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马献珍 施长春
“我们重点要在气井的稳产上做文章,将砂岩气都拿出来,把储量吃干榨净,这才是高水平。”
□ 大牛地气田正在组织超大规模压裂。马献珍 摄
毛乌素沙地,这个区域面积2003平方公里,极难实现经济效益的“边际区块”,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率先在此建成了国内实现效益开发的大牛地气田,被列为国家级重大专项工程的致密砂岩气开发示范区。目前气田已累计产气206亿立方米。
华北分公司近期规划,大牛地气田要在“十三五”初形成年产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规模,并实现持续稳产,他们还将年产气100亿立方米作为长期奋斗目标。为早日圆梦,9月初,2015年气田开发方案已提前部署,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开发正在提质加速。
大牛地气田实现效益开发的秘诀是什么?气田长期稳产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华北石油局局长、华北分公司总经理周荔青。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的基本情况。
周荔青:大牛地是中国石化重组后第一个自行成功开发的规模化气田,特点是低品位、超低渗、层薄物性差。业内专家将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的气藏定为致密气,而大牛地气藏的渗透率仅为0.5毫达西,这里的致密气藏在如磨刀石一样坚硬的砂岩中,很难开发出来。在这种储层情况下,中国石化率先实现了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在气田建设初期,许多专家充满了疑虑,认为搞5亿立方米都很困难,现在我们即将形成50亿立方米产量,相当于500万吨级油田,这要归功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动用低品位储量持续永恒的动力。
大牛地气田对中国石化能源战略非常重要,10年累计向大华北气驱供气200多亿立方米,目前在山东市场占1/3的市场份额,在河南占1/4的市场份额,使得中国石化在大华北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华北分公司是如何实现经济开发的?
周荔青:多年来,华北分公司一直紧跟国际水平井技术,率先使用先进的水平井工程工艺,如长半径水平井、水平井多段、超多段分段压裂等。通过引进消化,为我所用,实现了与国际先进工程技术接轨,形成了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整体开发关键配套技术体系。
如今,精细的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气藏认识得到深化,对富集规律、“甜点”分布、如何优选储量等更加清晰。华北分公司遵照“先肥后瘦,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气藏储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早期运用“直井单采”技术,可动用5%左右的储量,单层可达到1万立方米;然后运用直井“多层合采”技术,动用品位相对好的气层,可动用30%左右储量。
运用现在的水平井技术,只要达到开发标准,可以全面动用大牛地45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目前已动用近80%储量。“十三五”初,为努力实现长期稳产,随着气田进一步发展,将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可以把储层“吃干榨净”。
记者:大牛地气田的产建成本是如何控制的?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投资优化?
周荔青:随着大牛地气田的持续开发,储层品位变差,按常规油气田开发规律,成本应该越来越高。然而华北分公司通过优化投资、管理创新等,让大牛地气田综合成本不升反降,每千立方米天然气操作成本在集团公司内最低。
第一,立足于顶层设计的优化投资控制战略。公司所采用的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小尺寸、短半径、二级结构的水平井设计,为提速提效创造了条件。打一口水平井由早期的100多天,到现在平均的30天,最快的仅20多天。
第二,气田的生产运行实现无缝连接,为提速提效提供了组织保障。物料供应、队伍协调、搬迁等均由气田指挥部统管,提前一轮把井位安排好,确保单支井队1年施工六七口井。有充足的工作量,井队就有效益,气田产建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同时,井队也有一套提速提效措施和管理经验,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优化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好的井队一口井干20多天,这方面华北石油工程的队伍做得很好。
第三,大牛地气田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的地面系统的布局,使气田在整个建设中没有出现大的浪费。西、中、东3条主管道基本把整个气田串联起来了,整体设计出年产50亿立方米的输气管网。气田的地面集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公路网络,包括消防都是整体设计,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
第四,规模化经营中的全员成本控制,尽可能把所有资源都动用起来,这样才能大量分摊成本。如同样一个采气厂1000多人,管理年产30亿立方米的气田,与管理年产50亿立方米气田相比,成本会低得多。2013年,大牛地气田新建10亿立方米产能,新增100多口气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人。
第五,大牛地先导性试验技术和攻关试验先行,在技术突破、技术配套做好后,再大规模推广应用。在低品位气藏中,不能有点突破就大规模上,这样容易造成巨额浪费。2002~2010年我们打了20多口水平井,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积聚了力量,做到厚积薄发。当初第一口水平井花费近亿元,现在只需2000多万元。通过对水平段长度进行优化,成本大幅度下降。原本2000米水平段,通过优化成1000米左右的水平段,钻速更快,费用更合算。
记者:气田的开发历程是不是与国家天然气价格改革相适应?
周荔青:天然气开发有一个经济门槛,当气价较低时,投资回报率很低,我们在气价较低时开始开发气田,提高产量有一个过程。产量上去了,气价也推到位了,规模化生产时间与国家推价基本同步。
我们搞低品位气田就是要靠广种多收,低成本经营,最后才有规模化效益。随着大牛地品位逐步变差,华北分公司通过推进科技进步,气田建设成本不升反降,每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投资始终控制在30亿元以内。
在加拿大,由于本国气价较低,工程成本高,施工一口井需要1000万美元,经济门槛很高,所以只能动用气藏最好的气层。我们目前一口井只需要2000多万元,气藏可以全面动用,实现了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这是很不容易的。
记者:气田“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周荔青:我们拥有适合气田的开发模式,在产能建设过程中依靠“精耕细作”,井位部署方案的符合率可以达到100%,口口井能建产,高产井占20%,中产井占60%,低产井占20%,但是都有产量。我们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期合作,气藏的“甜点”预测技术精度很高,使得我们的建产率和符合率都能达到100%。
另外,对于低渗气藏,我们始终坚持合理配产,保证它的长期效益,气井采气速度过高,会缩短它的寿命。早期的直井配产,只配初产的1/7,初产10万立方米的只配1.5万立方米,水平井的水平段与地层接触面积大,其配产占初产的1/3至1/5比较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可采储量,防止气井的过快开采,避免气藏出现“断流”。实际直井稳产5年产量基本不变,10年的递减率也只有10%。
记者:未来年稳产50亿立方米后,大概能稳产多少年?
周荔青:大牛地气田的探明储量4500亿立方米,“十三五”初建成年产50亿立方米时,储量的动用率达到80%,采收率按30%~40%,可采出气900亿至1200亿立方米以上,按气田全生命周期预算,年平均采30亿立方米,至少可持续开发30年以上。
随着气价上升、科技不断进步,剩余20%的储量还可以继续动用,在这期间,我们重点要在气井的稳产上做文章,使产量的递减率尽可能低,采收率尽可能大,将砂岩气都拿出来,把储量吃干榨净,这才是高水平。
记者:华北分公司天然气发展战略是如何规划的?
周荔青:华北分公司的天然气发展目标,是一个立体的接替战略,如果只有一个大牛地,我们决不能搞年产50亿立方米,必须想办法在“大牛地之外找大牛地”,寻找接替资源,才能实现气田长期稳产的目标。
我们将气田之下的下古生界作为第一“梯队”,今年通过改进压裂工艺,采取酸化加砂压裂,多口水平井获得18万立方米的气流,已经为今年的新建产能做出贡献。
大牛地外围的杭锦旗、定北区块是第二“梯队”,今年都有突破。杭锦旗盒1、盒3,落实了2000亿立方米规模储量,该区不少井试采1年多,工程工艺技术比较成熟了,很快就会有效益回报。定北区块取得商业化规模发现,展示出1000亿立方米的储量阵地,明后年就可以动用。
鄂尔多斯盆地素有“满盆气,半盆油”之称,除了杭锦旗、定北成为大牛地气田的接替区之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富县、彬长、镇泾等区也有大的发现,打过不少突破井,成为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区。这是我们很大的接替战场,成为第三资源接替“梯队”。
除此,我们又准备了第四“梯队”,在大华北区域我们成功申报了南华北盆地、沁水盆地两个共计面积1.3万平方公里的区块,全是致密砂岩气,能在边际区块多捞到“油水”,符合中国石化资源战略,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长远可持续的资源接替框架。华北分公司可持续发展条件是比较好的,我们始终有事干,始终再上产,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