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李经良
在名家高士迭出的魏晋,谢朓无疑是颇负盛名的,他的诗文,恰若一缕绵延的清风,从遥远的魏晋吹拂而来,不仅醉了读者们的口舌,更醉了他们的,或躁动不安,或高昂激愤的心。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绝非谬赞。在魏晋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谢朓诗以其清丽自然的诗风,至真至纯的情感,若清水芙蓉,不妖不媚,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诗感知他的快乐或者悲伤,得意或者失落,昂扬或者惶恐,所以,我们会更加理解他,会那么深刻的铭记他。
一.世情:冷暖自知,寄情山水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谢宣城”在初到宣城的一首诗:
“下帷阙章句,高谈媿名理。疏散谢公卿,萧条依掾史。簪发逢嘉惠,教义承君子。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幸沾云雨庆,方辔参多士。振鹭徒追飞,群龙难隶齿。烹鲜止贪竞,共治属廉耻。伊余昧损益,何用祗千里。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涣。宁希广平咏,聊慕华阴帚。弃置宛洛游,多谢金门里。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江海虽未游,山林于此始。”
宣城是大郡,但凡有点抱负的官员,无不希望自己可以在此大展拳脚,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才能,按照儒家教育的经世济人的思想来激励自己而造福百姓。可是这位谢太守却似乎与众不同,心不在此。“簪发逢嘉惠,教义承君子。”倒还和新官上任并无二致,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一看就是一个谦谦君子,这位君子不近谦恭,还很会夸人,“幸沾云雨庆,方辔参多士”,宣城是个宝地啊,人杰地灵的,能够在这里做官,简直就是福气,咱们就和衷共济,“共治属廉耻”吧。可是他符合大家的期望好像也就这么些了,“解剑北宫朝”以后,太守大人一看宣城好山好水的,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便感叹了,“江海虽未游,山林于此始”,真是让人开心的事啊,终于可以过上悠闲地小日子了。
仔细看这首诗,我们是无法从诗中看到作者的大志向大胸怀的,那些兼济天下苍生,那些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的思想跟诗人是不沾边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味的升升降降中,谢朓对于他的仕途已经麻木了,寄情山水,冷暖自知。
二.人情:羁旅在外,家园之思
送别诗是中国诗的中一抹温情而浓重的色彩。从诗中不仅仅可以看到山川风物,离情别绪,更可以通过这些诗来触碰那种我们一直珍视的情感。而谢朓的酬别诗,则更加真挚。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可以和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欢喜的事情,所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说的不仅仅是男女相遇,更有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一起。和竟陵八友高饮长歌、以文相知的日子,应该是谢朓生命中的一股暖流。正因为相聚如此美好而不易,那么离别之情,也变得更加深沉。
“首夏实清和,余春满郊甸。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讌。留杂已郁纡,行舟亦遥衍。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
笔者对这首诗尤为钟爱,那一句“花树杂为锦”只短短五字便把整个春天搬到了读者面前。如此大好的春光,是因为有友人在身边,因为有朋友的陪伴,风景也更加美好,但是“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讌”,如此良辰美景却再无人与共,作者心中难免感慨。不得不说,谢朓是一个很细心的人,直到友人舟楫已远,诗人才幽幽叹道“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不是不思念,只是我的悲伤不愿让你看见,这样婉转细腻的心思,着实感人。寄情山水却不拘泥于山水,作者的感情只是随着自己的心意,收放自如。
三.闲情:愉悦清灵,雅致喜人
谢朓的山水诗中也并非是充满着离愁别苦的,也有那么些时候,作者的身心得到放松。真真切切的享受着山水美景带给他的闲情逸致,这样的诗读来已是欣赏一幅浓淡有致的泼墨山水,于美景中得到慰藉和安宁。这样的山水人人看得,但并非人人写得,到了谢朓的笔下,更有了一种清新怡人的风味。
“国小暇目多,民淳纷务屏。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岩竞兰榛峻,骈闻石路整。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颍。清文蔚且咏,微言超已领。不见城壕侧,思君朝夕顷。同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这首诗清淡雅致,如不施粉黛的女子,给人极舒服的感觉,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人的心思也跟着安定下来,需要做的,只是在这样的山水中慢慢体味生的美好,一个“候”字,让山水也格外多情了,于是日、云、溪、山、岩、路、池、树、竹……入了人的眼,便清清爽爽的,让人心境都跟着平和起来。这首诗罗列的景物虽多,却没有任何杂乱之感,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格外美好。无怪文人骚客,总是寄情山水呢!
谢朓的山水诗,清新雅致,用情颇深。斯人已逝,可是他的诗,却是在百花园中暗自摇曳的莲,清新素雅,沁人心脾。幸哉,得遇斯人!
刘锋,李经良,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