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座高峰。”可是,我却一直困惑着:它的制高点在哪里呢?这次有幸地赴北京观摩学习,是刘志明教授的报告——《占领教育的制高点》为我解开了谜团。原来“教育的制高点”是“生本教育”。接着,郭思乐、王建辉、宋继东等几位专家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以独特的视角、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诠释了这方面的问题,使我茅塞顿开。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我接收到的信息和自己的一点感悟与大家
共享。
首先,谈谈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1)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不是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
(2)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3)就能力来说,生本教育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天性的教育。
(4)就原理来说,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5)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
(6)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那么,“生本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它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绽放生命之花。它是一种放飞生命的教育。
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师最关心的应是“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我初步归纳整理了一下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
是这样的:课前先布置前置学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展示汇报,梳理评价激励。由于学生有了课外的充分研究,课上,他们就会有备而来。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展学,使知识逐步完善,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励,使知识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对“生本教育”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下面请各位老师跟随我深入到杨敏老师的课堂看一看。这是她设计的数学课《小数比大小》的“课前学习小研究”:
《小数比大小》课前学习小研究
一、我会做。
比大小39○9、607○607、1238○1245
二、我知道。
我能回忆整数比大小的方法。
三、我能做。
涂一涂,比一比
四、我能行。
0.6○0.38、1.23○1.32、5.4○4.5
要求:任选一组,记录你的思考过程。
五、我总结。
从她的设计上看,最大的特点是张弛有度。首先是有梯度,再者是有宽度,能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拓展开来,还有一定的高度,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一定的力度,既为学生引领了一条学路,又为学生留有了思考、创造的空间。而且,每环节的标题本身就有激励性,都采用的是“我能……、我会……”把竞争机制引进了课前探索中。它既是学案,又是教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就是按照这条学路,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交流展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随时为他们补充、订正或提出疑问。全体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每个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台上的学生挥洒自如,台下的学生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课堂流淌着生命的灵性,激扬着生命的潜能。他们把知识挖掘得特别透彻,常常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会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疏通,使知识逐步完善,不断
升华。
透过这节课,再看它的背后,课堂上,同伴互助之所以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得心应手,是因为教师平时训练有素;交流展学会如此精彩、完美,是因为教师指导有方;最终知识体系能够得到完善升华,使教师梳理及时,评价到位,而且鼓励有法。
由此可见,“课前学习小研究”是“生本课堂”的灵魂。因此,我要最后向大家谈的一点感悟就是在设计“课前学习小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引学案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学路,又要体现教师上课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能够预计和把握课堂的主要环节。
2.引学案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3.引学案的设计要追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
这只是我的一点初步的设想,还不够成熟。因为在生本这条路上,我刚刚迈出脚步,正在摸索前行。但我相信,只要潜心砖研,认真倾听花开的声音,在我所播撒的阳光下,每一朵生命之花都会幸福地绽放!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