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忠+牛超
五莲二中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丰厚、教育成果丰硕的省教学示范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18人,在岗教职工145人。近年来,学校突出信息化教育特色,强化应用,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了“课堂网络化,教室现代化,讲授交互化,课件资源化”。
1 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概述
加强领导,教育技术配备高标准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设施保障等;组建了电教管理中心,负责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管理维护等;下设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具体承担“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建有校园网,配备服务器4台,安装了500多个网络节点;实现“班班通”,教师人手一机;各处室、管理中心都建有管理服务平台,如人事档案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图书阅览出借管理系统、资产登记管理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等。所有平台都与县教育局有效对接,提高了管理效能。
加大投入,完成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 近年来,学校投入50余万元为30个教学班更新了55吋的液晶触控一体机。课堂上,教师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遨游在丰富多彩的声光色展示的影像世界里,准确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破难点,强调重点,积极快速反馈,验证学习效果,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快速迁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特色发展,实验室注入信息化元素 2013年,学校又投入10多万元,为理、化、生实验室及音、体、美等功能教室配备了投影机和82吋红外电子白板,方便了实验教学及音体美学科教学。音体美每一个操作动作都可以对比显现,细微的差别可以重点强调,难以操作实验可以得到弥补,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可以得到快速反馈,课堂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且生动活泼。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融合,让“难学”的知识点变得易于理解和学习。
建设数字“校园社区” 数字“校园社区”建设不仅为领导、老师、学生拥有属于自己并可自定义的网络空间,学校、班级、学生会、社团、学科以组织空间存在,并与个人相关联。学校管理、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校与校在同一网络上交流,一切学校内外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信息化突破了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能力的学习。方便了课堂教学演播与展示。加强了网络安全管理,逐级建立了软硬件防火墙和网路岗,确保校园信息使用与共享安全可靠。学校资源库丰富,拥有教师精品课堂视频60个,教师自制课件上千个,教案3860多个,试题1390余套,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知识储备。
2 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展丰富了教学空间和内容
创办网上《星海文学》电子期刊,丰厚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上传作品,交流写作经验和体会,每期都由教师或学生对上传作品进行网上点评;同时,学校不断推出名家名作,让学生鉴赏;设立网上写作辅导园地,由语文教师进行写作辅导。《星海文学》电子期刊的创立,为全校学生和教师搭建了校际间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校内师资和写作教学的优化组合。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投稿,在中学生期刊发表习作。
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推介学习网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根据教学进度,老师向学生布置具有开放性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学习。二是开辟网上“家庭课堂”,方便学生在家中学习。学生可以登录相关教师的个人网页,找到老师的课件、教案、习题和开放性试题,在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在信息技术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制作班级网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近几年,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每年都有数十名中学生获奖。
发挥校园电视网优势,培养学生科技人文素养 一是从卫星电视专用频道适时录制适合学生观看的教育节目,并在合适的时段安排播放“科技博览”节目,学生不出教室便可了解到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现代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思想,提高科学素养。二是定期播放本校师生在文艺、体育、演讲等比赛中的视频、图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用身边榜样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班集体凝聚力。三是适时播放英模人物事迹介绍,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为成长中的学生树立行为和道德标杆,激励学生比学赶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依托校园广播,分年级开展特色育人活动 校园广播是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而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一种校园文化。学校坚持每周两个时段的全校广播,组织学生播音员播报时政新闻、健康知识、礼仪话题、学习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年级,管理和教育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学校每个年级分设广播系统,同一时段播报不同的内容,使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天大课间可以拿出5分钟时间,以年级为单位播放英语对话录音,训练学生听力。这些活动,学校除了统一组织外,其余全部由学生自己承办,让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中收获成功。
3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让教师更加主动,让管理更趋科学
教育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了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着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依托校园网,建设家教网,为家校互动提供方便 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学生全部走读,据了解有90% 的家庭拥有电脑。为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创办了“家教网”。网站设有校园时讯、热点话题、家校交流、名家名言、家教一得、家庭课堂等栏目。家长通过点击网站,可以随时了解到近期学校及班级的活动情况和工作动态,学习一些怎样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实时、方便地和学校领导、教师互通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情况,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学校家教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确定为省“十一五”重点研究子课题,经过三年的精心研究,荣获省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该网站连年被评为特色优秀网站。
积极构建专题网站和学科博客,组织开展网上教科研活动 通过教研组网站群的建设,为全体教师搭建学习、合作、互动、交流的平台。一是学科专题网站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骨干教师定期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教学反思,青年教师上传汇报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资源等,备课组上传精选的作业设计、试题等资料,将日常教学素材积累共享。二是建立学科博客圈撬动集体的智慧:博客里写满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是教学中的闪光点,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情况,积极探讨造成问题的原因,有效地促成教师“实践—合作—反思—提高”循环的形成。三是建立学科QQ群,让随时研讨成为现实。群主在创建群以后, 邀请本教研组组成员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加入,群内组员及时发布各种信息相互交流、探讨教育教学等问题,不受时空的限制,形成“和而不同、和合创优”的研修氛围,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引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在应用上重点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管理,对内,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得到规范高效的管理和应用,满足了学校在教学、管理、决策咨询和检索数据等方面的需求;对外,可以方便地与外网对接,满足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需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与现代教育管理手段、技术的完美结合,让学校管理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
4 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中青年教师已全部通过全国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一线教师100%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90%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制作和运用多媒体的能力,30%的老师水平较高,学科覆盖率达100%,为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经验、教育技术的引领和助力下,学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管理日趋科学规范,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县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优秀学校”“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