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 李建华
摘 要:植物的对位配置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植树造林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工作经验,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植物对位配置措施进行探讨,介绍了植物对位配置的相关概念与目的,重点分析了植物对位配置的原则与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对位配置;树种搭配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159-02
1 植物对位配置的概念与目的
植物的对位配置是指通过研究流域内环境资源的需求和发展规律,按照生态位的能级分布层次来分析环境资源的分布特征对发展主体的胁迫程度和适宜性,协调解决好资源处于需求之间的关系,选择与环境资源位特征相吻合的发展主体或生物种,最终达到生物需求位于环境资源位相互适宜发展的需求。根据小流域内的土壤、地形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地貌特征,确定流域的主要生态防护功能,从而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使得防护林体系在空间上和经济效益上都能有良好的发展。遵循科学、合理的植物对位配置原则,结合相关的物元分析得出小班适宜性与层次分析法,得到各种植物类型与树种的比例。在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管理中应用植物对位配置,反映的是发展主体(或生物体)对于环境资源的依赖关系和环境资源位对适宜发展主体的规定性。在该过程中,通过对生态元产生最大的生态效能,来达到流域内各种植物有秩序、有层次的和谐发展的目标。
2 植物对位配置原则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是将小流域建成持续发展且高经济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行植物对位配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区域内重点需要植树造林地块的条件、特征、造林树种的生物和生态特性和立地类型来设计造林的模式,对造林树种进行配置,同时避免因选择不恰当树种,而造成树木不成林的现象发生。
2.2 科学与实用结合
在分析树木和地质的基础上,选择丰产、优质、速生和抗逆性强的实用型乡土树种,并且通过科学的育苗、造林和整地方式,来完成区域内植树造林系统工程。
2.3 自然分类与经营分类相结合
在生态学上将森林生长地段内的诸多环境因子统称为森林立地,也叫生境。它是自然地理综合体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类产物,立地类型的划分属于自然分类。而在森林分类中,以区划界定的林种划分则属于森林的经营分类,它是人们根据森林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位置,对森林主导利用功能进行的重新定位。因此,可以说是经营分类与自然分类相结合的措施形成了森林立地。
3 小流域植物措施的对位配置
3.1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到不同流域、不同部位和不同气候资源数量分布条件下植物生育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对位配置。我国有学者根据气候带与植被带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及适地与适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应用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导人工林草植被建设,选择地带性植被优势作为主要造林种草的植物种,模拟天然植被结构实行乔灌草复层混交使快速建造稳定植被”的理论,并且有地区已经据此完成了适宜树种选择的科学方案。
3.2 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分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制约着植物生长能力的高低,而且不同生态系统对于水分的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森林带的水分生态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在树林被采伐之后土壤中包含的水分经过3个雨季之后便可以基本恢复;而森林草原带则仅能满足树龄在10年以下的树木对水分的需求,一旦人工沙棘林平茬后,经过3个雨季土壤内的水分可得到部分恢复,其程度要远小于森林带;典型的草原带同样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林木被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困难,因此解决环境中水分承载力与植物生长力之间的矛盾是植物造林的关键问题。与天然的荒坡相比,人工林中由于植物的密度程度和物种的不同,不同的植被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缺失和土壤干化层现象,为了达到预期的植树造林目的,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的降水补给量和植物需水量来确定造林的密度,比如在半干旱地区的乔木树种通常应保持在1 500 株/hm2左右,灌木种密度则适宜控制在3 000 株/hm2左右。同时,开展与之匹配的径流聚集工程来解决水分承载力与植物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保障林木的正常发育。
3.3 树种搭配
人工造林过程不但要考虑树种的适应性,同时必须注意树种的群落学特征与林学特征,利用不同树种之间相辅的优势来增加树种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形成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层性,创作出稳定性强的生态位结构,提高林带的抗灾害能力。实践数据表明,因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活特性、生物学的差异性,物种的种内与种间搭配会遵循一定的生、克原理,因而产生不同的生长效果。一般纯林结构的群落在稳定性和生产能力方面不如混交林,因此应尽量不要采用单一品种的林分结构,尤其是要避免单独的榆树、杨树或臭椿成林。在营造混交林时,要注意速生与慢生树种、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搭配,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树种搭配时还需要熟悉常见的树种相克知识,从而降低病虫等危害,例如毛白杨与桑科植物搭配时容易受到桑天牛的危害,杨树与落叶松搭配时容易发生黄粉病。
4 结束语
对小流域内水土防护管理采用植物空间对位配置的原则,不仅可以克服只靠野外勾绘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的盲目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小流域土地科用结构调整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做到“地尽其利”,加强了植物造林防护水土流失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富,高嶙,赵克荣.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径流调控工程对位配置数量化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04).
[2]朱金兆.防护林空间配置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3).
〔编辑:李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