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真:严肃的乐天派

2014-04-13 12:17杨征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9期
关键词:有色限额有色金属

本刊记者 杨征|文

与马存真相识多年,他是个充满活力的乐天派,一张笑脸很难让人与严肃的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联系在一起。“十多年前的我和现在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工作很锻炼人,原来话很少,现在是个‘话唠’。”他说。一旦说起他所关注的领域,马存真就像个十足的讲师。

性格上的转变与他的工作性质息息相关,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还要有踏实敬业、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

标准是非常“专”的领域。“专”是指研究对象比较窄,然而另一方面研究平台又很大,面向整个行业,事无巨细都需要了如指掌,而马存真就是在这个宽阔的平台上慢慢成长起来的一代有色金属标准工作的专家,也成为他的终身事业。

“第一,专业对口。第二,从个人发展来讲,是安身立命吧。安身是没有任何问题了,立命就要有份责任。如果你把这事当做终身事业来做,这工作可以干一辈子,直到退休。而当你这样确定以后,对待工作的心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心态也成就了马存真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一次次突破与创举。

自参加工作以来,马存真曾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共计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2014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选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

“工作扎实,组织能力强,十多年来,他所负责的轻金属板块已经成为标准所的亮点,个人也获得了很多行业内的奖项,作为副所长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协助作用。”他所在的单位领导、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朱玉华用“实至名归”来评价这位“得力干将”。

标准是产业的“影子”

14年前,刚毕业两年的马存真进入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从事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这期间,恰逢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发展时期,有色标准化工作也迎来“飞跃式”发展。“事实上,我赶上一个好时候。2000年以前,标准的工作模式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工作模式复杂冗长,一年下来,也就制定一二十项标准。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迅速崛起,有色标准随之而不断更新变化。从2005年至2008年,每年制定300~400项标准,这种推进速度和强度是不敢想象的,基本把整个有色的标准体系都完善了。”马存真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全部归功于遇到了好时机。

马存真作为主要组织者完成了商务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项目《推广采用出口铝型材技术指南》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镁产业数据库构建及标准化体系研究》中的“标准化体系研究”部分,完成了GB 21347-2008《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YS/T 628-2007《雾化镁粉》等10余项标准的编制任务,完善了镁及镁合金标准体系,组织了GB 21346-2013《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7-2010《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4-2010《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5325-2010《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多项能耗标准的研制工作。

真正让他的名字在有色标准领域家喻户晓的是,他带领制定的有色金属能耗标准及有色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开创了中国有色标准史上的先河,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作为课题组骨干成员,他参与完成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2010年全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海关总署研究课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单耗标准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项目《有色金属产品能耗标准及计算方法的研究》等。

“在中国,能耗标准是政府的强制性行为。这对企业的能耗节约、能耗使用、设备选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之前没有先例。我们单位是第一个做的。”马存真说。

马存真认为,标准发展得益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如果产业还是十年前的状态,标准也不可能做这么大,因为很多产品市场上没有,所以说标准是个影子,是幕后的。”

马存真表示,标准化的活动核心是为企业搭台,真正唱戏的是企业。企业是主体,产品出来以后推向市场,产品在市场上有供需后,才有可能产生标准化的需求。标准是个妥协的产物,生产企业与需方企业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如果协调不好,标准化组织就出面相互协调,“就像劝架一样,你让点,你也让点。但这个过程是科学的,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必须与产品性能指标、国外同类产品相关标准相结合,是一个居中的判断。总的来说,居于行业的中上水平的标准,肯定是企业正常生产能够达到的。”

但是,民众对标准的要求不限于此,甚至希望标准制定的越高越好,与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越贴近越好。马存真不这么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很多标准的一个现状,真正的符合市场的标准,供需双方都认可的标准是与国外标准有一定差距。这是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

迈入有色强国标准

近二十年来,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色行业的标准体系随之而不断更新变化,有色金属标准的数量从1989年的600多项发展至今已达2837项,无论是从量到质以及适用度都大大增强,几项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取得了国际标准的突破,保证了我国有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这是我国向有色金属标准化强国迈进的必要条件。有色强国,标准先行,这一点马存真表示赞同。他认为,从整个架构、数量、完整性等定义上来看,有色标准已经具备强国标准。“有人会说,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还未列‘强国’,标准怎么可能是‘强国’?事实上,只要有成熟的产品,标准就能够迅速跟进,如果是强国就应该有这样的机制,而我们已经做到了。”标准的核心生命力在于“适应产业发展”,而在某些领域,有色金属标准已经起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

另一个“强国”的标准就是开放式,供需双方的要求都要考虑进去,这一点,中国需要改进。马存真认为,均衡参与才是强国应该具备的,比如美国的ASTM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敞开大门全球参与,如果哪国对某项标准感兴趣,就可以申请加入会员,亲身参与制定,费用非常低。而中国虽然也是开放的,但各种条条框框的隐性东西制约着。

“将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参与情况会截然不同,因为不参与就被市场抛弃。现在我国有色的大宗商品都是需方市场,命运不在自己手上,国情决定某些方面可以达到强国标准,某些方面达不到。”他说。

“标准可以一夜之间照搬全世界最先进的标准制定出来,但配套的产业却不能一夜间‘鲤鱼跳龙门’。标准一旦与产业脱节就失去了意义,标准水平不高是产业水平不高所决定的。真正的理想状态是产品生产出来后质量基本全部满足标准,且保证稳定性,这样的标准就是合适的。”

标准作用不要迷信

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色金属标委会配合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马存真带领的部门在三年前已经创造性地制定了电解铝低碳系列标准,包括二氧化碳和全氟化碳的排放量测算方法以及排放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修订了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力配合了国务院文件精神的落地,为政策贯彻实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下一步,我们正在考虑修订《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和《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紧贴国家政策,制定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马存真告诉记者,未来,标准化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于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要有科学认识。标准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千万不要迷信,也不能过分夸大。

猜你喜欢
有色限额有色金属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曲靖市“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问题与对策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凉爽有色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三十载风华正茂 永不朽有色情怀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