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7日的《证券日报》报道,美国东部时间7月15日,美国一家巡回法院就“三一重工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Ralls)因俄勒冈州Butter Creek风电项目被禁止诉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和奥巴马总统”案作出裁定,认定由奥巴马总统亲自签署的“总统令”违反程序正义,三一重工诉奥巴马案获阶段性胜利。
中国企业胜诉白宫的法律案件前所未有。此案是第一宗挑战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的审核流程案例。这宗案件的胜利,意味着美国以“存在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而对外资公司展开秘密调查的大门开启了一个小缝隙,也给中国企业树立了很好的范例,以后凡是在美国遭受无端歧视的中国企业都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有点实力的中国企业都在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境外并购及海外市场开拓等业务,活动持续活跃,经验不断丰富。2013年,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达200宗,并购总金额515亿美元。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多,从侧面表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比以往更高。
但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海外已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企业,尤其是资源型的有色金属企业的海外发展。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企业以往在遭到不公正待遇时,常常因畏难而不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赢取“国际话语权”也一直难有重大突破。
2009年中国铝业公司收购力拓集团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收购案从一开始受到澳大利亚内部一些政治势力的反对。他们担心中国企业对力拓的收购将极大地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这直接导致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对原定30天审查期的拖延,而这期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全球资本市场有了明显好转,力拓英国公司和澳大利亚公司采取了配股方式筹集了充足资金渡过了难关,于是便采取了毁约的方式。要减少类似的“政治性风险”,仅靠商业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企业还应该利用所在国的法律武器,为自身维权。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企业“强大后盾”的中国政府,还应该从自身角度,利用“商务外交”等多种手段,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对外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贸易集团,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提高本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尤其为本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化搭建广阔的舞台;其次,还要对内调整立法和贸易政策,使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协调;此外,还要制定防范和应对经贸摩擦的政策和策略,通过谈判等手段与外国政府打交道,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利用外交资源,为本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较完善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等。
此外,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目前在我国,行业协会作为民间机构或半官方机构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WTO框架下游说与影响政府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及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的主要力量。只有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力”,共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铺路搭桥,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