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婷,靳春玲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付瑞婷,靳春玲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集成化管理模式的优化这一研究,对解决集成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集成化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集成化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以缺点为切入点引出集成化管理优化的三个方式。在此基础上,以拓宽集成化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搭建工程各个主体的信息反馈、整合、储存平台及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决策为三个论述中心,主要解决了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问题,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辅助工程管理部门直观地了解到需要加强管理的环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在整个项目周期里可成为集成化管理中风险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最后,分析说明了三个优化方式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种逻辑关系下,可以保障优化后的集成化管理可以在项目管理中良好运用。
关键词:集成化管理模式优化;拓宽管理对象;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风险预测
建筑行业随着国家建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功能价值都不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未来的各类工程项目都会趋向于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以及多单位参与等特点,相比较之下,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期间,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建设工程项目并未从整体的角度去客观分析、制定计划,从某一个层面来讲这对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投资。为了解决存在于传统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但怎样更好地发挥集成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成为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对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1.1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集成化管理强调运用集成的理念来指导并管理实践活动,集成化管理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激发单项优势之间的聚变放大作用,从而促进管理活动综合效益和效率的提高。
1.2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的优缺点
现今各类工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着高能科技、绿色环保的现代元素,未来集成化管理会成为项目管理主流模式,下面分别对集成化管理的优缺点进行简述。
1.2.1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等。
(1)从项目建设意图的酝酿开始,直至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大多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和建设任务,例如项目设计阶段的勘察、土建设计、工艺设计,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建设物资供应、甲方管理、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等。各个参与单位的工作角色、工作任务和代表的各方利益都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形成了不同的项目管理方式,也意味着不同的利益方参与着工程建设。这时集成化管理将各方的所掌握的资料、观点、意见进行资源整合,将各个阶段的管理主体、实施主体良好地衔接在一起,通过信息的交流达到建设过程中的求同存异。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被视为“首脑”阶段,它直接决定着未来项目实施的组织、项目落实建设地点、落实项目建设的资金、项目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以及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目标。这个阶段不仅仅考虑的是项目是否立案,而是要将未进行实时的阶段纳入考虑范围,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使用集成化管理的方式就可以将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与建设实施阶段及交付使用阶段联系在一起,最终达到全寿命周期的最优目标。
(3)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引入集成化管理,可以使被割裂的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工程安全目标、工程造价目标、工程环保目标得到兼顾,不会因为追求个别目标使建设工程偏离预设的最优目标,从而让建设项目管理更加具有关联性、衔接性与整体性。
1.2.2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的缺点
首先,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在工程全寿命周期中的管理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为在处理工程事务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其他相关事项,相当于一个管理主体下又有很多的管理分支。集成化管理需要有信息管理的配合,才能将庞大的信息及时分析、整合,如果遇到信息量大的工程,则信息管理就变得十分繁杂。集成化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化管理效率,但信息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资源整合过程。当一个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结束后,这个工程的信息管理就结束了,而这个工程中所积攒下的信息也只能停留在这一个工程中,不能被其他的工程借鉴、利用,如果遇到一个类似工程的集成化管理又必须从头做起,这对信息资源是一种浪费。
其次,集成化管理虽然运用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但还是针对项目实施阶段,后面的使用、拆除阶段并没有纳入重点管理对象。而项目的使用阶段正是对一个工程从决策阶段到实施阶段的反馈,从反馈中得到的信息对类似项目也具有一种参考价值。例如对项目的功能反馈、对建筑使用感受反馈、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反馈等,这些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集成化管理中都没有体现出来,则这两个大的缺点将成为集成化管理模式优化的切入点。
1.3建设工程集成化管理优化的条件
我国建筑行业已在长期的工程建筑中积攒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外加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知识,经过不断的摸索,已有了坚实的管理知识基础,此时集成化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规模,符合我国建设管理规律的新的工程管理体系,这是集成化管理优化具备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具备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的条件。第三个条件是建筑行业也踊跃出了具有大量业务知识、实践能力的管理类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事信息管理工作。以上就是集成化管理模式满足优化的三个条件,即理论、技术、人才。
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优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拓宽集成化管理中的管理对象,第二个部分是搭建工程各个主体的信息反馈、整合、储存平台(对各阶段建设主体的信息分别分类收录),第三个部分是信息管理平台中可循环使用的信息库参与项目决策阶段。通过优化后的集成化管理将原本分离的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及运营使用阶段统筹起来,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决策、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环保以及适用性、经济性等要素目标,达到工程决策阶段的预期目标。三个优化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信息的全面性、良好的循环性、高效的利用性、实际的可追溯性。
2.1拓宽集成化管理对象
集成化管理主要包括全寿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管理和全方位管理。而上述的各管理体系中均有需要补充的管理对象,那么拓宽集成化管理对象就成为集成化管理优化的一种方式。
2.1.1全要素管理对象的拓展
原有的全要素管理中包含的管理要素有造价、进度、质量、安全、环保,考虑到未来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全要素管理中需要拓展的对象加入信息、合同、风险这三个管理要素。目前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成为了集成化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而不是集成化管理的管理对象,无意识地割裂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合同与风险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兼顾造价、质量、进度、安全及环保,因为对合同与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对各管理要素实施计划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做出计划变更,快速迅捷地服务其他要素的管理。
2.1.2全方位管理主体的拓展
原有的全方位管理主体中包含的管理主体有政府、行业协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的管理主体有材料供应方、设备供应方、咨询单位(或专家咨询)。
对材料供应方及设备供应方的管理将会在项目实施阶段体现出它的必要性。例如,在风电工程建设中,往往会伴有大型设备的安装,但是风机建设地点均是在高山丘陵地区,而这类地区的交通道路都是机械填挖铺设而成,作业中土石方工程量十分巨大。所以出于经济原因,承建单位所铺设的道路是非常不利于大型设备运输至安装地点的。如果设备不能正常运送至安装地点,则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道路返修,增加施工成本,延长工期。在风电工程建设中基础设施均是由承建单位进场准备阶段时完成的,而设备安装在工程中后期完成,承建单位不能预测到大型设备进场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所以加入材料供应方及设备供应方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增加咨询单位(或专家咨询)管理可以对未来遇到的施工难题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保障工程安全顺利进行,对咨询单位或专家所需的资料可以系统地提供,辅助咨询单位或专家解决问题。
2.1.3全过程管理阶段的拓展
原有的全过程管理阶段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保修期。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的管理阶段有运营使用阶段、拆除阶段,对工程的管理不应该随着一个工程建设周期的结束而完结,因为工程实体在运营使用及拆除的阶段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放弃对这些阶段的管理,对于集成化管理来讲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若在这两个阶段也能做好集成化管理,将这两个阶段产生的信息转化为可用的技术信息、参考资料,对未来工程的决策意义是重大的。
总之,拓宽集成化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是指在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中,增加集成化管理的辐射范围,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在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拆除为止的管理任务、协商任务、收集任务、整合任务中去,达到最优的集成化管理效果。
2.2搭建信息反馈、整合、储存平台
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就会产生大量的与工程相关的决策选优信息、勘探设计信息、施工技术信息、交付使用信息、保修期信息直至工程拆除信息。集成化管理的最大特色是将资源整合调用,如果将上述大量的信息经过处理并且储存起来作为集成化管理的信息库,则集成化管理在资源利用效率上得到深度优化。
搭建工程各主体的信息收集、整合、储存平台是深度优化的一个方法。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需要以软件作为载体,现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构建以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即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最主要的两个功能一是信息储存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储存大量工程信息;包括项目在决策阶段产生的方案备选信息,实施阶段工程产生的经济信息、安全信息等,以及项目的后评价信息。另一个就是信息整合功能,这个整合功能可以让项目管理部门有针对、有计划地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也可以在项目生命周期里为各参与方提供相应的工程信息,使各参与方及时做出调整。下面主要介绍信息整合功能。
信息整合功能核心的构造原理是根据二维费用结构矩阵,其中两维分别是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BS)以及项目费用分解结构(CBS)。这样构建的目的是可以清晰地反映集成化管理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参与各方作用下的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沟通协商等发生的费用。
2.2.1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BS)
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BS),分解对象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与全方位,分解结果以树状结构构成,逐层向上。最低层次的信息是以全寿命周期发生的各类非实体工程费用信息为主,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分类管理功能处理后,成为可以被信息整合功能所利用的信息。
2.2.2项目费用分解结构(CBS)
项目集成化管理中的项目费用分解结构(CBS),其中的费用要素主要有两个特点:①非项目计划实施范围内的费用;②有助于项目各阶段顺利进行的费用。例如项目质检后,项目质量不达标,后续进行加固的费用;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而发生的费用;因为各方沟通协调不及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问题,这些均属于项目费用分解结构所需搜索的信息。
2.2.3信息管理平台核心功能构建示意图
利用 EBS 与 CBS 所绘制的结构矩阵,如图1 所示。
上图表示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费用结构矩阵,图中纵向各项费用求和,例如,C1、C2分别表示决策单位与建设单位在全寿命周期的决策阶段发生的不直接构成项目实体的费用;C3、C4、C5分别表示勘测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准备阶段发生的不直接构成项目实体的费用;C1与 C2之和表示决策阶段发生的不直接构成项目实体的费用;C3、C4、C5之和表示设计准备阶段发生的不直接构成项目实体的费用;如果将 C1、C2叠加直至 C20则表示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全方位发生的费用。
横向费用分为两组,分别是直接产生费用与间接产生费用。直接产生费用是指在项目各阶段,参与各方因计划调整、计划变更、组织变更导致安全、质量、进度、环保、协调沟通方面直接发生的费用,这些费用是非计划性的且有助于项目各阶段顺利进行的费用。间接产生费用,指项目发生情况后不直接表现出问题,而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问题才会爆发,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而发生的费用就指图中所示的间接费用,这些间接费用也是非计划性的且有助于项目各阶段顺利进行的费用。例如,ZC1表示全寿命周期中参与各方直接作用而发生的安全费用;ZC2表示全寿命周期中参与各方直接作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JC1表示全寿命周期中参与各方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安全费用;JC2表示全寿命周期中参与各方间接作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以此类推。从 ZC1叠加至 ZC5表示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总的直接产生费用;从 JC1叠加至 JC5表示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总的间接产生费用;如果将 ZC1至ZC5、JC1至 JC5叠加则表示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非计划性且有助于项目各阶段顺利进行的总费用。
图1 EBS与CBS所绘制的结构矩阵
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费用结构矩阵可以直接查看到各费用,例如,ZCn、JCn(n 表示从 1 至 20 的任意自然数)以便找出费用最高所对应的项,加强管理投入减少以后各阶段费用的增加,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集中将集成化管理的优势作用于重点管理要素及重点参与方,合理分配集成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金,使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具有合理性、针对性、高效性,所以信息平台的构建是集成化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的方法。
2.3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决策
引入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风险管理概念,利用集成化管理模式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下并没有将集成化管理运用到项目决策中,集成化管理的作用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如果让集成化管理模式参与到项目的决策阶段,那么就可以使用信息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平台中储存的工程实例信息可以作为项目决策中的参考依据,从而对项目决策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规避,所以集成化管理参与项目决策是一种对集成化管理效率进行提升的优化方法。
将集成化管理的作用在决策阶段达到最优,则集成化管理中信息管理平台必然储存有大量的事实数据成为决策阶段的参考。上述的优化方式,成为决策阶段优化的基础。在投资决策阶段必须满足工程技术、造价、管理、环保的要求,但是各要素目标之间又是相互独立且关联的,期望工程在实施阶段能够达到最优的质量、最少的成本、最少的工期、最少的事故量、最佳的环境保护,发生这样结果的几率是很小的。如果得到这样的结果,必须对各要素目标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后使项目决策达到最优,所以引用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决策是非常必要的,在决策期间可以提供大量的各要素资料、案例、方案,使得选优过程中削减参选方案的对比工作量,使得决策阶段更加具有效率,流程图如图2 所示。
图2 信息平台参与项目决策流程图
将集成化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应用在项目决策中,可以降低项目决策期间集成化风险管理的成本;在集成化管理参与项目决策的过程中,信息管理平台这一要素增强了集成化管理的效果;集成化管理参与项目决策提高了项目的决策能力和项目决策的准确性,降低了项目的决策风险。虽然项目决策中的不确定性是不能消除的,但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去借鉴类似项目的经验,可以大大消除可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集成化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的收集、整合、存储功能将人脑经验转化为数字信息,准确的实时记录配合决策人员,为后续项目的展开作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个优化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引用相关责任明确的“三环模式”,将这个模式套用在集成化管理的优化方法上,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环节。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拓宽集成化管理中的管理对象,二是搭建工程各个主体的信息反馈、整合、储存平台,两个基本环节的构建是为了让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决策阶段更具效率性。拓宽集成化管理对象是为了收集信息平台中所需要的各类型信息,信息平台的搭建可以更好地为决策阶段服务,使得决策后的建设工程更具经济性、管理性、组织性、实用性等,这样的建设工程涉及的信息又可对信息平台做出更加全面的信息补充。三者之间关系是相互独立且相关的,而落实在实际工程中,关键在于建设信息的及时收集、整合、录入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从决策阶段至交付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必须全方位的参与,发挥它在集成化管理模式中的价值(见图3)。
图3 三种优化方式的逻辑关系
集成化管理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集成化管理的参与使得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造价、进度、环保等得到更好的兼顾。引入拓宽集成化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搭建工程各个主体的信息反馈、整合、储存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决策阶段这三个优化方式,对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这三种优化方式的优点:(1)增加集成化管理的辐射范围,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在建设工程中,协调各参与方,提高集成化管理效率。(2)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管理部门直观地了解到需要加强管理的环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可以使项目良性发展。(3)信息管理平台中的资料库的应用需要积累,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集成化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在这样的资料库中提取相关方案,经过讨论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解决,并对产生的结果做出相应的预测;与此同时,资料库中所记载的均是实际发生的各种状况及解决措施,也可成为集成化管理中风险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构建起从建设项目开始至项目拆除的信息库,方便建设项目各个参与方使用,并且信息管理平台中的资料库可以作为未来项目的参考依据,新工程的工程信息可以对原来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添加,从而达到信息库的资源补充和循环使用。
参考文献:
[1]万冬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S2).
[2]董建军,陈光,陆彦,等.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10(2).
[3]翟永俊,陆惠民.基于工程项目全寿命的集成化风险管理[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2).
[4]韩国波,高全臣.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三环”监管模式构建[J].煤炭工程,2014(3).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104(2014)08-0047-05
收稿日期:2014-05-31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88号 兰州交通大学16号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