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学日语听力教学改革探讨
罗洛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项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相辅相成,而在大学日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传授听力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巧,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怎样上好听力课,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是目前大学日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日语听力;能力;现状;训练
随着日语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日语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高校对日语专业学生的相关要求包括:培养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与东西方文化基础、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日汉双语表达能力,具有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注重个人修养的日语工作者。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较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听、读、写、译的基本专业技能与日语口语交际能力。了解日本历史、社会、文化及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日语专业考试。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其中听力这一环节作为日语专业能力的第一要素被列在学生培养方案中。
日语等级考试、日语专业考试等都把听力列入考试内容。目前,经过初级阶段的听力训练,很多日语专业学生常会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而感到困惑。上听力课或许很轻松,但很多学生却一直停留在似懂非懂的水平上。大学日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哪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新世纪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需要,正是目前大学日语教学面临的尖锐问题,也是大学日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逐步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日语专业听力课教材一般比较注重语法、知识点、句子结构等,为语言教学而编写的,文章读起来会显得不自然,与日常交际口语有很大不同,语境代入感不强,让学生学习时会感觉到缺乏趣味性,并且与精读课教材不够匹配,更新内容不及时,形式也比较单一。高校依据相关要求制定教学大纲,部分学校要求使用指定教材,为方便与平行班保持同一进度,很多教师都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1]。使用单一教材作为教学材料,盲目地以教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等应用型交际能力,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而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直使用单一教材,会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此外,教材中的语言并不都是日本人日常交流的用语,时代不同,场所不同,对象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和语义都会有所不同。学好教材或许能应付日语考试,期末考试也有可能会获得高分,不过,高分不一定高能,学生一旦走出课堂,与日本人进行实际沟通交流,就未必能听懂。因此,单一的教材或是不适用的教材对于提升学生日语听力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弊端的。
(二)教学模式方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地听[2]。从十几年前的播放磁带到现在用电脑播放音频。一个播音员,一台“独角戏”,几十个默默无闻的听众。多年来的听力课程中,教师始终处在教学
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并未能积极参与进课堂中来[3]。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一味地灌输知识量,而忽略了提升学生“听”的技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习惯了被动听材料,被动学习。没有互动环节,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语音室设备陈旧,仍在使用,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教学需求。即使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下,日语听力课堂内容仍以教师依据课本,教学大纲讲授知识,播放录音为主。通常都是听录音、做题、对答案、难点讲解,这单一陈旧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这种授课方式下,日语听力课堂背离了提升学生听力能力的目的,而变成了检验学生听力水平的工具。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听懂,还要反复地播放音频。虽然这样可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听力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播放一段经典的动漫、日文歌曲、原声电影,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学生水平不同,听力课时间较紧,课堂上也很难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5]。
(三)课程设置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高校日语听力课时一般安排每周2-4个学时,相对于每周8-10课时的精读课,使得大部分学生把精读当成主课,而忽略了日语听力这门课时量少的课程[6]。听力一直是日语专业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之一,但就课时比重来看,听力的课时量并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在教师配置上,目前大多数担当日语听力教学的是助教和讲师[7]。有的因教学任务繁重,会将听力课平均分配给担当其它课程的教师。青年教师在新资源的整合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因资历浅,经验少,往往并不清楚究竟该如何上好听力课,只能一味地用播放录音、复述、翻译、做题、对答案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将听力课平均分配,同样无法保证听力课的教学质量。被分配听力课程的教师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上,而忽视这仅有的每周2课时的听力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的双重影响下,听力课从一开始就被放在副课的位置,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四)学生方面
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听力很难懂,单词不会,语法不明,背景文化不熟,因而主观排斥听力。其次,受中日关系等影响,部分学生主观上对日本缺乏好感,甚至有一定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日本的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等并没有兴趣了解,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些学生语言知识扎实,但缺少足够的听力训练,缺乏语感,因而成绩不理想。有些学生受到家乡方言等影响,发音较差,导致听辨音能力较差,积极性受挫,造成听力水平难以提高。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方向不明确,处于迷茫期,因而热情不高,使得听力学习难上加难。
(一)合理使用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听力课程中,合理使用教材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日语专业听力课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听力课教材,与平行班教师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分析本教材中的长处和弊端,活学活用,发挥自身创造性,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并适当补充课外内容,使用材料可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生活等诸多领域和方面[8]。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日文原版教材,可以将部分日文原版教材中的材料补充到课堂中,原版教材中的语言及表达方式等会更符合日本人的日常表达习惯。将日本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特点等内容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日本网站时事新闻、日语杂志等各类文本、音频、视频内容,让学生充分拓展知识面,提升日语听力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应积极向学生推荐较好的日语学习网站和日语杂志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在课外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9]。
(二)突破传统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听力课程中,应改变由教师一个人为主导、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回答问题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听力课程是应该以“听”为主,但不应该是只有“听”,教师应注重课堂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增加学生主动“听”和“说”的机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听力水平。基于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的现状,日语听力课堂中,应倡导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改掉不良的发音,指导学生多说多练,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用日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内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让死书本能够“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熟练掌握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迅速领会词义、句意,从而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日语听力课应以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想说的欲望。因而教师日语表达能力应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引导学生交流自如,不断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听力课程应当彻底摒弃简单乏味的听试题,对答案的教学模式。在日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根据学生整体水平讲授知识,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公平对待,不抛弃不放弃任何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他们更要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应注重对学生提升听力技巧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精听”和“泛听”,学习速记技巧,提升记忆能力,督促学生增加词汇量,学会语言点和语法,帮助学生总结答题规律,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10]。
(三)认真筹备课程,提升授课效率
听力课时量无法满足大幅度提升学生听力能力,只能依靠授课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为听力课程做好充足准备,来提升授课效率。年轻教师应多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授课经验,发挥自身潜力。听力教师需要用更短的时间,教给学生知识点、难点和考点,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听力能力,因此,上好一堂听力课其实不比精读课轻松。日语听力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材料,准备不同的授课方法。根据语言点和知识点,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遇到重点生词时做到能够举一反三,把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作为知识点介绍给学生。遇到知识点时,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如讲到日本的体育时,可以开放式地提出些问题,介绍相扑、棒球等风靡日本的体育运动等;如讲到风景时,可以介绍富士山、名古屋、东京等旅游胜地,如讲到美食时,可以介绍寿司、鱼生等日本料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11]。“听”和“说”是学习日语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种基本技能。听力课程中,应倡导听解和复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使听说有效结合,不学“聋子日语”,也不学“哑巴日语”。
(四)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听力课程中,教师应在加强传授学生日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听日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并掌握听力技巧。听力是语言理解的一种重要模式,听力理解过程包括感知、解析和应用三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听力过程中,高频度出现的词汇应作为必须掌握的基础词汇,在此基础上拓展词汇量,将会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感知能力。在正确感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听力内容的解析和应用水平[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取得日语能力考试听解的高分,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词汇量、语法基础的支撑。否则,学生遇到生词就慌张,往往错过一个词就耽误了一句话的理解。由于国别和文化差异等,日本人的对话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别含蓄的内容,委婉、暧昧式的表达方式,拐弯抹角的说法[1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及文化要素缺乏了解也是学生难以听懂材料的原因之一。在面对日语听解中的对话题时,错过一句话,就可能导致学生断章取义,扭曲了对话者的原意。诸如此类问题,需要督促学生加强学习日语材料,多与外籍教师进行沟通,熟能生巧,教师应由简入难,培养学生的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听力题材。通过听日文歌曲、动漫、电影等原声并进行模仿,提升学生对日语交流环境和氛围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听日语的兴趣。在掌握一定听力技巧之后,再引入日语时事新闻等内容,并逐步加大难度,引入快速新闻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14]。
日语听力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在讲授知识点之外,通过大量的、有效的、系统的训练,传授给学生提升日语听力水平的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听力水平,达到能够应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的目的。
[1]杨静.浅谈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303.
[2]梁宏薇.日语听力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2(8):4.
[3]杜赛楠.高校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1,73: 18-19.
[4]唐文元.浅谈大学日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0(8):72-73.
[5]窦雪琴.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应对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3(2):91-92.
[6]王莉莎.谈高校日语听力教学现状与改革[J].大众文艺,2011(18):278-279.
[7]蒋京蓉.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2005(4):156-157.
[8]王玲.关于日语教学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84-86.
[9]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51-54.
[10]李泰先.大学日语听力教学方法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96.
[11]毕鲁杰.浅析影响日语听力教学的因素[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117.
[12]李佳.听力水平差异化学生听力三个阶段表现下的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3]李晶.实践型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评论,2013(4):90-92.
[14]桑凤平,李金玻.浅析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31-33.
【责任编辑 王凤娥】
G424
A
1674-5450(2014)06-0128-03
2014-06-06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3CGI026)
罗洛,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日语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