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晖,杨会芹,刘丽华
(1.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通家口八一希望小学 三年级数学组,河北 平山 050400)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新路径
——对河北省特岗教师工作现状的调研
刘 晖1,杨会芹1,刘丽华2
(1.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通家口八一希望小学 三年级数学组,河北 平山 050400)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2009年河北省启动“特岗计划”。目前河北省“特岗计划”实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特岗教师生活现状有待改善;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体系与制度保障;农村学校对特岗教师社会支持有待提高;“特岗计划”对重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不够。为此应采取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机制对策:发挥“特岗计划”的辐射作用,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重新核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均衡计划招聘特岗教师;为特岗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拓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补充机制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应时而生。“特岗计划”实施的目标和任务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特岗计划”从政策设计上较好地瞄准了农村教育现状中存在的教师质量差、结构性短缺、结构性不合理和教学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创新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补充机制,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与活力,为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将“特岗计划”列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特岗教师占农村教师的比例不断扩大,特岗教师已成为我国农村学校中新兴的教师群体,因此深入了解研究这一教师新群体的现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实施“特岗计划”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沧州、石家庄、保定、衡水等8地市13县的中小学特岗教师为样本,采用随机取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72份,回收率90.2%。对于这些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对于访谈调查记录,主要进行了质的分析。
(一)特岗教师生活现状有待改善
“特岗计划”政策规定各受援县(市)和学校要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1]但由于各地方实际条件不同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特岗教师住房状况也存在差异。调查显示,仅有42.4%的特岗教师所在的任教学校能够提供宿舍,但条件简陋;学校不能提供宿舍的特岗教师只能通过租房、住亲戚家等方式解决住宿问题。
“特岗计划”规定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工资执行设岗县教师同等工资制度和标准。但实际调查情况显示,仍有47.1%的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低于或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水平有一定差距。在“三险一金”缴纳方面,全部由特岗教师自己缴纳的占62.2%,部分由自己缴纳的占32%。
79.7%的特岗教师对目前工资待遇不满意;67.4%的特岗教师认为他们的收入低于付出;68.6%的特岗教师认为经济负担、住房问题是目前生活上最主要的压力。这组相关的数据表明,特岗教师的住宿、工资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按照“特岗计划”政策规定落实到位。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和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条件,是政府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河北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特岗计划”以来,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师匮乏,财政上又无力补充新教师,因此集中大量申请特岗教师,在一些中小学甚至特岗教师人数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一半。特岗教师绝大部分为女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而这些特岗教师多数为应届毕业生,正值适婚年龄,工作1-2年后进入婚嫁生育的高峰。在我们调查的一些学校,特岗教师相对集中在同一时间结婚和生育,这又造成了学校暂时性的教师短缺现象出现,令基层的中小学校长们无所适从。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分配特岗教师时,应从年龄、学科上合理搭配,长远综合考虑,均衡计划招聘特岗教师。
(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体系与制度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2]7
调查显示,66.3%的特岗教师担任班主任及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任教科目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主要课程上,其次是体育、音乐和美术等非主科课程。68.1%的特岗教师1周平均课时数在20节以上,教学工作量过大,工学矛盾突出。
教学上,73.3%的特岗教师认为最难于适应的事情是:既缺乏优秀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也没有有经验老教师的具体指导,只能自己带着很多困惑摸索着教学。他们认为自己教学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按重要性排序):有效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协调师生关系的技能及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上述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有:45.9%的特岗教师首推校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与及时反馈,其次为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和不断参加各种有效的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方面,特岗教师参加了岗前培训,主要是短期的理论学习,在职培训几乎没有。设岗学校相对封闭落后,办学条件有限,可供学习的资源很少,再加上新课程针对农村的教学参考案例本来就不够,特岗教师把握教材尚且困难,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若是特岗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特岗教师绝大多数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属于刚入职的初任教师,入职阶段是他们迅速建构实践性知识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从教后主要以自学自研为主,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主要靠他们“自力更生”掌握。这一阶段仅靠他们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专业成长提供应有的条件和良好的平台。
(三)农村学校对特岗教师社会支持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是制度、环境、文化和教师自主参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没有来自环境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口号。学校组织层面的因素,如学校文化导向、学校组织内部的支持性等,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影响往往深刻而长久。[2]46
调查显示,63.8%的特岗教师在工作上最难于适应的是:与学校领导、同事相处和学生家长不能配合自己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差异较大造成的。近一半的特岗教师认为和同事之间的配合状况是:主观上想配合,但磨合期长。
特岗教师所处的学校文化环境、学校组织层面的因素对他们个人专业发展的影响往往深刻而长久,比如学校领导的领导方式、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以及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而现实中有的设岗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特岗教师”身份认识上有偏差,因此在安排参加课程改革、教学竞赛和各种教科研活动时总会有所轻重,对特岗教师和非特岗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再加上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城市家庭,不能有效地配合特岗教师的工作也是常态,这些都使特岗教师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没有归属感。
(四)“特岗计划”对重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不够
调查显示,70.9%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特岗教师的原因是“迫于就业的压力,以后有机会再转做他行”;仅有11.6%的人是因为“自身特点适合当教师,支援农村基础义务教育”。50%的特岗教师选择任职期满后“去城市就业,考研或参加公务员考试”;45.4%的人计划“若是政策允许的话将继续留任”。这说明“特岗计划”还是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89.1%的特岗教师毕业于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或专科,仅10.9%的特岗教师毕业于全国或省内重点高等院校。这表明“特岗计划”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重点大学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学科发展、国家建设以及科技、文化、经济与社会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上处于前沿,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因此重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出路较多,“特岗计划”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够。
(一)发挥“特岗计划”的辐射作用,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006-2010年,“特岗计划”服务于中西部22省886县,100%地覆盖了国家级贫困县、“两基”攻坚县、灾区县和边境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贫困县覆盖率达到78.30%,革命老区覆盖率是79.57%。[3]2012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4]
在“特岗计划”实施之初,那些师资短缺、县级财政又极其困难的县追求多招、快招,但3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又产生特岗教师转编困难,地方财政供养不起的局面。地方上总给人一种先在政策上占着好处,其他问题暂时不管的“瞻前不顾后”的感觉。随着“特岗计划”加大实施力度,部分县受到财政和编制的影响,出现“已吃饱,难以消化”的情况;而有些非国贫县教师队伍同样存在数量短缺和质量偏低的严重问题,却不能享受这项优惠政策。针对该问题,建议将“特岗计划”由贫困县扩展到财政困难县和革命老区县,逐年扩大“特岗计划”的辐射范围,让更多的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受惠;为农村教育补充大量合格年轻师资,从质量上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这将极大地改善贫困农村地区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农村教师整体水平。
(二)尽快重新核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均衡计划招聘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聘期为3年,3年后充满着众多变数,很多想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会犹豫不决甚至放弃,上岗的教师也会担心3年后能否如期入编。特岗教师3年聘期规定,透露出了政策制定者在保证教师流转与长期稳定问题上的犹豫与权衡。因此,编制问题直接影响了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影响“特岗计划”持续深入执行的重要因素。面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而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转编的要求,各省只能专门下发文件,从政策上保证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入编的顺利完成。
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尚未充分体现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偏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寄宿制学校等教师附加编制在部分省、区也还未得到落实。从稳定农村优秀青年教师队伍长远发展看,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多因素地科学设计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把教学点、班级数、学生数、适龄人口的预测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重新核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以校为单位具体落实到农村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加强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和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新兴课程和非主科课程教师的补充,初中与小学教师队伍补充协调发展。
“特岗计划”是我国一项教师补充的创新机制,其本质是为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匮乏,而且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也不合理。特岗计划的实施到位又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如教育财政拨付方面、教师聘任制等,如何真正有效落实特岗计划与其他相关政策,对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意义重大。
(三)为农村留住优秀特岗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
国外的经验表明,较高的薪金有助于延长农村教师的任期,而使农村教师意识到他们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效影响,则更能激励他们继续留任。“特岗计划”中规定特岗教师在上任前要进行职前的培训,而对特岗教师职后培训没有形成制度化和强制化的规定,再加上特岗教师聘期结束后去向的不确定性,使原本经费贫乏的农村学校不愿为特岗教师提供培训经费。特岗教师中绝大多数是新入职教师,很多人对农村学校的情况了解甚少,对教学工作感到无所适从。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设岗学校要指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特岗教师建立师徒关系,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特岗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之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但实际情况是设岗学校很难有符合这种条件的指导教师,只能安排老教师替代,这些老教师虽兢兢业业但本身专业水平有限,对特岗教师起不到示范、点拨和指导的专业引领作用,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
基于这种客观现实,建议建立区域级和全国级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区域级可以以县为范围,整合某一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优质师资、有经验的特岗教师、地方高校教育专家等多方协作的特岗教师专业支持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可以实现区域内优质师资对特岗教师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具体指导新入职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地方高校教育专家对新入职特岗教师教育理念、科研的培育,将“特岗计划”作为特岗教师追求职业发展的入口。
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全国范围的特岗教师帮助计划,这些计划将对特岗教师的帮助与评价结合起来,以解决特岗教师最常见的问题为核心。还应把新入职特岗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应根据特岗教师自身特点,进行合时宜的继续教育培训,如目标、时间、经费、组织等的专门规定和落实,做到目标明确、合乎实际,实施方案具体、本土化,配套措施切实可行。不断完善有关特岗教师的政策,为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制度保障。
(四)拓宽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但很多大学生只关注参加这些下基层计划后能够给自己将来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带来的政策优惠,而并不能扎实在基层工作。大学生下基层后最关注的是社会保障、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教育培训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好坏,是能否吸引大学生进入基层就业的重要条件。很多大学生进入基层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基层工作是实践操作的工作,与大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不同,进入基层后又缺乏培训机制,出现了人岗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了大学生们无法在基层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打击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大学生能够放心“下得去”,并能“留得住、扎下根”。
目前,在“特岗计划”实施中,部分高校毕业生报名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压力的因素,而对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不足,就业期望与“特岗计划”政策内容存在偏差。高校在鼓励毕业生报考特岗教师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动员会、座谈会、宣传栏等多样灵活方式宣传“特岗计划”;也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组织考前的模拟训练与培训活动。引导毕业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层现状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基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
“特岗计划”自2006年实施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特岗计划”的实施缓解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短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并有效地提升了农村的教育质量,创新了农村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机制;同时搭建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特岗计划”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特岗计划”的深化实施,应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相关配套政策;加大监管力度,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长效补充机制,进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EB/OL].(2006-05-18)[2013-08-03].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_DPYn-4lSxZ1kdVBiAtGDVPX36kM5v7O0ST pEb8cPNKn0XAgulR008pdgOLm_34Fgonibygpg WQuzV0HZ LUgsK.
[2]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罗丹.“特岗计划”: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思路[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2):21-23.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05-14)[2013-08-03].http://jyzx.swpu.edu.cn/Article/news_view.asp? newsid=4630.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EB/OL].(2005-06-29)[2013-08-03].http://www. offcn.com/zhaokao/zcfg/2011/01/13/26835.html.
(责任编辑 苏 肖)
A New Approach to Rural Teachers’Complementary Mechanism in Poor Areas:A Survey of 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s in Hebei Province
LIU Hui1,YANG Hui-qin1,LIU Li-hua2
(1.School of Education,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2.Tongjiakou Primary School,Pingshan,Hebei 050400,China)
In order to encourage college graduates to engage in teaching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ural teachers,the 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 Program in rural areas was launched in 2009 in Hebei Province (SCTP for short).There have appeared problems in the SCTP implementation.The 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s'present living situation needs improving;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acks supporting and regulations to guarantee;their social supports need enforcing by rural schools;and the SCTP’s attraction to key college graduates is weak.Based on the findings,efforts need to be devoted to playing the SCTP radiating role,improv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rural teaching staff,re-verifying the establishment staff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iod and balancing the employment plan of 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s.Furthermore,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offer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the 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s and afford job opportunities on a more extensive scale,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ural teachers;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 Program;complementary mechanism
G451.2
:A
:1673-1972(2014)01-0106-04
2013-09-03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课题 (JRS-2012-5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IA110074)
刘晖(1966-),女,山东威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