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周海亮属于才华横溢类型的作家。他的天赋表现在写作的诸多方面:小小说、散文、随笔、美文、小品、中短篇体裁均得心应手;而各类题材——热点的或偏门的,国内的或异域的,现实的或历史的,均有涉猎;即使表现手法上,亦是变化多端——正写或戏说,传统或前卫,幽默或诙谐。虽不善言辞,却能妙笔生花,在新一茬众多的小小说写作者中,海亮是业界为数不多的正产生着偶像级影响力的传奇人物。
2006年之前,初入道的海亮并没有一个闪亮的登场。据他后来所说,这时候虽写了70余篇小小说,投向数家小小说报刊竟无一选用。他曾气馁,几欲放弃。这时候他的《刀马旦》发表了。当时我正在“小小说作家网”主持2006年2月份的“小小说:一个人的排行榜”,将这篇《刀马旦》推荐于网友欣赏,一时间好评如潮。著名小小说作家、评论家宗利华等跟帖说:《刀马旦》的确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小小说之一。我佩服的是作者成熟的叙事姿势。这是一个刻意与小说人物甚至读者拉开距离的叙事方式。作为叙事者,竭力隐藏在背后。我们几乎看不到作者的声音,他不发表意见,不参与,非常冷静或说沉稳,像摄像机拍下的一组组镜头。这种方式的最佳效果是,它迫使读者从文字当中去获取信息,并慢慢地参与其中。于是,一个不寻常的结尾的意境就迅速膨胀,达到最佳效应。我们读完,才猛地发现,这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圈套。这个圈套让作者、故事人物和读者三者之间完成了一次精神碰撞,使得核心的故事层面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当时海亮瞬间成为“网上造星运动”的最早受益者。他也跟帖说:多谢杨晓敏主编和各位文友对于拙作《刀马旦》的评价,想不到这样的一篇习作能得以登上2月份的排行榜,令我诚惶诚恐。对我个人来说,我愿意说自己一直徘徊在小小说的门外。有朋友说我刚上路,我认为自己还尚未上路。这不要紧,我想我总有一天会上路。因为有这么多扶持我的编辑和朋友,因为前面有一个令我不能抗拒的神秘华美的小小说殿堂。
事隔几年后我在威海的沙滩上与海亮边喝着啤酒,边听他向我说,网络的力量真大,排行榜推出《刀马旦》后,仿佛一夜间,我那石沉大海的众多稿子,竟在短时间内被各报刊全部发表。《刀马旦》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会让作者一炮走红?
刀马旦腰身舞动,婀娜可人。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人眼花缭乱,过瘾,透着舒坦。
摇曳多姿的女主人公刀马旦,人物形象画图一般定格在读者的视野。语言用短句,显得动感十足,节奏明快。
武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舞台下,他是一位绅士。他恰到好处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除了请她喝茶,他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他知道刀马旦的婚姻并不幸福。他听别人讲过。他还知道刀马旦的丈夫曾经试图结束他们的婚姻。他只知道这些。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甚至,没有人认识刀马旦的丈夫。武生三十二岁。他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可以等。
行文清新绮丽,缠绵悱恻。故事、人物关系、感情发端等,只需寥寥几笔就交代得一清二楚,轻轻一带便又巧妙打下一个伏笔。作品主题拒绝说教式的、图解式的、背景式的设置,而是把人性的开掘提升,坚持放在“自我救赎”的力量上。
武生敲刀马旦家的门。只敲一下,门就开了,像是等待很久。刀马旦披挂整齐,完全是演出时的行头。正愣着,刀马旦拉他进屋。于是武生看到一个男人。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正躺在床上,歪了头,对着他笑。男人说原谅我不能给你倒茶,让玲儿帮你倒吧!刀马旦就给他倒一杯茶。男人指指自己,动不了,这狗屁身子!男人抱歉地笑,不能去捧玲儿的场,只好在家里看她演……可苦了玲儿。男人的脸红了,有了腼腆害羞的样子,与瘦长的满是胡楂的轮廓,很不协调。
不回避描写女艺人艰难的生存状态,在超负荷的轨迹中,把人性、良知、情愫、忠贞,一旦落脚在传统美德上,一位千娇百媚、柔肠百结的红颜丈夫,便呼之欲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矣。患难夫妻亦恩爱,此种境况愈发衬托着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美丽。
刀马旦开始舞动腰身,碎步迈得飘忽和稳当。花枪抖开了,啪啪啪,耍得眼花缭乱。录音机里传出锣鼓齐鸣的声音,小小的客厅,便仿佛涌进千军万马。刀马旦一个人指东打西,很快,那施着淡妆的脸,有了细小的汗。武生两个空翻过去,和刀马旦并肩作战,试图击退并不存在的敌人。刀马旦朝他笑笑,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刀马旦说,真的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男人鼓起掌来。那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
当主人公由情感迷失到幡然回归,靠的就是灵魂深处的自省,此情此景,尤其显得真切可信。这个梨园故事题材并不另类,而周海亮却新翻杨柳枝,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在结尾处突兀一击,打造得精彩绝伦。笔墨简洁的篇幅,跌宕起伏的情节递进,高标立意的戛然止步,显得疏密有致,境界不凡。虽属世间情事,写得恣肆流淌但绝不流俗。
如今几年过去,海亮已出版了20多部书,而且大多还是励志的畅销书,在多种报刊里有时能同期看到他的华章。他的名字,尤其在散文或叫美文的领域里更是走俏天下。我之所以只谈《刀马旦》,是因为我觉得今后无论他写多少文章或者产生多大影响,有此一篇,亦不虚在文学道上走这一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