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痘痤清乳膏的处方优化及药理作用研究

2014-04-11 12:01姚万龙陈伶俐
中成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硬脂酸豚鼠乳膏

聂 阳, 廖 玮, 姚万龙, 陈伶俐, 李 博, 丁 立*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复方痘痤清乳膏的处方优化及药理作用研究

聂 阳1, 廖 玮1, 姚万龙2, 陈伶俐1, 李 博1, 丁 立1*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目的 优化复方痘痤清乳膏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初步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外观性状、粒度和离心分层为评价指标,用全概率法分析实验结果。以克痤隐酮乳膏为阳性对照,采用大鼠足肿胀实验、豚鼠皮肤瘙痒实验评价复方痘痤清乳膏的抗炎、 止痒作用。 结果 优选的处方为: 白凡士林25 g, 硬脂酸12.5 g, 甘油7.5 g, 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吐温-80 的用量比为 7 ∶3。 复方痘痤清乳膏能有效地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炎症肿胀, 能明显增加豚鼠耐受磷酸组胺的致痒阈,均呈现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 采用多指标全概率法优化的乳膏处方,指标全面,方法客观,乳膏抗炎、止痒作用显著。

复方痘痤清乳膏;处方;正交试验;全概率评分法;药理作用

复方痘痤清方由大黄、金银花、姜黄、白芷、硫黄、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活血消痤之功效,用于青春痘及各种痤疮的治疗。原方为临床经验方,以油膏用药多年,疗效较好,但油膏不易洗除,易污染衣物, 药物的释放力和穿透皮肤的能力较差。 O/W乳膏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可与创面渗出物混合,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小, 透皮吸收快等优点, 患者乐于接受[1-2]。 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以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全概率分析法,优化了复方痘痤清乳膏的处方工艺,并考察了其初步药理学作用。

1 仪器与材料

L-100A显微镜 (广州光学仪器厂); JB90-D强力电动搅拌机 (上海标本模型厂); SFG-01B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湖北省黄石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80-2 台式低速离心机 (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克痤隐酮乳膏 (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120509 ); 大黄、 金银花、 姜黄、白芷、硫黄和冰片购自广州市华宇药业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SD大鼠, 体质量 180 ~220 g; 豚鼠, 体质量 250 ~300 g, 雌雄各半, 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物制备 大黄、 金银花、 姜黄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粗粉,硫黄、冰片分别粉碎成细粉,备用。根据前期实验确定的复方痘痤清方提取工艺,取大黄和姜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 (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附录IO), 用 80%乙醇为溶剂, 浸渍 12 h 后, 以 1 ~3 mL/min的体积流量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 (50 ℃) 的清膏; 上述药渣、 金银花和白芷水煎煮 2 次, 第 1 次 2 h, 第 2 次 1.5 h, 合并煎液,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 (60 ℃) 的清膏。 合并两种清膏,于4℃置冰箱内保存,备用。

2.2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预试验, 在固定复方痘痤清方提取物清膏用量的前提下,确定影响乳膏质量的主要因素:白凡士林用量 (A)、 硬脂酸用量 (B)、 甘油用量 (C)、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吐温-80 的用量比例 (D), 每个因素设3 个水平, 因素水平安排见表 1。 按正交试验表 L9(34) 安排试验,安排见表 2, 以乳膏外观性状、 粒度和离心分层为考察指标,评价各实验样品质量。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3 乳膏样品制备 称取白凡士林、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水浴加热使熔融, 于 70 ~80 ℃保温作为油相; 称取甘油、 吐温-80、 清膏、 水及尼泊金乙酯混匀, 水浴加热至70 ~80 ℃, 作为水相。 在保温情况下, 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 以 1 000 r/min 搅拌 10 min, 移去水 浴, 以 500 r/min搅拌至温度约为 50 ℃时, 加入硫黄、 冰片细粉, 滴加香精,继续搅拌至室温,得乳膏样品。

2.4 评价指标建立 据 《中国药典》 乳膏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确定3个质量评价指标。① 外观性状:取乳膏约2 g, 在下衬白纸的玻璃板上铺开, 观察颜色均匀性、 光泽度; 另取乳膏约 2 g, 蘸取涂于手臂皮肤, 体会质地细腻感; 再取乳膏约2 g, 蘸取, 体会黏稠度, 涂布皮肤观察是否融化。 上述3项, 每项满分10 分, 满分乳膏应褐色, 颜色均匀、有光泽;质地细腻,无粗糙感;适当黏稠性,易涂布而不融化等现象。 ② 粒度: 取乳膏约2 g, 加适量甘油溶液稀释, 在 50 ~100 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 再在 200 ~500 倍显微镜下检视视野内的总颗粒数及≥180 μm的颗粒数。 粒度值 =1- ( 粒径 ≥180 μm颗粒数/视野下总颗粒数)。 ③ 离心分层: 取乳膏适量填入 10 mL刻度离心管, 填充与刻度齐平, 以 3 000 r/min离 心 30 min, 记 录 油 水 交 界 面 高 度 Hi。 分 离 值 = Hi/10.00。

2.5 实验结果分析 对表 2 中的各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概率数据处理[3-4]。 根据各指标影响的大小, 确定各指标权重之比为外观性状∶粒度∶离心分层 (0.3 ∶0.3 ∶0.4), 计算P ( Aj) 及各指 标 P ( Bi/Aj) =Xij/Sj。 综合 评 分 ( P) = P(Bi)2=P ( A1) P ( Bi/A1) +P ( A2) P ( Bi/A2) + P ( A3) P ( Bi/A3) =0.3Xi1/S1+0.3Xi2/S2+0.4Xi3/S3。 上述各式中 Bi为第 i号试验, Aj为第 j个指标; Xij表示第 j个指标下的第 i个测定值, 以 Sj表示第 j个指标下各次试验结果的和。 i=1, 2, …, n; j=1, 2, …, k。 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见表 2、 表 3。

直观分析表明, 各因素作用主次顺序为 D>A>C>B,优选 A3B1C2D3。 方差分析表明, A、 D因素有显著差异,B、 C因素无显著差异。 由于因素 B影响较轻, 且无显著性, 可选择一个中间值 12.5 g, 结合生产实际, 确定最佳处方工艺为 A3B2C2D3, 即白凡士林 25 g、 硬脂酸 12.5 g、甘油 7.5 g, 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吐温-80 的用量比为 7 ∶3。

2.6 验证试验 按处方称取药材 3 份, 制得提取物清膏,再按优化处方制备乳膏 3 批, 批号分别为 12001、 12002、12003, 分别评价质量。 结果 3 批复方痘痤清乳膏, 三项指标评价良好, 均为满分, 符合 《中国药典》 相关规定。

2.7 质量评价 取乳膏 (批号 12001) 先按 “2.4” 项下评价质量, 并再检查以下三项指标: ① pH测定, 取乳膏加入 10 份新沸的纯化水, 水浴加热至 40 ℃, 不断搅拌均匀, 冷却室温, 用 pH计测定 pH; ② 耐寒试验, 将适量乳膏装入离心管, 置 -15 ℃温度下 24 h, 取出至室温观察;③ 耐热试验, 将适量乳膏装入离心管, 置 40 ℃水浴 24 h,取出放置至室温观察,结果见表4。

2.8 室温留样观察 取乳膏 (批号 12001) 装入 3 支离心管,密封,常温下放置6个月,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取样, 检查质量及评分, 结果见表 4。 经过 6个月室温留样观察,乳膏各项指数都无明显变化,表明按优化处方 制备的乳膏质量好、稳定。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方差分析

2.9 初步药理作用

2.9.1 抗炎作用 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5]。 取SD大鼠 50 只, 随机分为 5 组空白对照组 (空白基质)、 阳性对照组 (克痤隐酮乳膏) 和复方痘痤清乳膏高、中、低3个剂量组, 每组10 只。 各组大鼠右后足背部剃毛面积约1 cm2, 分别将受试物均匀涂于剃毛区, 给药量为每次 0.1 g/cm2, 复方痘痤清乳膏小剂量组每日给药 1 次, 中剂量组每日给药 2 次, 大剂量组每日给药 3次, 用药间隔为 6 h,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同大剂量组, 均连用2 d。 实验当日再给药一次, 剂量同前, 30 min 后, 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 1%角叉菜胶 0.1mL, 于注射后 1、 3 和 6 h 用游标卡尺测量肿胀肢体的足跖厚度。以致炎前后足跖厚度之差表示肿胀度,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 复方痘痤清乳膏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且随浓度的升高而抑制作用增强。

表4 室温留样观察结果

表5 复方痘痤清乳膏对大鼠抗炎、 豚鼠止痒作用的影响

2.9.2 止痒作用 采用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实验[6]。 取豚鼠 50 只, 按 “2.9.1” 项下分组和给药。 实验当日用粗砂纸分别擦伤剃毛处以伤及表皮,在创面再给药一次,剂量同前。 涂药 30 min 后在创面涂抹 0.01%组胺, 以后每 3min依次涂 0.02%、 0.03% 递 增 浓 度 的 组 胺, 每次均为 50 μL/只, 直至豚鼠出现回头舔右后脚为止, 累加所给组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各组动物致痒阈, 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复方痘痤清乳膏3个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豚鼠致痒阈,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预试验发现: 硫黄、 冰片两种后加药材磨成过 200 目细粉,制得的乳膏均匀、细腻,且易于在基质中能分布均匀,可避免因药物大粒子的存在使乳膏局部浓度过高,引起皮肤的刺激性。乳膏制备过程采用变速度搅拌,先以高搅拌速度1 000 r/min, 持续搅拌约 10 min 至初乳形成, 然后以低搅拌速度 500 r/min, 搅拌至室温。 初乳形成时, 快速搅拌可使油相在几秒之内被剪切为液滴,并快速分散到水相;待初乳形成后,降低搅拌速度,可防止因快速搅拌对乳滴乳化膜的破坏,利于乳化膜的固化,增加乳膏的稳定性。

复方痘痤清乳膏为 O/W型乳膏, 白凡士林与硬脂酸为油相成分,前者为可克服乳膏有干燥感的缺点,使用时留下的油膜有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后者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获得稳定洁白的膏体。单硬脂酸甘油酯是稳定剂也是 W/O型辅助乳化剂, 与吐温-80 合用成为 O/W型乳化剂,制成的乳膏非常稳定,冷冻而不被破坏,低至-10 ℃而不分出水[7]。 甘油在处方中为保湿剂, 可避免因长期存放导致的干结、硬化问题。

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与多指标全概率评分分析结果的处方优化法,较多指标设计单指标方差分析、人为拟合汇总的传统方法,能更全面、客观反映工艺特点,优化结果更实用、 科学[8]。 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痘痤清乳膏样品,经过6个月室温留样观察,结果乳膏各项指标良好及稳定性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备工艺可行,制剂性能稳定。

痤疮为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炎症明显时可伴有瘙痒、疼痛、脓疱等症状,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实验采用经典的炎症、瘙痒动物模型,对复方痘痤清乳膏的药理作用做了初步考察。结果提示,复方痘痤清乳膏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止痒作用,且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1] 屠锡德, 张钧寿, 朱家壁.药剂学[M].3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33-837.

[2] 刘 红,章 雁,王宗春.正交法优选咪喹莫特乳膏制备工艺[ J] .中国药师, 2007, 10(8) : 798-799.

[3] 沈 腾, 王丽梅, 努尔拉江·帕合尔丁,等.正交设计多指标综合概率分析法优选散结止痛巴布剂提取工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4) : 282-288.

[4] 周 瑜, 陶春蕾, 许 钒, 等.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当归芍药散提取工艺[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9) : 20-23.

[5] 贺建荣,王庆伟,刘雪英,等.祛痘新肤乳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医药导报, 2008, 27(12) : 1461-1463.

[6] 盛国荣.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抗炎镇痛和抗过敏止痒的实验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3) : 217-219.

[7]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用辅料应用大全[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232.

[8] 李卫平.多指标试验全概率评分法研究热淋清颗粒提取工艺[ J] .中药材, 2009, 32(11) : 1774-1776.

R944.2+1

: B

: 1001-1528(2014)05-1056-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5.039

2013-06-12

聂 阳 ( 1983—), 男, 讲 师, 硕士, 从事 药 物 制剂 及 质 量标准 研 究。 Tel: ( 020 ) 28854981, E-mail: abcsunshine365@ gmail.com

*通信作 者: 丁 立 (1969—) , 男, 教 授, 博 士, 从事制药新技 术 及 新 剂 型 研 究。 Tel: ( 020 ) 28854950, E-mail: dingl@gdyzy. edu.com

猜你喜欢
硬脂酸豚鼠乳膏
硬脂酸粉着火敏感性影响因素及惰化研究*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高纯度硬脂酸凝固点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蜂蜡中硬脂酸的影响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做瑜伽的小豚鼠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硬脂酸对EPDM橡胶过氧化物交联反应影响规律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