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翟瑞龙 何世念 窦 豆 蒋连家 叶迎春
区域资源优化不仅要从产品资源上整合优化,更要从战略、体制机制、产业资源、科研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推动区域优化的内生机制,产生1+1>2的效应。
□ 金陵石化公司物料管道长江盾构隧道全程顺利贯通。徐捷 摄
近年来炼化系统区域资源优化成效显著,但优化的空间、潜力仍然很大。由于区域内每个企业独立经营核算,有不同的利益考量和工作重点,对不同的资源优化、结构调整项目的认识不同,从而使一些优化项目的推进存在程度不同的阻力,进度和效果不如预期,集团公司领导也曾对区域优化的进展不甚满意。如何拆除影响区域优化的看不见的“围墙”,是持续做好区域资源优化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生产效率取决于资源配置。当投入既定,用A方式产生N个单位效率,用B方式就可以产生N+1单位效率,用C方式则可以产生N+2单位效率。由此可见,资源配置得好效率就会提高。
在现实中,人们可以看到,同样的资源配置,但效率却大相径庭。原因有三:一是单位的目标与成员的目标不一致,产生低效率;二是成员与成员之间不协调,效率相互抵消;三是每一个成员周围都有一个惰性区域,在他周围总有惰性大的成员,这就会影响他的效率进而影响整体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地区的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化、仪征化纤4家企业在区域资源优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大家都表示,目前只是初步建立了区域优化的推动机制,区域优化的空间潜力还较大,还有许多优化工作要做。金陵石化一位高管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加起来炼油化工的规模超过镇海炼化,但效益却比镇海炼化差,1+1<2,原因就在区域资源优化不够,所以优化空间很大。”
目前在区域优化中存在一种“上热下冷”现象,即总部重视,而少数企业不积极,以致一些区域资源优化项目推不动或进展缓慢。对于其中的原因,有的管理者说得直率,有的说得含蓄,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问题。根据现行的中国石化管理考核体系,对二级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根据企业规模分特大型、大一型、大二型等不同级别进行考核,不同级别的奖励系数不一样。在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各企业都有利润考核指标,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都想做大做强。南化公司一位管理者说:“各个企业都想延伸完善产业链,把自己做大做强,而不想通过优化让其他企业做强,结果导致区域优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在开区域优化协调会时,大家说话都有所顾忌,欲言又止,大家想说又不敢说,许多问题不敢摆到桌面上说,最好的办法是解决管理体制问题。扬子石化一位管理者认为,要搞好区域优化,就要建立一套能促使企业积极推进优化的内生激励机制,使优化从被动转为主动,不能仅靠行政命令。
资源互供价格问题。互供原料价格是区域优化中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其中核心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价格不合理、不公平,就会影响一些企业优化的积极性,因为企业是要追求利润的,没有人愿意无偿地为他人做“嫁衣”。区域产品互供涉及市场价、内部计划价、协议价等不同价格,大家各算各的账,如何协调,做到公平合理、利益均沾,很考验管理智慧。仪化公司一位管理者说,确定内部价格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使相关方都能有利益。因优化为整体利益做出了牺牲的企业,应该在考核时加以考虑,把损失从考核指标中减掉,并对增效部分进行奖励,实现“多赢”,才能形成企业主动优化的机制。建立有效的价格协调机制,是区域优化中必须解决好的难题。
区域优化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扬子的一位管理者表示,区域优化中的矛盾就是锅与碗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大家都在中国石化这口锅里吃饭,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但每个企业独立核算业绩利润,从这锅里分的饭有多少,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需要总部来协调,或者制定一个公平有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包括优化项目的投资、优化利润的分配。一位企业管理者对该单位的一个重大优化项目公开表示不满,认为该项目虽然提升了中国石化的整体效益,但他们企业在优化中“吃了亏”。
优化项目的投资问题。利润区域优化需要增加投资,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由谁来投、投资成本如何分担、收益怎样计算,是优化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好的项目大家争抢,不好的项目没人要的状况。需要制定一套操作方案、计算公式,让优化项目实现大家共担共享。金陵石化的一位管理者认为,对优化投资项目的规划、分配、设计,项目给哪个单位,如何分担投资和收益,必须进行顶层设计。
在年初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傅成玉董事长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认识上的突破必然带来改革上的深化。我们选择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模式,就是既要按照打造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方向深化改革,又要使集团内部上中下游之间、各企业之间在资源优化、产品互供、技术分享、提供服务等方面遵照市场化原则运行,以便真实反映各业务主体的盈利能力,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竞争能力。”可以说,这为深化中国石化区域资源优化指明了方向。
区域资源优化不仅要从产品资源上整合优化,更要从战略、体制机制、产业资源、科研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充分发挥区域企业的整体优势。要建立推动区域优化的内生机制,必须坚持市场化,推进区域企业一体化。
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资源优化工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中国石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要深入推进区域优化,一是各企业要增强大局意识、破除“领地”观念,少算小账,多算大账,确立中国石化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总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市场上有定价的物料就按照市场价来确定,市场上没有定价的在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三是企业之间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优化工作。自己协调不了的,要主动向总部反映,提出优化需求,由总部帮助协调解决。四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建立优化激励机制。要落实优化项目、责任人、完成时限、预期效果,把资源优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和绩效考核评价,以调动各企业优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进内部市场化运营。一是进一步提升区域优化市场化程度。从互供关系和价格来说,一方面是兄弟企业,要考虑上下游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上下游的客户关系,要按照“上游环节为下游环节服务,下游是上游的客户”原则推进区域优化的市场化,在互供价格方面,上游企业将下游企业作为“大客户”进行管理。二是进一步推进更高层面的区域优化,实施产业链专业化经营,提升产业集中度。区域资源优化,不仅要从一个省、一个市的角度考虑区域优化,还要从中国石化战略布局上来优化。例如,目前中国石化有4家从事聚酯生产的企业,从产品的加工成本、质量等方面,仪化具有优势,在目前国内聚酯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生产、资源要向产出效率高的企业集中。三是进一步提升区域资源互供的紧密化。一些管理者建议,能够在区域内消化的资源要在区域内部资源互供、消化,这样比往外卖更加经济。比如说PX、PTA、MEG的互供。
建立关联方共赢机制。只有关联企业的利益均沾、多方共赢,才能为区域企业提供自觉优化、积极优化的内生动力,所以建立关联各方共赢机制,是确保持续推进区域优化的根本。为此,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树立共赢共创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供应关系、产业周期、市场份额、价格信号等多种因素作用,不同时期,石化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产品价格此起彼落,上中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不好时应该携手合作、抱团取暖,而不是只顾自己,“大难来时各自飞”。仪化公司一位管理者表示,从仪化在中国石化芳烃产业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说,聚酯、纤维处于芳烃产业链末端,它的作用是消化芳烃产品一个刚性的平台,中国石化芳烃产品的话语权要通过聚酯、纤维体现出来。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向炼油、PX及MEG等上游行业延伸,中国石化如果缺少仪化作为PET业务的前沿守门员,将失去PET及上游一体化的整体优势,其炼油、PX及EG等原来分散的产业基础将不能与民企的一体化优势抗衡,丧失部分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共赢共创的机制。要改变一些企业坚持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的现状,需要建立一套能促使企业积极推进优化的内生激励机制,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这只看得见的手”,让有的企业感到自己吃亏,失去了优化的积极性。要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绩效考核导向“这只看不见的手”,让各个企业都感到合理、公平,能实现双赢、多赢,从而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这样各企业就能有了困难主动克服,有了问题主动解决,有了矛盾主动协调,有了责任主动承担,创造性地优化,这比用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 巴陵石化新建变压吸附氢气提纯装置投用后,可将巴陵石化煤代油装置产出的含氢85.84%的粗氢气提纯到99.5%的浓度,供加氢装置使用,促进区域资源优化。彭展 摄
“区域资源优化已经搞了好几年,容易优化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都是难度大的。”一些企业管理者这样说。
目前的区域资源优化主要是靠总部管理部门在牵头协调,自上而下地以外在行政力量推动。建立区域企业自主联合优化的内生机制,才是深入推进区域优化的根本之道。目前阻碍区域优化的最大因素就是各企业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都想向下游延伸,完善产业链,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在现实利益面前,只要求树立大局意识,从中国石化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优化问题,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要建立区域企业的自主优化机制,就必须拆除企业之间的“利益之墙”。为此,就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
2012年石油工程板块重组后,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成效显现。通过对钻机统筹使用,对供应体系共享利用,每年就减少投资和运营费用20亿元,这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典型案例。
在采访中,有的企业提出,从历史上看,南京地区4家炼化企业就是相互配套相互协作的,从产业链上看,总体上是互补而完整的,从金陵的炼油到扬子、扬巴的化工、南化的精细化工,再到仪化的化纤,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最好的办法是解决管理体制问题,把4家企业统一整合成一家,自然就能解决目前的矛盾和困难,实现整体优化。
一些管理者以历史上东联公司的成立为佐证,来说明这种整合的可行性。1997年,《经济日报》围绕南京地区4家石化企业的相互协作进行了追踪报道,刊发了《石化四兄弟,婆婆各不同,协作难上难,自顾大而全,南京四“鹤”难起飞》《比翼何以难起飞》等报道,产生了很大反响。1997年,中国东联石化公司成立,这是国家主导下实施区域资源优化的产物。
如今改革再出发,南京地区的4家石化企业能否再进行一次重组整合,不免引人遐想。但历史传统不同的几家企业的联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