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载体。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多种风格的课文,有的质朴淡雅,有的壮烈激昂,有的迤逦秀美,有的意蕴深远。然而每一种类型的文章,就犹如不同质态的液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沸点”。这些“沸点”,有时在情感升华之处,有时在精彩生成之处,有时又在平实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这个“沸点”,使师生的情感、心智充分燃烧,让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道。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并利用这些“沸点”,让语文课炖出浓浓的语文味道呢?
一.在文本中解读美 让沸点点燃
首先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沸点”。在预设教学思路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文本。作为教师,我们的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学识、阅历的基础上并受相应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的影响,相比学生来说,更全面,也更深刻。这时,我们还要换一个角度,将自己的心态、眼光调试到学生的层面,对文本再做另一番解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姿态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在关键之处给予巧妙的点拨指引,要能给孩子们“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给他们一粒火种,让他们在文本的阅读中尽情地燃烧、释放。
正确地解读文本,是保证课堂达到应有沸点的前提。
二.在构思中设计美 让沸点生成
教学构思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在进行教学思路设计时,教师就如同一位高明的裁缝,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文章,抑或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而是要能为每篇课文“量身定做”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构思。有时,紧扣中心,抓住主题,带动全篇,简约明了,四两拨千金;有时创设情境,引人入胜,转换角色,渐入佳境,如演一出活剧;有时匠心独运,创意独特,起承转合巧妙自然……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巧妙的教学思路,是课堂沸点生成的点火器。
三.在方法上构建美 让沸点沸腾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应该选择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最大“效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要能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精心预设富有弹性的教学环节。
譬如古诗教学,平淡、乏味的诠释与条分缕析容易把一首完美和谐的诗词分析得七零八碎,直接破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魅力,也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古诗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意蕴,设计相应的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或创设意境: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用艺术的联想与想象方式,把玩意象,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理解诗歌内容;或入情体验:对于抒情性诗作,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或类比迁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相同或不同题材、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优化教学方法,是课堂达到应有沸点的助燃剂。
四.在语言上活动 让语文味道顿悟滋养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动静相生、快慢适宜的教学语言,会让孩子们和老师共享课堂语言的盛宴。
语言修养是教师必修的基本功,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这种基本功,即使其他的教学要素再完备也难以使课堂达到应有的沸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追求语言的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既准确规范又生动形象,既有节奏美又有趣味性;时而是明月清风的恬美,时而又有气吞山河的豪迈;时而是热情洋溢的激励,时而又是妙言曼语的点拨……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心动神随、入情入境,让课堂升温,达到应有的沸点。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通过智慧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让孩子的心智与文本充分交融,共同燃烧,从而达到其应有的沸点,把该读的、读记的、该领悟的、该表达的,在这样的沸点中炖出浓浓的语文味来,给孩子纯正的语文滋养。
赵秋颖,吉林省扶余市长春岭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