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东 张慧芳 叶平枝
(1河南大学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开封 475004;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
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幼儿教育软件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幼儿教育软件数量上发展迅速,但质量不容乐观。[1][2]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合理地选择应用幼儿教育软件,如何有效指导幼儿教育软件公司设计开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软件,是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是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帮助选择优质幼儿教育软件、促进幼儿教育软件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亟待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在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研究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发展也较为专业和成熟,其多元、专业化发展道路和众多发展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发展主要归因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教育软件评价领域的分化。技术的革新促进教育软件评价的深化,推动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领域的开拓和评价机构的形成完善,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信息化评估工作更是催化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蓬勃发展,其发展路径如同学科体系发展的脉络一样,遵循由上位及下位的逐级分化,显现出教育软件评价领域发展的自我建构。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对软件评价措施、方案和量表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成熟,对评价项、评价证据和信息收集的要求精度高,对应用软件的教育过程评价以及对基于软件的教学过程也在不断的研究中。总体上看,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雏形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引入课堂,计算机软件功能较为简单,软件评价主要关注软件的技术设计。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一般为实体形式,主要是一些政府资助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如Micro SIFT软件交流中心和EPIE协会等。此时的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主要是帮助教育者鉴别有效的教学软件,其提供的软件评价服务涵盖多个教育阶段,没有专门针对幼儿教育领域,且数量相对甚少,即幼儿教育软件评价还未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
兴起期。20世纪80代初至90年代末,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幼儿教育软件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软件质量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据EPIE协会报道,当时仅有5%的教育软件是标准的,[3]因此开发有效和标准的教育软件评价工具显得尤为迫切。作为最早的标准化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工具,High/Scope教育研究基金会的软件评价量表和Haugland/Shade发展性软件标准量表就诞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评价列表是对软件产品有效性的相关设计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尝试,[4]标志着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研究开始走向标准化和系统化。90年代中后期,商业公司、软件开发者行业联盟等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相继涌现,杂志、书籍和手册是这些机构在早期发布软件评价信息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随后一些软件公司以及非营利组织协会建立了一系列诸如“儿童软件工作室”等包含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在内的主题网站。同80年代的教育软件相比,新型幼儿教育软件通常以不同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这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评价工作带来挑战,奠定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评价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一体化的基础。
专业深化期。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勾勒了获取软件评价信息途径的蓝图。电脑网络的快速升级为教师和家长通过电脑寻找幼儿教育软件评价信息以及参与非正规的评价过程提供了机会,因而作为媒介机构的在线网站评价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评价方式,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性和成本经济性的网络数据库成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发布评价信息的有效平台。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提供的评价服务趋向于网络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也逐渐形成了以主体多元、渠道多元、价值多元等为特点的格局。
为保证教师与家长选择软件的适当性,美国一些研究者开展了评价组织机构的分类研究与特点研究。如有研究者提出由“政府机构、大学、私人营利性出版社、非营利性消费者团体、教育会议和贸易组织来评价软件产品的质量和适宜性”。[5]还有研究者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视为一个拥有哲学方法的“evaluation system”,认为教师选择幼儿教育软件的路径之一是“采用某个评价系统自己来进行评价选择”。[6]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应由非营利性、合作性系统和私人公司等组织来承担软件评价的任务。以上表述对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认识略有差异,但异曲同工之处是将商业公司、科研机构和协会组织等视为评价幼儿教育软件的主要机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开展评价的组织形式出发,将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政府资助机构、软件开发者行业联盟、软件使用单位和第三方机构(见表1),并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
表1 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
西北教育(Education Northwest)的前身是西北地区教育实验室,1966年受Pacific Northwest特许建立,是一个提供跨地区的教育服务的独立性非营利机构,其经费由美国教育部的教育科学协会提供,总部设在波特兰市。[7]该实验室致力于为K—12(幼儿园到高中)年级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学习标准及软件评价服务,每年进行200多项研究计划,涉及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学校重建、软件程序评价等领域。Micro SIFT软件交流中心隶属于西北地区教育实验室,在1980年发布了第一个评价表“课件评价”,主要从软件内容特征、教学特征和技术特征三方面评价软件。与之匹配的还有一个识别评价所需实际信息和程序包使用方法的“课件描述”,其分析内容包括软件来源、能力水平、主题、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和软件、教学目标和准备条件。Micro SIFT设计的“课件评价”体现了儿童发展理论,其评价方法的目标是通过减少评价的主观性获得软件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虽不能明显区分软件的优劣和不同软件程序的差异,但却是第一个试图为教育者提供深度收集数据的评价列表。[8]其他受政府资助的机构还有明尼苏达州教育计算机联盟(Minnesota Educational Computing Consortium)和爱荷华大学的CONDUIT等。
软件与信息产业联盟(Software&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SIIA)原名为软件发布者联盟,于1999年与信息产业联盟合并,包含公共政策部门、反盗版部门、软件部门、编辑部门、教育部门和财务信息服务部门六个部门。[9]SIIA主要致力于推广与软件产品所有权保护有关的知识,提供涉及政府、商业发展、社团教育和智力财产保护的全球性服务,是软件和数字产品产业的主要联盟,其成员包括全美的上千家软件开发公司。SIIA在1986年为杰出的编码和目录产品设立CODiE奖,以提高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表彰商业软件、数字资讯和教育技术产业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评价所有教育阶段使用的软件产品。CODiE评奖过程包含五个步骤(如图1所示),评审员由教育技术领域资深专家担任,评审员不得与被提名产品商有任何联系或利益关系,软件评奖相对公平。参与评奖的软件产品可以申请1~3个奖项,奖项涵盖内容类别、软件类别、教育类别三个方面的75个项目。参与评奖的软件企业需缴纳定额会费,这使一些小型企业考虑到会费问题而没有参与评奖,由此影响了评奖的有效性。
图1 CODiE评奖过程
基于个体需求,幼儿教育软件用户也会自主开发软件评价标准或体系,如哥伦比亚公立学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哥伦比亚公立学校(Columbus Public Schools)建于1845年,2007年改为原官方名“哥伦比亚城市学校”(Columbus City Schools),现为美国俄亥俄州最大的特区学校,教学对象为K—12年级的学生。学校重视技术和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为确认购买的教学软件是否符合特区标准,于2008年在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哲学方法基础上制定了“教学软件大纲评价”。评价人员一般是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课程大纲、软件设计和技术兼容性三方面。评价过程如下:[10]由委托人提出申请,填写需求分析表和产品信息表;接着,课程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评价课程大纲;然后,这些专家从技术质量、易用性、内容和学习风格四方面对软件设计进行评价,每个方面有4~10个子标准,对应的评价等级为“优秀、好、很差、不适用”;最后,教学信息或管理信息服务部门对技术需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安装启动程序、产品与网络以及浏览器的兼容性、是否建议购买软件等。软件使用单位自主开发的软件评价标准或体系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不具有普适性,其他学校或区域可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移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学校或区域的软件评价指标体系。
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存在很多第三方机构,如科研机构、媒介机构、商业公司及协会组织等,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幼儿教育软件开展评价。
1.科研机构。
早期幼儿教育最佳实践中心(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建于1999年,隶属于西伊利诺伊大学人文学院,其任务是开发设计教育资源,以增加所有幼儿接受教育的机会,提供幼儿教育软件产品评价和培训资源,召开相关会议和研讨会。[11]该中心将教育软件分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除提供自主开发的在线评价资源外,还提供其他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信息,并开发了多个在线研讨工作室,其中“儿童软件工作室”提供适宜性使用软件的方法框架和评价指导。早期幼儿教育最佳实践中心认为,家长和教师为幼儿选择软件时需要考虑软件的目的、花费以及儿童使用软件的能力水平,并在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哲学方法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包含16项指标的“软件评价列表”,以检验幼儿教育软件的适宜性。此外,该中心还开发了一个“软件评价表”,以检验软件的内容或教育价值、教学设计、软件可用性。每项内容含有5~11个子标准,用“差”“一般”“优秀”和“不适用”来标示软件的适宜性程度。与前者相比,后者标准较为详细具体,主要强调幼儿操作的独立性、教师的及时指导、软件的个体适应性以及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帮助,并在发展适宜性的评价内容上做了较细致的划分,如软件内容没有性别、伦理或种族的偏见等。
2.媒介机构。
一是杂志。《儿童技术评价》(Children’s Technology Review,简称CTR),由主动学习联合公司(Active Learning Associates,Inc.)发布,编辑是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Warren Buckleitner。1993年,该刊物以Children’s Software Revue为名出版了第一期。2005年4月,杂志标题中加入了“New Media”一词,之后改名为“Children’s Technology Review”。CTR坚持的哲学理论思想是“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旨在让家长、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及时获悉和更新最新的儿童互动性多媒体产品,每月评价概括出约50个新的适用于各种平台的儿童产品,包括儿童网站、视频游戏、玩具和教育软件,评价软件产品的年龄段为3—12岁。CTR为用户推荐了两个评价工具:一个是杂志自主开发的“儿童软件评价工具”,其设计应用了儿童发展理论和固有动机理论(intrinsic motivation theories),[12]儿童和富有经验的教育者担任评价者,评价内容包括易使用、儿童控制、教育性、娱乐性、设计特征和价值六部分;另一个是媒体技术基金会开发的测试家庭软件的“可靠游戏测试者评价表”(Serious Games Testers Evaluation Form),主要适用于选择视频游戏。软件评价工作由评价者信赖的其他评价者安排,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学校和家庭的反馈,当评价者出现分歧时可咨询第三个评价者,同时还进行儿童使用软件的测试,直到所有评价者达成共识。
二是在线网站。超级儿童教育软件评价(Superkids Educational Software Review)是Knowledge Share LLC公司建立的完全独立的网站,其任务是提供教育软件的评价和评级、在线或离线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育工具、苹果产品的应用程序、重要教育问题的新闻、政策制定者的观点。[13]网站评价软件产品的年龄段为0—9岁,不接受所评价产品的任何广告,以保证软件评价的公正性。评价结果由来自全美的教育者、家长和儿童组成的小组撰写。评价尽可能模拟幼儿使用软件的真实情境,以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宜的幼儿教育软件。该网站开发了家长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儿童评价表三种类型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量表,其内容设计运用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哲学方法。“家长评价表”主要关注幼儿使用软件时的学习兴趣、兴趣保持的时间及软件的适用年龄。“教师评价表”主要从教育价值、软件内容、技术特征、互动性、年龄适宜性等方面对软件的教育性和技术性进行评价。“儿童评价表”主要关注软件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每个评价表先对评价者信息、硬件配置以及软件质量予以描述,之后对每项指标打分:5分表示优秀、4分表示很好、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差、1分表示不适用。与该网站类似的,还有娱教性儿童网站(EdutainingKids.com)等其他专注为幼儿提供教育资源和软件评价服务的网站。
3.商业公司。
儿童与计算机公司(KIDS&Computers Inc.)由Susan W.Haugland于1997年在KIDS计划(Kids Interacting with Developmental Software Projects)的基础上创建,提供教师培训、咨询、专业性发展模块、幼儿软件和网站的评价、有关幼儿和技术研究的文章或网址链接等方面的服务,资助每年的“发展性软件评定”,开发管理儿童网站。[14]该公司评价3—8岁幼儿使用的教育软件,其使用的评价工具Haugland/Shade发展性软件标准量表于1985年在儿童发展理论和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哲学方法基础上设计开发,历经两次修订:1991年整合进“反偏见论”(anti-prejudice deduction),以确保幼儿教育软件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国际性和差异性;1996年将“无暴力性”纳入其中,以保证幼儿接触积极的社会价值。修订后的量表核心内容是年龄适宜性、儿童控制、清晰的指导、可延伸的复杂性、操作的独立性、无暴力性、过程导向性、技术特征、模拟真实性和可变换性,每项标准对应2~9个子标准,其中10项标准的分值为2—9.5分,反偏见论的分值为0—1分,总分高于7分(满分为10分)的幼儿教育软件被认为是发展适应性的。[15]Haugland/Shade发展性软件标准量表已获得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的认可,成为美国目前较权威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标准。
4.协会组织。
一是家长选择基金会(Parents’Choice Foundation,简称PCF)。该基金会成立于1978年,是美国最早指导家长和教育者选择高质量儿童媒体产品和玩具的非营利机构,其事务委员会由教育者、科学家、表演艺术家、图书管理者、家长及儿童组成。[16]PCF旨在为不同背景、年龄、技能及发展水平的儿童推荐最好的文化产品。评选的产品包括电视、书籍、DVD、杂志、电脑软件、玩具及电脑游戏等。PCF设立的“家长选择评奖”(Parents’Choice Awards)有“儿童产品届的奥斯卡”之称,旨在评选优秀的教育软件,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及时了解最新和最优的教育产品,评价过程客观专业且富有幽默感。“家长选择评奖”评审考虑的评价要素包括:学习价值、玩乐价值、吸引性和花费。被评价的软件产品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暴力内容,软件产品的原创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评价结果。[17]“家长选择评奖”分为六个等级:金奖、银奖、推荐奖、认可奖、经典奖、有趣奖。每个奖项都有授奖说明,“金奖”和“银奖”关注软件的质量和普遍性人类价值(universal human value);卓越、能达到认可奖等级、基本符合评价标准和有吸引性的软件获得“推荐奖”;“认可奖”表明软件能够在体质、情感、社交和学术能力上促进儿童的发展;“经典奖”表明软件能在5年内保持独特性和优异性;无暴力内容、设计良好、有趣和年龄适宜的教育性或非教育性软件可获得“有趣奖”。PCF能够对软件市场提供综合客观的评价报道,“家长选择评奖”很好地诠释了发展适宜性实践,但过于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将影响每年评价报道的综合性程度。
二是EPIE协会。教育产品信息交流协会(Educational Products Inform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EPIE协会),1967年由Ken Komoski受纽约州立大学校务委员会的特许建立,是第一个和规模最大的致力于系统性评价软件的组织,[18]也是最早应用数据库帮助教育者获取详细软件产品信息的组织之一,其活动涉及开发整体课程方案、资助LINCT联盟(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for Communities via Technology)和评价课程软件等。EPIE协会在80年代开始评价软件,并将评价信息保存在TESS(The Educational Software Selector)数据库中。[19]软件评价的服务对象从幼儿(3—8岁)到大学生,幼儿占服务对象比例的30%左右。1983年至1993年期间,用户可通过纸版形式获得TESS信息,之后以CD-ROM形式获得。
EPIE协会于1981年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微机资源中心开始了一项系统性分析学校微机课程软件的计划,[20]其开发的“微机课件评价表”被应用于这项分析。评价表包含软件信息、评价内容、样本程序、描述与评价、总结和微评价六个部分。第二部分为客观性评价,最后三部分为主观性评价。“评价内容”包含16项指标:适宜性、准确性/公正性、清晰性、技术质量、接触软件内容的方法、文件材料(documentation,如教师指导等)、支持材料、用户控制、反馈、图表、音频、随机生成(random generation)、易使用、测试、向下分级(branching)、记录管理。每项指标列举了 2~9个问题,用“Yes”和“No”回答或“1、2、3”进行等级评定。“描述与评价”和“总结”分别从7个方面和5个方面对软件程序的教育价值和技术特征进行描述性评价。“微评价”则从教学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对软件程序进行打分(0~10分)。该评价表从开发者的基本原理(developer’s rationale)、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或方案、测试和评价方法对课程软件进行系统性分析,这对教育计算机领域的改变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21]该评价表的设计应用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哲学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的教育价值和技术特征,但量表可能过于专业性,而排除了一些家长和幼儿参与软件评价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软件评价的有效性。
归纳而言,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十分重视在评价活动中的独立性,除努力保证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客观性外,还存在以下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多元化。
多元化是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一是评价机构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化,同类型评价机构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多为实体形式,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评价机构类型和组织形式,如媒介机构的参与就丰富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二是评价机构的功能多元化。从上面评价机构的介绍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在执行软件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其他的相应功能,如提供与评价有关的培训服务、开发管理发布评价信息的网站、资助评价的研究项目等,并根据不同的评价服务对象细致分化这些功能,以满足日益不同的评价需求。三是评价机构采用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按照媒介划分包括在线网站评价和杂志发布的评价,而量表式评价是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式,利于对幼儿教育软件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其他的评价方式还有奖项式评价等。
2.专业化。
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具有很强的专业基质,主要体现在:拥有开展评价工作的专业理论指导思想和相应的实践基础;使用的评价工具是在研究的基础上独立开发的,应用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从幼儿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角度来设定和表述;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工作由评价机构组织专业的“评价主体”实施,包括幼儿教育者、教育技术专家等。为增加软件评价的有效性,除对软件进行实证测试研究,幼儿教育评价机构还引入家长和儿童参与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工作,与后者形成“评价共同体”,有效避免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进而推动评价活动高效开展、评价信息有效利用和评价目标高效达成。
3.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综合化。
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是一种兼技术性和教育性的综合性工作,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不仅要考虑技术的问题,更要考虑幼儿教育的问题。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幼儿教育软件具有技术特征,其开发设计、安装更新和使用维护需以技术为支撑,以便教育者、家长和幼儿的简易操作。作为人机互动型认知工具,幼儿教育软件兼具教育特征。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如学习能力、兴趣、性别、年龄等客观内容为前提,以幼儿教育软件的使用对幼儿潜能的教育影响为考量,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适宜性发展。尤其是大多数评价机构以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发展适宜性实践”作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基本立场,这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系统化。
从内部角度看,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可视为一个“自我完整”的系统,包含成熟的哲学理论思想、明确的评价目标、专业完善的评价标准、全面具体的评价内容、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从外部角度看,各评价机构在运行上有较为固定的资金支持和自主管理的体系(政府资助的评价机构不受资助方的限制和约束),不同子部门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组成评价机构,形成评价合力,共同完成评价工作。在评价活动中,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结合教育性、技术特征和软件内容等方面,对幼儿教育软件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信息收集、内容分析、质量判断、结果发布、信息反馈、改进完善,以提高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效度,达到全面评定幼儿教育软件适宜性的目的。
作为有着30余载发展历程的成熟代表,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正朝着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
1.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评价与研究一体化。
受实证主义传统的影响,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素有科学研究的取向。如西北教育、儿童与计算机公司和哥伦比亚公立学校等在成立之初以教育研究为主,之后发展到软件评价领域,并与评价实践相结合。这些机构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选择调整评价标准或指标,提高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效率,促进软件评价的科学发展,实现评价与研究的一体化。此外,NAEYC倡导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思想在幼儿教育软件评价领域获得高度认同,成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开展评价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继承研究传统的基础上,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正在营造评价与研究关系密切化的良性环境,走向“以研究促进软件评价、以评价促进软件发展”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发展路径。
2.第三方机构将成为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主力军。
第三方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是独立于软件开发者和用户的非政府性组织,不充当国家政策的代言人,具备专业的软件评价基质,在评价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追求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客观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提供的软件评价服务趋于多样性和针对性。从上文评价机构的分析看,第三方机构在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的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组织形式也呈多元化,其成员数量仍处于不断扩展的态势,在丰富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组织形式的同时,也在愈发突显其促进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有效性的角色和作用。
3.不同评价机构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是一项消耗成本的工作,一些评价机构为验证软件的教育效果引入了软件使用的实验研究,加剧了软件评价工作的繁杂性。如果不同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之间开展合作项目,建立一个包含评价机构及相关评价信息的数据库,在各自的评价过程中互相分享借鉴评价结果,将会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机构的关注,如EPIE协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早在1981年就合作开展评价分析学校微机课程软件的计划;信息产业联盟和软件发布者联盟于1999年合并成软件与信息产业联盟,旨在使成员之间共享软件产品信息,评选最优软件产品。此外,若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主观性问题能够减到最低限度,不同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将会趋向一致性,进而为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创立基本的合作条件。
4.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业务趋向网络化。
在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早期发展阶段,评价信息的载体大都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如书籍、杂志或手册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评价机构都建立了自主管理的网站或数据库,用于发布评价信息或者在线研讨等,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宽,相关的评价服务逐步趋向网络化。这成为评价机构、软件开发者和软件用户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出版商可以零距离聆听软件用户的心声,评价机构则能对软件用户的反馈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三者之间形成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环形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逐步推进的今天,以网络为载体的评价方式因方便快捷备受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和软件使用者的日益亲睐。这种以网络为媒介的评价业务契合时代的呼唤,将会继续向前发展。
我国教育软件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可用于教育软件评价的权威机构包括“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软件测评委员会”,尚没有形成专门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研究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是为了总结其成熟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发展有所裨益。首先,结合实际,我国应当成立独立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或组织,尤其应促进第三方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的发展。已有学者在综合考虑我国教育背景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大学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第三方独立软件评价学术组织,这是一条便捷的发展途径。[22]其次,应改变由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专家、教师和软件开发者“一统天下”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局面,让家长和幼儿参与软件的评价。再者,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须及时更新、细化评价指标或标准,建立发展性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制或体系;在促进自我评价的同时,注重机构的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借鉴并非完全照搬,我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建立本土特色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将是我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健康发展的应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晓霞.计算机与幼儿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3.
[2][22]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8,139.
[3]方海光.我国教育软件价值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6.
[4][5][19]Warren Buckleitner.The State Of Children’s Software Evaluation—Yesterday,Today and In the 21st Century[J].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ldhood Education Annual,1999,(1):211-220.
[6]Susan W.Haugland,Jason L.Wright.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A World of Discovery[M].New York:Allyn&Bacon,1997:22.
[7][8]Education Northwest[EB/OL].http://educationnorthwest.org/content/about,2013-10-22.
[9]Software&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EB/OL].http://www.siia.net.,2013-10-22.
[10]Columbus City Schools[EB/OL].http://www.columbus.k12.oh.us/index.html.,2013-11-1.
[11]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EB/OL].http://www.wiu.edu/thecenter/aboutus.php.,2013-10-22.
[12]Children’s Technology Review[EB/OL].http://www.childrenssoftware.com/aboutcsr.html.,2013-10-22.
[13]Superkids[EB/OL].http://www.superkids.com/aweb/pages/aboutsks.html.,2013-11-1.
[14]KIDS&Computers Inc.[EB/OL].http://www.kidcomputers.com.,2013-10-22.
[15]Susan W.Haugland,Mark D.Bailey,Elma A.Ruiz.The Outstanding Developmental Software and Web Sites for 2001[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2,(3):191.
[16][17]Parents’Choice Foundation[EB/OL].http://www.parentschoice.org.,2013-11-1.
[18]Educational Products Information Exchange Institute[EB/OL].http://www.epie.org.,2013-10-22.
[20][21]Nancy Baker Jones,Larry Vaughan.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Software:A Guide to Guides[Z].M.A.:Northeast Regional Exchange,Inc.,19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