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可以治疗小儿腹泻、便秘、咳嗽、咳喘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小儿推拿疗法的历史悠久,明代中医儿科大家万全,首先将推拿疗法应用于儿科临床。给大家介绍一种徐氏平喘摩按法,基本手法为:轻摩廉泉、天突、膻中穴,1次两分钟左右。轻点摩百会、风池、百劳、定喘、肺俞、膏肓穴,每个穴位点摩1分钟以上,整套手法约10分钟。还有很多病不用打针吃药,按摩穴位就能治:
高烧:按摩六腑穴。前臂靠近小拇指这侧是尺骨。用大拇指根从肘部沿着尺侧往下推到腕部,推200次,退热的效果很好。
呕吐:上点廉泉穴,下点天突穴。廉泉穴在下巴颏下面的凹处;天突穴在锁骨中间的凹处,它的后面是气管。找到穴位之后,轻轻地点揉,越轻、越快越好,最好产生一种震荡的感觉。
身体虚弱:点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小腿胫骨前侧下3寸的凹陷处。按摩此穴,能强身健体,增强孩子免疫力。
鼻炎、鼻塞:点迎香穴。迎香穴位于两侧鼻翼边,紧贴鼻翼的地方。
多动症:点按四神聪穴。两耳上正中是百会穴,在百会穴周围旁开一寸的前、后、左、右4个穴位,就是四神聪穴。拿4根手指点按四神聪穴,对于促进孩子智力发育,治疗多动症、抽动秽语等病,有一定的疗效。老人如果经常敲击四神聪穴,还能预防衰老。
捏积疗法
小孩之所以会感冒,多是由于体内热盛,外着风寒。体内热的产生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孩子本是纯阳之体,自身就是一个“大火炉”;二是因为积食生内热,恶性循环之下,孩子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差。捏积疗法,能够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所谓“捏”,是指捏拿孩子后背肌肤;“积”,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上没有节制,食物停聚在肠道内,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所造成的一种脾胃功能失调病症。捏积疗法的历史悠久,早在晋朝,医学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对捏积疗法的具体论述。
捏积要从尾骨附近的长强穴捏到颈骨的大椎穴。捏的时候,要让孩子躺在床边,靠近家长的一侧;在早晨、空腹时捏。捏积有7种手法:推、捏、拈、放、提、揉、按。推:小拇指、无名指、中指呈空拳状,用食指背侧迅速、均匀地在骶尾部的皮肤往上一推;捏:一定要捏在后背正中线的督脉上;拈,两个手合作,迅速交替,拈动皮肤向前进行;捏:要捏6次;提:把皮肤提起来,在第二遍中加入;揉和按是捏完6遍后,在肾腧穴上揉按并作10次,6天为一个疗程。
很多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孩子经捏积疗法治疗后,食欲不振、睡眠不实、夜啼、烦躁不安、自汗盗汗、腹泻、便秘等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一定要注意,感冒发热、后脊疖肿,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的孩子,不能做捏积治疗。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