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重大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措施

2014-04-13 03:31余立生杨子林郑芳文
江西水利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岩类贵定县岩组

余立生,杨子林,郑芳文

(1.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 南昌 330029;2.贵州省地矿局一零四地质大队,贵州 都匀 558000;3.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1 地质灾害概况

贵州省贵定县境内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该县境内地质灾害较发育,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每年雨季,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给国家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危害。

经调查、核查后贵定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3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6处为新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77处(7处为新发现一般地质灾害隐患)。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贵定县地貌受一系列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影响,一般具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之特点,但也有由于后期流水侵蚀作用,出现背斜切割成谷的倒置地形。根据测区地貌特征、组合类型,将区内地貌划分为3个成因类型、6种组合形态[1]。

2.1.1 溶蚀地貌

测区内碳酸盐岩广布,占全县总面积的70%,溶蚀地貌是区内的主要类型,其组合形态复杂多样,主要有峰丛洼地、峰丛槽谷等。

2.1.2 构造侵蚀地貌

地形受构造控制明显,山脊与水系的分布有一定方向性,与构造线方向一致;挽近构造以上升为主,切割侵蚀为主要外营力作用,山体多呈脊状。河谷呈“V”型,水系发育,山坡陡峻。该类型包括台状低中山、脊状低中山、垄状低山等3个形态组合类型。

2.1.3 溶蚀侵蚀地貌(脊峰槽谷)

分布于旧治以西,由白云岩、灰岩、砂岩组成,地形受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峰丛定向排列延绵呈齿状山脊,河谷呈“V”型,脊状之岩溶峰丛与槽状河谷相间出现,间夹侵蚀地形,呈南北向展布。

2.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自古生界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至第四系沉积层序中,除缺失奥陶系中、上统,志留系上、下统,三叠系上统,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层外,其余均有出露。地层总厚度约8711 m,其中:二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45%;泥盆系和石炭系,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1.8%和12.9%;其余地层出露不多,分布面积较小。

2.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岩石的力学性质、岩性及组合关系,将测区内岩层划分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硬相间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和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四大工程地质岩组类型[2]。

2.3.1 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该类工程地质岩组岩性为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等。岩石结构紧密,岩质坚硬,力学强度高,工程力学性质良好。但若石灰岩、白云岩岩溶发育或受断裂破碎等因素影响,其力学强度将有所降低,为崩塌的易发岩组。

该类岩组分布区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30处,崩塌发生频率较高,其中崩塌17处,占崩塌点总数的85%;滑坡5处,占滑坡总数的6.67%;地面塌陷7处,全部位于该岩组;泥石流1处,全部位于该岩组。

2.3.2 软硬相间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该类工程地质岩组其岩性为薄层至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硅质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夹煤层,由于不同岩性相间互层,岩石力学强度差异较大,其软质岩力学强度较低,吸水性强,易软化,在不利的结构面组合下,易产生崩塌或滑坡。

在该岩组分布区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17处,其中滑坡14处,占滑坡总数的18.67%;崩塌3处,占崩塌点总数的15%。

2.3.3 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该类工程地质岩组其岩性为泥岩、页岩、粉砂岩、粘土岩、煤层等,局部地区可达10 m,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该类岩组分布区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点10处,全为滑坡,占滑坡点总数的13.33%。

2.3.4 松散岩类工程地质性质

该类工程地质岩组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及冲洪积层(Qdl),分布于坡麓、河谷阶地、洼地中,由粘土、亚粘土、砾石等组成,结构复杂、松散、孔隙大,力学强度低,易产生滑坡、泥石流。

该岩组分布区地质灾害点46处,全为滑坡,占滑坡总数的61.33%,为滑坡易发岩组。

3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分布特征

3.1 类型分布特征

3.1.1 滑坡

县境内共调查重大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占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的42%。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貌上,在地形坡度在15°~35°的斜坡上及剥蚀、侵蚀浅切、中切山体斜坡上分布较密集;在地层岩性上,主要分布于第四系(Q)残坡积层的粘土、亚粘土及碎石土中;引发因素上看,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

3.1.2 崩塌

县境内共调查重大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占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的35%。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貌上,在地形切割强烈、边坡陡峻的沟谷或陡坡地带分布较密集;在地层岩性上,主要分布于硬质岩和软基硬岩中;从引发因素上看,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

3.1.3 地面塌陷

县境内共调查重大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其中岩溶塌陷4处、采空区塌陷1处,占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的19%。采空塌陷位于昌明镇冷水寨,岩溶塌陷位于新铺乡新场村、四寨村、光明村、岩下乡马踏屯村。

3.1.4 泥石流

县境内调查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占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的4%。分布于抱管乡抱管村。从规模上看,该处泥石流属小型,从险情等级来看,该处泥石流属大型[4]。

3.2 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调查,将所有地质灾害点的类型、数量加以统计,各乡镇灾害点分布情况统计可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极不均匀。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县内北东部、南东部和南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零星分布,北西部地区无现状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详见图1、表1。

3.3 重大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关系

根据重大地质灾害在平面上的分布,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看出:重大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对应关系比较密切。

对贵定县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区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发育于三叠系中下统和二叠系中上统地层中,共发育13处,占全县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50%,其中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地层发育1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地层发育1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地层发育2处、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地层发育4处、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P2q-m)地层发育5处。

区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表现如下:

图1 贵州省贵定县乡镇分布图

(1)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地层上部为泥灰岩,易风化,在缓坡区残坡积层厚度大,常于地表冲沟发育区域形成不稳定斜坡。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其下伏地层及岩性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地层泥岩、页岩,从而形成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这种结构常常形成陡崖,有利于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地层岩性为泥岩、页岩,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地层岩性为砂页岩,在区内分布面积较大,因抗风化能力弱,常常于缓坡区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土层,使得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

(4)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P2q-m)地层岩性为灰岩,灰岩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且风化后多形成力学性质较好的红粘土,但是其下伏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地层,并常常于接触带形成陡崖,形成上硬下软的地质组构,从而发育崩塌地质灾害。

表1 贵定县各乡镇重大地质灾害分布现状

4 危害及评估

4.1 重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本次所调查的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滑坡灾害隐患11处,共威胁2476人生命及3315万元财产的安全;崩塌灾害隐患9处,共威胁1733人生命及1960万元财产的安全;地面塌陷5处,共威胁1627人生命及2365万元财产的安全;泥石流灾害隐患1处,共威胁124人生命及280万元财产的安全。

工作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滑坡最为严重,崩塌次之,塌陷灾害隐患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崩塌单点的潜在危害较滑坡和塌陷严重,且此类地质灾害隐患具有短时成灾的特点,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大,所以崩塌也是区内危害程度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4]。

4.2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经济损失现状评估

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未造成人员死亡,2011年6月23日16时,旧治镇桐荡村桐木冲滑坡造成2户4间房屋被毁,造成经济损失达2.5万元。

4.3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经济损失预测评估

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仍然威胁5960人,威胁的资产达7920万元。其中对学校造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有贵定县昌明镇打铁村打铁小学崩塌和贵定县铁厂乡谷丰村山脚寨崩塌2处,威胁学校师生500人,威胁的资产达500万元。

通过对各乡镇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经济损失的评估,可以看出各乡镇因重大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威胁资产差异较大[5]。

5 防治对策

5.1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

贵定县2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生物工程和加强监测等。其中建议采用搬迁避让措施为主防治的隐患点15处,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为主防治的隐患点11处[6],详见表2。

表2 贵定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防治措施

5.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在查明灾害点自然及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科学合理、经济实效的原则,确定最优防治方案。贵定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7]:

(1)群策群防。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搬迁避让。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DD2008-02)要求,将贵定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村寨搬迁至具有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安全的地带,彻底摆脱地质灾害威胁。

(3)工程治理。对于规模较大、危险性大、威胁城镇或居民集中区、社会影响较大、不宜实施搬迁安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经济、技术对比,论证可行,可集中有限资金进行工程治理。

[1]任幼蓉,吴庆璞.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1).

[2]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 2004(1).

[3]谢晓娟.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因素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中定量化评价初探[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3(S1).

[4]刘如珍,金凌燕,张永军,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效益分析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 2003(S1).

[5]杨光忠.浅谈已建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以某山庄为例[J].贵州地质,2003(02).

[6]卓光俊.重庆市主城区崩滑地质灾害诱因及评价[D].重庆:重庆大学,2002.

[7]闫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J].中国矿业,2004(03).

猜你喜欢
岩类贵定县岩组
银川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动态特征
新会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五龙矿段岩性与铜矿化关系研究
贵定县关工委举办“尽责优教”大讲堂
贵定县离退局:工作干得好不好,老同志来测评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区15-2孔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辽宁阜新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的TTG岩类识别与地质意义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贵定县云雾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