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学生写——教师改,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其实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可谓益处多多。让学生动手评改,本身就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全面,那么进行评改时便会感到力不从心或无从下笔。评改中,面对习作,学生必然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其将积淀的知识发挥出来,在实践中真正地得到巩固,进而掌握。这样,作文评改就不仅仅是对面前习作的增删改留,而且变成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因此,不失为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自改”,是在学生已完成既定作文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可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如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卷面四个方面进行修改。内容主要看其中心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有真情实感。语言看其是否通顺、连贯,表达方式是否灵活、恰当,有无语病,错别字等。结构看其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等。卷面看其是否整洁,书写是否规范,字体是否美观,标点是否正确等。还应提供常用的批改符号:错别字符号,增添号,删除号,还原号,调换号等。在学生自改的间隙,教师应要据所掌握的学情择项适时点拨,进一步鼓励学生以新的视角对自己的作文采取细致的修改,教师也应该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自改题,尽可能在今后的批阅中为学生提供精细、完整、高效的参考题。
二、“互改”,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学生向上的成就动机。学生在相互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有所理解。
“互改”这一步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性,互改对象的选择,可以临时自由派对,或者干脆由教师事先指定安排,在批改时需遵循的原则是:内容形式兼顾的原则,多就少改的原则,多批少改的原则,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其中因人而异的原则尤为重要。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倘若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势必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应本着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修改时侧重立意深刻,结构紧凑,情感抒发,表达形式的灵活运用,语气的转换,修辞炼句上。对写作能力一般的同学,修改应侧重语言通顺,段落衔接不散乱,把话说清楚几方面。对“选材”,字词句做到精批、细改、详注。当然这一步与上一步也有明显不同,老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此间,学生环境“宽松自由”,极宜在学生之间营造更多相互商榷的机会。此刻,教师要提醒学生针对作文上的共性或焦点问题交换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题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创造性思维。倘若真能获取碰撞或相融,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假以时日,他们在作文上定会自然获得互补共进的效果。教师理应融身于“互改”中,不失时机地对某一小组的互改情况微作引导点评,抛砖引玉,使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让学生逐渐适应并掌握这种新的批阅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获得提高。
三、“师改”,作文批阅把关的最后一步是师改。此时,已有前两步为基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得到自主发现,历经学生两次修改后,剩余问题必暴露无遗,相应降低了教师批阅、权衡量的难度,更利于教师在短期内抓取有价值的信息,使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认识恰好形成比照,能促成师生在作文上的无声交流。教师既要迅速浏览学生批阅情况,又得准确无误地校其正误,还应对学生批阅的不同之处作适量补充。至此,教师在从大量批阅中拣选出典型篇目,慎重提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下次的作文评讲能“有的放矢”做好充分准备。
重视作文修改,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变满堂灌为指导学生求知,学生则可以主动地吸收语文知识,主动地构建自我语文的知识大厦。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拥有成功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重视作文修改后,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就可以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动态交流知识的伙伴关系。这一关系反过来又可以激活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去主动求学,从而得到真正的本领。
以“改”训练带动写,以写作训练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经过一定时间量的积累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邹娟,教师,现居湖北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