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树震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我国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要合作必须要有合作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主党派的价值诉求具有高度的一致与契合,不仅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而且是引导各民主党派不断进步的思想旗帜。
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方面的内容,而且使这些内容具体化。从这个角度说,“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和主要成分的政党,由于各种因素决定,知识分子不仅是有知识文化的精英群体,而且是一个社会里最有社会良知的人。良知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真理的固守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说明知识分子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紧密联系的,其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感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民主党派与生俱有的优秀品格。正如民盟的先驱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对于责任,更比地位感觉重要”。“中国民主同盟能否在将来的中国政府中担任一种重要的角色,那是次要的,头等重要的是民盟拥护的理想,要在中国胜利。”[1]他们是以民族兴旺为己任,以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富强为最终目的。1923年6月,救国会主席沈钧儒为反对曹锟贿选,坚辞国会参议院秘书长职,与离京议员一起频发通电和宣言,抨击、揭露和声讨曹锟的违法贿选。1913年,民盟中央主席张澜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鉴于袁世凯妄图称帝,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国会又遭践踏,愤然离去返南充办学。民建创始人黄炎培,以“不为官吏”为立身原则,曾两次拒绝出任民国教育总长,显示了不媚权贵的高尚品格。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使立党(会、盟、社)为公、不畏权贵、宁折不弯,成了许多民主党派先驱前辈们的自觉追求。1941年,施复亮失业,度日艰难,儿子施光南还不满一岁。有人劝告施复亮投靠国民党,去当个参议员。对此,施复亮严辞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宁可饿肚皮,不投蒋介石”,表明了他不和国民党同流合污的坚决态度。1946年7月初,传闻国民党特务已把李公朴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中,许多朋友劝他早日离开昆明,李公朴毫无畏惧地说:“既然要从事民主运动,就要抱着跨出门去就不准备再跨回来的决心!”11日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1957年,章乃器通过独立思考,对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新时期的阶级关系及个人崇拜等问题提出意见,遭到批判和罢职,但他坚持自己的政治见解,拒绝在“右派”结论上签字。许多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成员,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怀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不畏强暴、强权,不怕流血牺牲,誓死与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不少志士仁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民主党派的领导人面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直言相谏、痛切陈言;有的虽然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了可贵的政治气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支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我国近现代复杂的历史原因,爱国主义精神便成为我国各民主党派与生俱来的优良传统。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各民主党派大都是产生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民主统治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民族解放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产物。我国各民主党派中的老一辈,首先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一开始都是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和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运动中的。各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如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邓演达、何香凝、李济深、章乃器、马叙伦等,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正是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各民主党派才纷纷成立。
各民主党派及其领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不同时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立场,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解放、自由而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高举抗战、民主、团结的旗帜,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庆龄联系尼赫鲁、冯玉祥等中外著名人士组建了“保卫中国同盟”,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通过自己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把从全世界募集来的医疗设备、药品、钱及其他物资送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的抗战。美洲洪门致公堂主席司徒美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发动美洲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在整个抗战期间仅司徒美堂领导的募捐活动,捐款即达5400多万美元。而李公朴、闻一多、邓演达、杨杏佛等则为中国的民主、自由献出了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极大的政治热忱投身于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他们当中有的在国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远涉重洋,回到新中国参加经济建设;有的甚至变卖家产,购买了飞机等物资支援抗美援朝,仅民盟就捐献了34亿元(旧币)购买了民盟号飞机和子弹大炮等支援前线。西安盟员高桂滋、上海盟员李祖重还以个人名义各自捐购飞机一架。在“文革”期间,有大量民主党派人士虽身处逆境,但仍旧无怨无悔,勤勤恳恳,继续为党和人民默默无闻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人士更是竭心尽力、兢兢业业,又涌现了王选等一大批先进的优秀分子,他们的无私奉献直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迅速发展。
1943年,著名民主党派领导人沈钧儒70寿辰,举行了有400多人参加的茶话会。陶行知在贺词中对沈先生的奋斗历程做了中肯的评价:“沈先生毕生的奋斗,主张,生活,都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沈先生的主张是什么?有三项:一、抗战,二、团结,三、民主。当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侵略的时候,沈先生便坚决主张抗战;为了要使抗战胜利,坚决主张团结;为了要使团结巩固,又坚决主张要实行民主。”[2]沈先生毕生爱国的奋斗历程,是民主党派爱国主义传统的缩影。陶行知对沈先生奋斗历程的评价,是对民主党派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的最好诠释。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是民主党派凝聚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原动力。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只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接受其领导,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48年,在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各民主党派毅然抛弃曾长期坚守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从而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各民主党派人士在认真审视自己过去与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庄严决定。民主党派对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实际上也就认同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对共产党领导地位认同的心路历程,正如梁漱溟先生所坦言:“我对民族前途以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有自己的看法和理想,舍弃理想,便没有我。而共产党人恰是一个以远大理想为性命(即最高利益)的集团,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是为这个远大理想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虽然远大理想的内涵距离很大,但却抱着一颗为国家为民族之心,却是相通的。正是这,决定了我与共产党人合作之可能。”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是民主党派自身不断进步的结果。民主党派的成员,除了少数是与国民党反动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反动政客和投机分子外,绝大多数是坚定的爱国者。他们积极探求中国的发展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
近现代中国历史表明,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从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现实目的出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各民主党派先驱共同的心路历程。例如老同盟会员董必武、吴玉章,新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都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3]在中国,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共和国政权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权,进而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及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民主党派早期著名领导人宋庆龄、何香凝、黄炎培等,也都是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最后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再立新功。在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的建设、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各民主党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步,实现了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向社会主义劳动者联盟性质的政党的历史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中,不仅强调要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而且确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确定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
总之,真正的爱国者,一定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爱马克思主义、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爱国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完全一致的。这不仅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中。
[1]曾昭伦.中国民主同盟的历史、主张、理想及国共两党的关系[N].民主报,1946-10-19.
[2]张 峰,袁廷华.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14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