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氧化石墨烯和磁性竹炭对Cr(Ⅵ)的吸附

2014-04-12 01:52李文文孙运飞赵广超
化工环保 2014年6期
关键词:磁性材料等电点等温

李文文,孙运飞,赵广超

(安徽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对于人体,微量的铬是必不可少的,但铬过量时却有很严重的毒害作用。对于人和温血动物机体,Cr(Ⅵ)的毒性是Cr(Ⅲ)的100倍,大量摄入Cr(Ⅵ)会致癌、致突变[1]。在环境中,Cr(Ⅵ)通常以等形式存在[2]。在Cr(Ⅵ)的去除方法[3-6]中,吸附法因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占据突出优势。而吸附材料的选取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吸附效果。

近几年,新型磁性材料因其低毒与简易回收特性而引起关注,如磁性壳聚糖吸附剂[2]、磁性二氧化钛催化剂[7]、磁性硅氧化物吸附剂[8]、磁性活性炭吸附剂[9]等,但因种类有限、发展尚不成熟,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工作以新型材料氧化石墨烯(GO)和农业废弃物枯竹为碳源,制备出磁性复合吸附剂—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和磁性竹炭(MBC),并将其用于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采用SEM,BET,FTI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吸附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材料和仪器

硝酸铵、氨水、FeSO4·7H2O、FeCl3·5H2O、98%(w)浓硫酸、67%(w)浓硝酸、乙二醇、无水乙酸钠、重铬酸钾:分析纯。

GO:实验室自制[10];枯竹:农业废弃物;永磁铁:合肥高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规格60 mm×30 mm×10 mm。

废水:重铬酸钾和重蒸水配制的模拟废水,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以HCl和NaOH调节废水pH。

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岛津公司;TriStarⅡ 3020型全自动多站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FTIR-8400S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岛津公司;HZS-H25型恒温水浴振荡器:金坛市精达仪器制造厂;UV-757CRT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1.2 MGO的制备

在硝酸铵-氨水缓冲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GO,在氮气的保护下,升温至60 ℃,同时滴加浓度为5.0 mol/L的氨水以及浓度均为1.0 mol/L的FeSO4和FeCl3的混合液[11],得到黑色具有磁性的MGO糊状物,以永磁铁为外加磁场进行磁分离,用重蒸水清洗数次,于50 ℃下烘干,碾成粉末,备用。

1.3 MBC的制备

将洗净的枯竹粉碎、过筛(孔径为0.25 mm),于105 ℃下烘干24 h得到竹粉。向竹粉中依次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竹粉、浓硫酸、浓硝酸的质量比为6∶15∶8,得到活性的竹炭粉末[11]。将该粉末与20 mL乙二醇、0.375 g FeCl3、0.9 g无水乙酸钠混合,在400 W的微波下辐照25 min,得到MBC粉末,清洗、干燥后备用。

1.4 吸附实验

MGO和MBC吸附去除废水中Cr(Ⅵ)的实验在恒温振荡器中进行,向100 mL废水中加入20.0 mg吸附剂,调节转速为100 r/min,吸附一段时间后,以永磁铁为外加磁场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测定Cr(Ⅵ)质量浓度。

1.5 分析方法

采用SEM技术观察两种磁性材料的微观形貌。采用BET技术测定两种磁性材料的比表面积。采用FTIR技术分析两种磁性材料的表面基团。采用离子非特异性吸附法[12]测定吸附剂的等电点。

采用二苯碳酰二阱分光光度法[13]测定Cr(Ⅵ)质量浓度,计算某一吸附时间(t,min)的Cr(Ⅵ)吸附量(qt,mg/g)。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表征

MGO和MBC的SEM照片见图1。由图1可见:MGO为连续性的纳米级薄层碳与纳米Fe3O4颗粒的结合物;MBC的主要形态为厚度0.8 μm左右的片层,颜色较亮部分为复合的磁性Fe3O4颗粒;二者具有相似的薄片层结构。

图1 MGO和MBC的SEM照片

经测定,MGO的比表面积为5.866 6 m2/g,MBC的比表面积为32.872 6 m2/g。MBC具有比MGO更大的比表面积,原因是:1)MBC中碳结构的比例更高;2)GO本身的卷曲与重叠导致比表面积减小[14]。

MGO和MBC的FTIR谱图见图2。由图2可见:两种材料的O—H键吸收带位于3 380~3 880 cm-1处;MGO位于1 687 cm-1和1 539 cm-1处的吸收峰与MBC位于1 620 cm-1和1 500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C =C键与C=O键的伸缩振动,二者的吸收带位置十分相近。这说明,两种材料表面都具有—COOH,—CH,—OH等官能团。

图2 MGO和MBC的FTIR谱图

由上述表征结果可推测,两种材料的表面微结构可为吸附质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

2.2 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

2.2.1 吸附时间

在废水pH为1.0、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ρ0)为10.0 mg/L的条件下,qt与吸附时间的关系见图3。

图3 qt与吸附时间的关系吸附剂:● MGO;■ MBC

由图3可见:MGO的平衡吸附时间为50 min,对应的平衡吸附量(qe)为37.7 mg/g,MBC的平衡吸附时间为70 min,对应的平衡吸附量为49.7 mg/g;在吸附的初期,MGO的吸附速率高于MBC,这是因为GO片层上聚集着大量的活性基团,能迅速吸附Cr(Ⅵ);吸附5 min左右,MGO的吸附速率有所降低,这是因为MGO局部表面聚集的大量间产生了电荷排斥,不利于进一步吸附;MBC虽然不能快速捕获大量但具有更高的吸附潜力。吸附平衡时,MGO和MBC的Cr(Ⅵ)去除率分别为75.4%和99.4%。

2.2.2 废水pH

随着溶液pH的变化,Cr(Ⅵ)可能存在不同的形态,能够被吸附的Cr(Ⅵ)形态主要是和它们在低pH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5]。在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废水pH对Cr(Ⅵ)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见:废水pH为1.0时,MGO与MBC的平衡吸附量均为最高;但随pH的增大,吸附量降低的程度不同,这可能与吸附剂的等电点有关。吸附剂净电荷为0时的溶液pH为其等电点。当pH大于等电点时,吸附剂带负电荷;当pH小于等电点时,吸附剂带正电荷。经测定,MGO的等电点为3.67,而MBC的等电点为1.76。当废水pH从1.0增至2.0时,MGO表面净电荷依然为正,而MBC表面净电荷由正变为负,与间存在电荷斥力,从而导致吸附能力明显下降。

图4 废水pH对Cr(Ⅵ)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吸附剂:● MGO;■ MBC

2.2.3 吸附温度和初始Cr(Ⅵ)质量浓度

在废水pH为1.0的条件下,吸附温度和初始Cr(Ⅵ)质量浓度对Cr(Ⅵ)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MGO与MBC的吸附能力都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吸附过程中伴随有放热的化学键形成;当初始Cr(Ⅵ)质量浓度小于8.0 mg/L时,经计算,两种材料的Cr(Ⅵ)去除率均达到了95%以上;当初始Cr(Ⅵ)质量浓度达到10.0 mg/L后,平衡吸附量变化较小。总体而言,MBC的吸附能力高于MGO。这是因为:MGO的薄层卷曲、褶皱,减少了吸附的机会;M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带有含氮、氢、氧的活性基团,因而能为提供更多有效的吸附位点。

图5 吸附温度和初始Cr(Ⅵ)质量浓度对Cr(Ⅵ)平衡吸附量的影响MGO:● 30 ℃;■ 40 ℃;▲ 50 ℃MBC:◆ 30 ℃;○ 40 ℃;□ 50 ℃

2.3 等温吸附模型

采用两种常见的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见式(1))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见式(2))—拟合在MGO和MBC上的吸附数据,拟合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在MGO和MBC上的吸附都很好地符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在两种材料上的吸附都具有单层、均质的特性;MGO和MB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9.37 mg/g及49.26 mg/g,准确反映了实验表观平衡吸附量。Freundlich模型虽然对于本实验的拟合效果稍差,但其中的n值可以粗略地估计吸附剂的性能,当n>1时,吸附剂是有利于吸附的[15]。表1中n分别为5.57和5.45,说明MGO和MBC均为良好的吸附材料。

式中:ρe为吸附平衡时Cr(Ⅵ)的质量浓度,mg/L;qsat为单层吸附的饱和吸附量,mg/g;b为反映吸附能量的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L/mg;KF和n分别为与吸附量和吸附密度相关的Freundlich系数。

表1 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

2.4 吸附机理

在废水pH为1.0、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5种吸附剂的Cr(Ⅵ)平衡吸附量见表2。

表2 5种吸附剂的Cr(Ⅵ)平衡吸附量

由表2可见,碳基材料与Fe3O4复合前后,其吸附能力基本相当,而纳米Fe3O4的吸附能力很低。由此可推测,复合吸附剂的主要吸附位点位于碳基材料的表面。Krishna Kumar等[16]认为,壳聚糖上的—OH中的H可与N形成氢键,使得氨基的一端链接在壳聚糖上。由此推测,MGO和MBC表面可提供含H,O的吸附位点,在酸性介质中,—OH中的中高负电性的O形成稳定的氢键,或H中的H与吸附剂表面的含氧基团(如—COOH)之间形成氢键。

3 结论

a)MBC具有与MGO相似的薄片层结构,且MBC的BET比表面积更大(为32.872 6 m2/g),可为Cr(Ⅵ)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

b)向100 mL废水中加入20.0 mg吸附剂,在废水pH为1.0、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MGO和MBC的平衡吸附时间分别为50,70 min,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7.7,49.7 mg/g,吸附平衡时的Cr(Ⅵ)去除率分别为75.4%和99.4%。

c)两种磁性材料对Cr(Ⅵ)的吸附均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d)磁性碳基材料虽未提高碳基材料的吸附能力,但却为吸附过程提供了简便的、零耗能的分离手段,使吸附剂的回收使用变得十分方便。与MGO相比,MBC的吸附能力高,且炭源来自于廉价的枯竹,因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MBC合成方法简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绿色吸附剂。

[1] 瞿建国,申如香,徐伯兴,等. 微生物法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J]. 化工环保,2005,25(1):1-4.

[2] Hu Xinjiang,Wang Jingsong,Liu Yunguo,et al.Adsorption of chromium(Ⅵ) by ethylenediamine-modified cross-linked magnetic chitosan resin:Isotherms,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J]. J Hazard Mater,2011,185(1):306-314.

[3] 汤荣年,康思琦,尹庚明,等. 电镀废水综合治理新工艺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39-43.

[4] Zaitseva N,Zaitsev V,Walcarius A. Chromium(Ⅵ)removal via reduction-sorption on bi-functional silica adsorbents [J]. J Hazard Mater,2013,250/251:454-461.

[5] Sun Jingmei,Chang Suyun,Li Rong,et al. Factors affecting co-removal of chromium through copper precipitation[J]. Sep Purif Technol,2007,56(1):57-62.

[6] 丁绍兰,朱蕾,杨银娜. 基于废弃猪革吸附剂吸附六价铬的研究[J]. 中国皮革,2012,41(13):37-40.

[7] 卜显忠. 天然磁铁矿包膜TiO2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陶瓷学报,2012,33(2):222-225.

[8] Mao Ning,Yang Liuqing,Zhao Guanghui,et al.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Cr(Ⅵ) using magnetic PS-EDTA resin from micro-polluted waters[J].Chem Eng J,2012,200/201/202:480-490.

[9] Xie Taiping,Xu Longjun,Liu Chenglun,et al.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KMnO4[J]. Scientia Sinica Chimica,2012,42 (8):1152-1160.

[10] Wu Jianfeng,Xu Miaoqing,Zhao Guangchao. Graphene-based modified electrode for the direct electro transfer of cytochrome c and biosensing[J]. Electrochem Commun,2010,12(1):175-177.

[11] 李文文,李梦蕊,赵广超. 磁性竹基炭对Pb2+、Cd2+与Cu2+的吸附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938-943.

[12] Appel C,Ma L Q,Rhue R D,et al. Point of zero charge determination in soils and minerals via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detection of dlectroacoustic mobility[J].Geoderma,2003,113(1/2):77-93.

[13]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346-349.

[14] Li Yanhui,Zhang Pan,Du Qiuju,et al. Adsorption of fluorid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graphene[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11,363(1):348-354.

[15] Webi T W,Chakravort R K. Pore and solid diffusion models forfixed bed adsorbers[J]. AIChE J,2004,20(2):228-238.

[16] Krishna Kumar A S,Gupta T,Kakan S S,et al.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through a three center(3c)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with an ionic liquid and biopolymer[J]. J Hazard Mater,2012,239/240:213-224.

猜你喜欢
磁性材料等电点等温
医用羧甲基壳聚糖等电点的测定
磁性材料:现代工业的基础功能材料——磁性及相关功能材料分论坛侧记
CWI EME-中国(上海)国际绕线、线圈、绝缘材料、磁性材料及电机变压器制造展览会
氨基芳磺酸染料修饰蚕丝的电荷效应研究
茚三酮溶液检验氨基酸实验的实证与优化
响应面优化等电点法破乳工艺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刘仲武:迎接磁性材料的光明
等温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