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路与实践
——以JournalofAridLand为例

2014-04-13 08:09钱亦兵张海燕原俊凤彭永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半干旱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钱亦兵 张海燕 原俊凤 彭永生

1 引言

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据着1/3的全球陆地面积,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却给这些区域的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当前,干旱-半干旱区潜在的和现存的环境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日益活跃。新疆作为中国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是国内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的热点区域。然而,在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of AridLand(JAL)创办之前,新疆尚无英文版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制约了中国与中亚乃至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在此情况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底联合创办了JAL,并将其定位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在国际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

JAL坚持突出地域性特色,走国际化的道路,积极追踪报道世界干旱-半干旱区的科学热点问题和研究成果,严格管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努力提升稿件的英文水平。在创刊不到2年的时间即于2011年7月,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Current Contents/Agriculture,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s(CC/AB&ES)两大数据库收录。随后,相继在国际上被美国Cambridge Science Abstract(CSA)、英国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Abstracts(CAB Abstracts)、俄罗斯Abstract Journal(AJ)VINITI数据库、波兰Index Copernicus(IC)和荷兰Scopus收录,在国内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并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近年来,在争相创办高质量国际期刊和奋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的大环境中,中国科技期刊除实施“突出创新价值、反映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实现快速广泛传播”的共同举措外,还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色走出了各不相同的国际化途径。一些期刊针对相关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增设新栏目,通过在编辑程序、质量管理和传播方式上的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扩大国际作者群和读者群[1]。另有期刊则通过创建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的科研成果传播和使用方式[2],推动办刊国际化的进程。而更多的刊物则是“借船出海”,通过和国际知名出版商合作,增强传播力和国际显示度[3,4]。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期刊不断提高质量[5],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国际知名学术期刊[6]的“航母”。但是,一些地域性学术期刊类“快艇”的建设不应忽视。它们二者是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组合。为此,本文以JAL为例,总结其在创办过程中如何突出地域性特色和快速与国际化道路对接的经验以及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的思考,旨在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提供借鉴。

2 定位期刊区域特色,聚焦学科全球热点和前沿

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遴选标准指出[7],选择SCI期刊的国际多样性方面包含2项内容:一是这本期刊的作者、编辑以及编委会成员的组成是否具有国际多样性,期刊水平在多学科的领域范围都具有完全国际性,即这本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学科领域内是否具有国际水平;二是为了全面地反映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和发展情况,收录最优秀的地域性期刊,即这本期刊是唯一的,在地域上具有特色。JAL以其为办刊的基本原则。

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据着1/3的全球陆地面积。其中,绝大多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通过认识干旱-半干旱区各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寻求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环境的平衡,就成为全球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JAL创办时,定位研究地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容是追踪和聚焦其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所以,JAL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科技发展,加强该区域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变化及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生态和环境格局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等原创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JAL还注重开展亚洲地区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学术交流,致力于将亚洲区域科技合作和科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借此将自己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截至2013年底,JAL已出版5卷17期,刊登学术论文186篇,主题涵盖了气候学、水文学、自然地理学(包括生态地理学、地貌学、土壤学,冰川、冻土、沙漠学等)、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生态学和林学等学科;内容涉及干旱区的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地貌过程、土地利用及其碳、氮循环,生态系统、环境胁迫与植物的适应对策,动物资源等领域,并且突出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资源的研究,尤其是水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荒漠生态环境的退化与恢复、绿洲建设与发展等科学问题的探索。

JAL积极捕捉干旱-半干旱区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连载专栏的形式及时报道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8],出版专题科技论文,挖掘的信息详实、系统、丰富、深入,可以获得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3 国际性的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

3.1 国际性的编委会

国际性的编委会是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9],JAL致力于组建和优化一支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强影响力的编委队伍。目前,JAL国际编委占编委会总人数的36.5%,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表1)。主要承担国际约稿、相关领域稿件的审理以及协助刊物策划选题。

表1 JAL国外编委组成情况

笔者在4年多的办刊实践中注意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有关研究人员在JAL作者群中占有较大比重(见后文的稿源统计分析)。对此,JAL将增加上述地区本土知名专家在编委会的比例,以便在编辑环节与该地区作者们进行良好沟通,为提高JAL的整体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3.2 国际性的审稿专家

JAL是综合性英文学术刊物,积极邀请研究成果突出的外国专家审稿,对于保证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JAL注重建立审稿人专家库,目前在库专家585位。其中,外国审稿专家290位(占总人数的49.57%),来自47个国家(表2)。

表2 JAL国外审稿专家组成情况

3.3 国际性的稿源

创刊初期,JAL通过向在期刊名含“Arid”的国际著名期刊(如JournalofAridEnvironments(Q2区)及JournalofAridResourcesandManagement(Q4区)等)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们约稿,尽快地使研究干旱-半干旱区问题的国际专家和学者们知道JAL的诞生。此举效果良好,来稿量由2009年的40篇增至2013年的385篇,呈直线上升趋势。JAL创刊至2013年底共收到的959篇稿件中,第一作者为外籍学者的为271篇,且以第三世界的作者居多(表3)。

表3 JAL 2009~2013年国际来稿情况

由于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其科技水平不高,虽然来稿多涉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前沿性热点科学问题,但论文的总体质量欠佳。尤其中亚、西亚地区一些本土学者的来稿,无论写作格式,还是英语表达均未达到JAL录用要求,而且编辑部与这些作者用英语沟通也很困难。为强化JAL的地域特色和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本期刊编辑部和主办单位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竭力扶持该地区作者提高论文质量,直至达到刊用水平。截止2013年底,JAL刊出的186篇稿件中,作者均为外籍的稿件35篇,这些作者的国籍依次为美国、哈萨克斯坦、日本、巴基斯坦、苏丹、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伊朗等14个国家;作者为中外合作的稿件36篇。可以看出,JAL为第三世界国家科技成果在国际平台上交流做出了贡献。

鉴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水平较低,付费阅读能力有限,JAL拟在Springer平台开展基于作者自愿的OA尝试,通过在线出版传播和免费获取(全文)以及赋予用户宽泛的使用权限,扩大该地区读者群,增强JAL在这些地域的影响力。

4 严格期刊学术质量和编校出版程序的管理

期刊质量主要取决于稿件质量,严谨的审稿过程是稿件质量的最重要保障[8]。JAL创刊伊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审稿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包括“责任编辑制度”(学术不端检测、初审、编辑校对、付印清样的通读和在线上网),“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和专业副主编初审,国内外同行专家、编委外审和复审,责任编辑和执行主编终审)、“三校一读制度”(打印纸质稿件3次、进行6人次交叉编校,责任编辑和出版社责编付印清样的通读)。此外,JAL还强调了“刊后集体审读”制度。

为保证论文编辑出版质量,JAL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沟通,了解作者在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准确理解学术论文内容,帮助作者克服不正确的表述形式。

上述规范的审稿-编辑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着JAL所具有的国际水平。在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办公室于2012年4月10日下发的《中国科学院2010年度科技期刊审读结果通知》,JAL总体审读结果为“优”。

5 积极介入国际化网络数字平台

5.1 自建网站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在网络载体下的数字化出版,以其便捷性、易获取性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机会[10]。JAL在创刊1年半后,自建网站,利用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实现了投稿、查询、审稿、编辑加工等流程的网络化和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国内外读者可在期刊网站上免费浏览、下载、引用和传播自创刊以来所有文章的全文。

JAL网站下载量从2011年7月至年底的半年7 668篇次增至2013年底的年58 506篇次,其中单篇文章累积最高下载次数达2423次(图1)。

图1 JAL网站建立以来下载量变化

在国际层面上,不论是下载次数还是下载国家数也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图2)。至2013年,国外下载量占到62.46%,下载国家数也从起初半年的85个增至2013年底的164个。

图2 JAL自建网站国际下载量及下载国家数变化

5.2 加入国际化网络数字平台

刘筱敏和马娜[11]认为,我国的期刊应介入国际科技交流圈,建立与我国科学研究现状相匹配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便提升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JAL创刊之初就着手与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公司之一Springer进行合作,直至2013年实现了与Springer的国外出版合作,由其独家代理JAL在国外的纸质和数字版的发行。

JAL借助于Springer大型网络数据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迅速提升了国际用户的下载数量和引用潜力,提高了JAL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据Springer统计,JAL在SpringerLink网站的全文下载量由2013年1月的12篇次快速增长至11月最高的687篇次(图3)。

图3 2013年SpringerLink网站下载量态势

5.3 网络环境下的优先数字出版

吴卓晶等[12]基于对Nature、Science及PLoS ONE网络出版现状分析指出,期刊应重视科技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通过优先出版,减少出版时滞,提高竞争优势。

JAL一开始就采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制作,可使接受录用并编排好的单篇或多篇文献实时优先数字(在线)出版。随着稿源的丰富和积累,JAL于2013年及时实施了自建网站和SpringerLink出版平台的优先数字(在线)出版。在2012年和2013年来稿量猛增的情况下,论文发表时滞由2013年前的6.4个月减少到2013年的6.1个月。可见,优先数字(在线)出版可以大大缩短出版时滞,其不仅对确立作者科研成果的首发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作者投稿,而且还可以使科研人员快速获取该文献信息,并且被正式引用[13]。

6 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培养专业型编辑人才

由于JAL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来稿涵盖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理、生态、自然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所以要求编辑是专业型的、多方位人才,不仅在学术专业方面了解和熟悉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发展,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此,JAL编辑部除直接引进涉及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植物学、环境学和英语专业的编辑人才外,还积极参加与期刊发展有关的国际化培训及讲座,如汤森路透集团北京代表处关于“编辑部如何利用SCI数据库及SCI数据选刊标准”的专题讲座、英国学术出版咨询机构(PSP Consulting)的“学术期刊英文编辑国际化”培训班以及中国科学院出版委举办的“精品国际科技期刊建设和发展座谈会”,多途径培养专业型编辑人才。

JAL编辑部一直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交流,既可以扩展编辑自身的专业知识面,又可以约到高质量的稿件和邀请到学术水平高、责任感强的审稿人。

7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形势,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JAL虽然在国际化进程中赢得先机,跻身于国际期刊的行列,但与知名期刊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受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和政府资助机制的影响,使其国际化发展面临不小困难。但是,只要坚持创刊原则和宗旨,继续突出JAL地域性特色,顺应科技潮流而及时灵活地调整JAL发展方向,努力借鉴同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造新的办刊机制,就可在激烈竞争中积极迎接挑战。

1 冯庆彩,王紫萱,刘素琴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办国际化科技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发展过程浅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34-837

2 王应宽,时秀焕,吴卓晶等.开放存取英文刊IJABE国际化网络化办刊策略与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61-1166

3 郭焕芳,刘秀荣,郑爱莲.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主要指标变化及走“借船出海”的国际化之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308-310

4 陈凌凤,贺萍.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推动国际化和精品化的办刊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61-764

5 沈爱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辽宁号”.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4

6 杜晓宁,罗东,陈新贵等.《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国际化办刊理念与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84-588.

7 Thomson Reuters.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publishing/journalselectionstandard/

8 刘兴平,初景利,张建国等.欧洲三国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建设的特点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5-9

9 朱晓文,宋冠群.期刊的学术质量建设—以《中国科学:化学》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21-123

10 刘雪松,赵景辉,董秀玥.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初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45-147

11 刘筱敏,马娜.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35-339

12 吴卓晶,刘君,王应宽.Nature,Science及PLoSONE网络出版现状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44-48

13 张春军,董凯.科技期刊应重视优先数字出版.科技与出版,2011,(8):75-76

猜你喜欢
半干旱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