研究病患的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介入手术治疗前后DD检测值的变化情况

介入手术治疗前,病患DD平均值为(309.4± 21.9)mg/L,介入手术治疗后,病患DD平均值为(502.7±23.8)mg/L,本次研究的病患在手术治疗后,DD检测平均值相较于手术治疗前上升明显,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详情见表1。

2.2 手术后对病患的DD值进行动态检测

介入手术后对病患的DD值进行检测发现,有15例病患DD值上升明显,超过1000mg/L,一周后重复检测发现有3例病患DD值持续上升,并且都产生血栓,剩余病患恢复正常。3例病患中,有1例出现肺栓塞,有1例病患出现下肢静脉栓塞,有1例病患出现冠动脉支架闭塞。手术后2周对这3例病患的DD值进行复查,结果上升明显,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详情见表2。

表1 对比介入手术治疗前后DD检测值的变化情况

表2 手术后对病患的DD值进行动态检测

3 讨论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因子交联后,经过纤溶酶水解后生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属于一种特异性纤溶讲解标记物,DD值升高代表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使用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病患时,下列行为都能够导致心肌或是血管受损,包括:射频消融损伤心肌、导管在心肌内或是血管内操作、支架损伤血管壁、穿刺血管等。心肌与血管受损都能够使凝血系统激活,继发纤溶活性增加,DD值升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病患介入手术治疗后,DD值上升不明显,也就是没有超过1000mg/L,属于一种短时间持续增长,缺少特异性,没有研究意义。少数病患经介入治疗后,DD值上升显著,并持续增长,并产生血栓性疾病。总之,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病患时,应加强对病患DD值的动态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1]李宜富,董少红,罗影平,韩军丽,陈彩敏,等.心血管介入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J].热带医学杂志,2011,18(05):290-293.

[2]张梅玲,王芳,喻敏玲,张慧珍,等.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干预[J].宜春学院学报,2012,19(04):265-267.

[3]李宜富,董少红,罗影平,韩军丽,陈彩敏,等.心血管介入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14(05):286-290.

[4]刘淑燕,刘莉梅,于春艳,等.心血管介入术前床上排尿预防术后尿潴留[J];青岛医药卫生,2013,17(05):214-216.

[5]李敏玲,郭俊宇,孙小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20(11):256-259.

猜你喜欢
血栓性心血管病二聚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