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配电建设及其规划措施探讨

2014-04-14 20:26李锋
科技与创新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架接线配电网

李锋

摘 要:10 kV配电网工程是现代电力建设最普遍的项目之一。在进行该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输电线路投产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10 kV 配电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简单分析了10 kV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网架上的问题和管理中的问题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包括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和优化建设流程等,以期为从事10 kV配电建设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10 kV;配电网;线路规划;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009-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各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电力的消耗量激增,对供电质量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电网已成为了普通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质量与用户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电力部门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35 kV以上的电压等级,对10 kV配电网的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对许多细节规划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10 kV配电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供电质量。

1 10 kV配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际建设方面

110(35)kV变电站转供能力较差,容量较小的用户数量较多,其使用的变电站仓位数量大,且利用率较低。其中,装机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线25根,其占用了18的仓位,且该仓位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变电站。而K站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装机容量过大,有些变电站甚至需要提供数个K型站电源,转供条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线之间联络较少,各分段的用户数量较多,装接容量极大,所以限制了其灵活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规划人员的决策失误,没有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该专项工程需要进行重复建设。因此,在施工时,要科学、合理地计划停电时间,以免停电时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1.2 管理方面

电力部门在管理时,重点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线路上,对于10 kV配电网的规划工作不是特别重视,没有对该项工作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统的10 kV配网规划工作制度,也没有将目标网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10 kV配网的主推接线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工作中的10 kV配网的接线方式也没有全面考虑到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它的影响因素。②对10 kV配电网的规

划或对负荷进行预测时,没有系统的方法。现代10 kV配网规划一般仅仅是覆盖了新建110(35)kV变电站的周边区域,并没有对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予以整体、全面、前瞻性的规划。③在制订施工方案时,没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对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和后期评估时,评估机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无法对项目作出准确的评价。

2 优化10 kV配电网的措施

2.1 制订电网规划方法

在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前,需要制订出电网建设质量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详见表1.

通过了解表1中佛山地区各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10 kV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优化的部分。各地区的电网建设所需时间较长,而10 kV网架评价体系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总体要求是要基本不偏离目标方向。

2.1.1 制订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配电网的规划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先运用负荷密度分析法对电网的负荷进行测算,并将预测区域细分为数量不等的小区域,划分为若干小面积供电地块;根据10 kV网架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现代网架的结构,准确找出网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合理地细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进行细化设计。在该过程中,在最终指标的指导下,要遵循平衡原则,最后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经济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

2.1.2 统一主推接线模式

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接线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盖的变电站、K型站、设备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变电站层面接线方式的选择,其与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供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在选择供电区域主接线方式时,可以以K型站为参考,将K型站作为10 kV配网的基本构成模块,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10 kV配电网接线模式

在该接线模式中,K型站是母线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则能够改善线路的直接问题。按照国家对电网的要求,可以将K,P型站作为平台,在配电网中接入各种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通信光缆等,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全面收集电网运行中形成的数据,便于后期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也能够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继电保护方面,K型站可以选择一般的过流保护,在设置通信光缆后可以选择纵差保护,保持多级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2.2 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

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标网架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并将其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项目库。将10 kV网架建设的重点集中于项目库的建设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规划网架、检修设备、更换设备和扩展业务等。在进行网架建设和各环节的改造时,需要严格根据其与110(35)kV电源点的关联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立项的要求,之后再进行申请。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变电站,申报项目应在项目库中选取。在扩大业务方面,需以项目库的内容为指导进行,具体可以参考图2. ②优化项目的评估机制。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包括网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其中的网架安全性是评估的重点。评估成绩良好的项目需要总结,并对其大力推广,如果在评估中发现问题,应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整改,吸取教训,并将其纳入相关规范文件中。

2.3 优化建设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质量和整体的建设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规划内容为指导,逐步开展。处理工序方案是:将高压工序和低压工序分别进行分类,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如果出现疑问或者不同意见时,需要上报,统一意见。构建供电方案业绩管理制度,将工序方案质量责任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项目都在大力开展。电力资源对社会各类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延伸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0 kV配电网的建设也成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会发展对其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建设人员全面掌握电网各项要素,包括规模、性质、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用电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综合把握。在经济实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则下,不断推行较为普遍的接线方式,做好项目储备、筛选和项目后的评估工作,优化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输电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闫金文.10 kV配电线路的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黄恒,甄薇薇.10 kV配电站电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8):49-50.

[3]孟亚非.10 kV电力线路的规划建设以及常见的电力线路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12(02).

〔编辑:白洁〕

摘 要:10 kV配电网工程是现代电力建设最普遍的项目之一。在进行该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输电线路投产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10 kV 配电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简单分析了10 kV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网架上的问题和管理中的问题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包括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和优化建设流程等,以期为从事10 kV配电建设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10 kV;配电网;线路规划;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009-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各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电力的消耗量激增,对供电质量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电网已成为了普通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质量与用户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电力部门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35 kV以上的电压等级,对10 kV配电网的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对许多细节规划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10 kV配电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供电质量。

1 10 kV配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际建设方面

110(35)kV变电站转供能力较差,容量较小的用户数量较多,其使用的变电站仓位数量大,且利用率较低。其中,装机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线25根,其占用了18的仓位,且该仓位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变电站。而K站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装机容量过大,有些变电站甚至需要提供数个K型站电源,转供条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线之间联络较少,各分段的用户数量较多,装接容量极大,所以限制了其灵活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规划人员的决策失误,没有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该专项工程需要进行重复建设。因此,在施工时,要科学、合理地计划停电时间,以免停电时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1.2 管理方面

电力部门在管理时,重点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线路上,对于10 kV配电网的规划工作不是特别重视,没有对该项工作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统的10 kV配网规划工作制度,也没有将目标网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10 kV配网的主推接线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工作中的10 kV配网的接线方式也没有全面考虑到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它的影响因素。②对10 kV配电网的规

划或对负荷进行预测时,没有系统的方法。现代10 kV配网规划一般仅仅是覆盖了新建110(35)kV变电站的周边区域,并没有对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予以整体、全面、前瞻性的规划。③在制订施工方案时,没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对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和后期评估时,评估机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无法对项目作出准确的评价。

2 优化10 kV配电网的措施

2.1 制订电网规划方法

在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前,需要制订出电网建设质量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详见表1.

通过了解表1中佛山地区各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10 kV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优化的部分。各地区的电网建设所需时间较长,而10 kV网架评价体系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总体要求是要基本不偏离目标方向。

2.1.1 制订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配电网的规划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先运用负荷密度分析法对电网的负荷进行测算,并将预测区域细分为数量不等的小区域,划分为若干小面积供电地块;根据10 kV网架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现代网架的结构,准确找出网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合理地细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进行细化设计。在该过程中,在最终指标的指导下,要遵循平衡原则,最后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经济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

2.1.2 统一主推接线模式

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接线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盖的变电站、K型站、设备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变电站层面接线方式的选择,其与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供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在选择供电区域主接线方式时,可以以K型站为参考,将K型站作为10 kV配网的基本构成模块,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10 kV配电网接线模式

在该接线模式中,K型站是母线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则能够改善线路的直接问题。按照国家对电网的要求,可以将K,P型站作为平台,在配电网中接入各种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通信光缆等,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全面收集电网运行中形成的数据,便于后期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也能够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继电保护方面,K型站可以选择一般的过流保护,在设置通信光缆后可以选择纵差保护,保持多级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2.2 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

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标网架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并将其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项目库。将10 kV网架建设的重点集中于项目库的建设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规划网架、检修设备、更换设备和扩展业务等。在进行网架建设和各环节的改造时,需要严格根据其与110(35)kV电源点的关联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立项的要求,之后再进行申请。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变电站,申报项目应在项目库中选取。在扩大业务方面,需以项目库的内容为指导进行,具体可以参考图2. ②优化项目的评估机制。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包括网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其中的网架安全性是评估的重点。评估成绩良好的项目需要总结,并对其大力推广,如果在评估中发现问题,应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整改,吸取教训,并将其纳入相关规范文件中。

2.3 优化建设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质量和整体的建设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规划内容为指导,逐步开展。处理工序方案是:将高压工序和低压工序分别进行分类,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如果出现疑问或者不同意见时,需要上报,统一意见。构建供电方案业绩管理制度,将工序方案质量责任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项目都在大力开展。电力资源对社会各类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延伸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0 kV配电网的建设也成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会发展对其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建设人员全面掌握电网各项要素,包括规模、性质、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用电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综合把握。在经济实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则下,不断推行较为普遍的接线方式,做好项目储备、筛选和项目后的评估工作,优化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输电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闫金文.10 kV配电线路的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黄恒,甄薇薇.10 kV配电站电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8):49-50.

[3]孟亚非.10 kV电力线路的规划建设以及常见的电力线路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12(02).

〔编辑:白洁〕

摘 要:10 kV配电网工程是现代电力建设最普遍的项目之一。在进行该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提高输电线路投产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10 kV 配电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简单分析了10 kV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网架上的问题和管理中的问题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包括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和优化建设流程等,以期为从事10 kV配电建设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10 kV;配电网;线路规划;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3-0009-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各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电力的消耗量激增,对供电质量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电网已成为了普通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质量与用户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电力部门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35 kV以上的电压等级,对10 kV配电网的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对许多细节规划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10 kV配电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供电质量。

1 10 kV配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际建设方面

110(35)kV变电站转供能力较差,容量较小的用户数量较多,其使用的变电站仓位数量大,且利用率较低。其中,装机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线25根,其占用了18的仓位,且该仓位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变电站。而K站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装机容量过大,有些变电站甚至需要提供数个K型站电源,转供条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线之间联络较少,各分段的用户数量较多,装接容量极大,所以限制了其灵活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规划人员的决策失误,没有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该专项工程需要进行重复建设。因此,在施工时,要科学、合理地计划停电时间,以免停电时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1.2 管理方面

电力部门在管理时,重点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线路上,对于10 kV配电网的规划工作不是特别重视,没有对该项工作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统的10 kV配网规划工作制度,也没有将目标网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10 kV配网的主推接线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工作中的10 kV配网的接线方式也没有全面考虑到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它的影响因素。②对10 kV配电网的规

划或对负荷进行预测时,没有系统的方法。现代10 kV配网规划一般仅仅是覆盖了新建110(35)kV变电站的周边区域,并没有对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予以整体、全面、前瞻性的规划。③在制订施工方案时,没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对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和后期评估时,评估机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无法对项目作出准确的评价。

2 优化10 kV配电网的措施

2.1 制订电网规划方法

在制订电网规划方法前,需要制订出电网建设质量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详见表1.

通过了解表1中佛山地区各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10 kV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优化的部分。各地区的电网建设所需时间较长,而10 kV网架评价体系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总体要求是要基本不偏离目标方向。

2.1.1 制订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配电网的规划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先运用负荷密度分析法对电网的负荷进行测算,并将预测区域细分为数量不等的小区域,划分为若干小面积供电地块;根据10 kV网架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现代网架的结构,准确找出网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合理地细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进行细化设计。在该过程中,在最终指标的指导下,要遵循平衡原则,最后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经济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

2.1.2 统一主推接线模式

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接线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盖的变电站、K型站、设备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变电站层面接线方式的选择,其与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供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在选择供电区域主接线方式时,可以以K型站为参考,将K型站作为10 kV配网的基本构成模块,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10 kV配电网接线模式

在该接线模式中,K型站是母线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则能够改善线路的直接问题。按照国家对电网的要求,可以将K,P型站作为平台,在配电网中接入各种装置,包括无功补偿装置、通信光缆等,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全面收集电网运行中形成的数据,便于后期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也能够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继电保护方面,K型站可以选择一般的过流保护,在设置通信光缆后可以选择纵差保护,保持多级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2.2 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体系

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标网架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并将其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项目库。将10 kV网架建设的重点集中于项目库的建设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规划网架、检修设备、更换设备和扩展业务等。在进行网架建设和各环节的改造时,需要严格根据其与110(35)kV电源点的关联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立项的要求,之后再进行申请。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变电站,申报项目应在项目库中选取。在扩大业务方面,需以项目库的内容为指导进行,具体可以参考图2. ②优化项目的评估机制。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包括网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其中的网架安全性是评估的重点。评估成绩良好的项目需要总结,并对其大力推广,如果在评估中发现问题,应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整改,吸取教训,并将其纳入相关规范文件中。

2.3 优化建设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质量和整体的建设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规划内容为指导,逐步开展。处理工序方案是:将高压工序和低压工序分别进行分类,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如果出现疑问或者不同意见时,需要上报,统一意见。构建供电方案业绩管理制度,将工序方案质量责任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项目都在大力开展。电力资源对社会各类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延伸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0 kV配电网的建设也成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会发展对其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建设人员全面掌握电网各项要素,包括规模、性质、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用电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综合把握。在经济实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则下,不断推行较为普遍的接线方式,做好项目储备、筛选和项目后的评估工作,优化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输电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闫金文.10 kV配电线路的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黄恒,甄薇薇.10 kV配电站电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8):49-50.

[3]孟亚非.10 kV电力线路的规划建设以及常见的电力线路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12(02).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网架接线配电网
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线设计研究
分析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线设计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及适应性分析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浅议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方式
10kV配电网现状及智能化改造
拔杆提升放射式续填网格法网架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