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数学有效教学

2014-04-10 07:48傅秀丽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情境算法

傅秀丽

某日,来自某市各校的64名学生参加小学三年级的素质调查,为了考察这些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情况,一位数学教师拟了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在第9,从右边数起小红也排在第9,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

测试结果:

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这位数学教师的思考:是这道题目难呢?还是我们的教学有什么问题?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案例(反例)教学内容是“8加几”。通过情境列出算式8+6。

1.在算法交流过程中,五位学生依次发言。

生1:把8放在心里,接下去数:9,10,11,12,13,14。

生2:先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3:先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4:从1数到14。

生5:把8看成10,10+6=16,16-2=14。

2.算法交流完成后,教师组织比较: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分析:“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许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鼓励算法多样化。而本节课学习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他们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案例(反例)倒数教学情境

教师手上拿了张写有“福”字的纸,然后当着学生的面把“福”字倒过来,问学生:“这个字现在怎么样了?”学生答:“倒过来了,表示福到家了。”教师很高兴,接着说:在数学知识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分数倒过来就是。然后问学生:9倒过来是多少?学生答:9倒过来是■。另一个学生不同意,站起来答:9倒过来是■,因为9倒过来是6。全班哄堂大笑……

反思:学生产生这种想法不怪学生,而是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倒数概念,把情境设计的中心放在了“倒”字上,表面上看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方便了学生理解,但实际上却没有抓住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四、学法指导的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产生 创造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如教学《圆的周长》,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真实的探索者:通过充分操作得出结论。

“绕”、“滚”、“截”三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像数学家一样经历“问题—猜测—测量—再测量—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完成数学的再创造。

五、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endprint

某日,来自某市各校的64名学生参加小学三年级的素质调查,为了考察这些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情况,一位数学教师拟了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在第9,从右边数起小红也排在第9,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

测试结果:

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这位数学教师的思考:是这道题目难呢?还是我们的教学有什么问题?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案例(反例)教学内容是“8加几”。通过情境列出算式8+6。

1.在算法交流过程中,五位学生依次发言。

生1:把8放在心里,接下去数:9,10,11,12,13,14。

生2:先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3:先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4:从1数到14。

生5:把8看成10,10+6=16,16-2=14。

2.算法交流完成后,教师组织比较: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分析:“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许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鼓励算法多样化。而本节课学习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他们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案例(反例)倒数教学情境

教师手上拿了张写有“福”字的纸,然后当着学生的面把“福”字倒过来,问学生:“这个字现在怎么样了?”学生答:“倒过来了,表示福到家了。”教师很高兴,接着说:在数学知识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分数倒过来就是。然后问学生:9倒过来是多少?学生答:9倒过来是■。另一个学生不同意,站起来答:9倒过来是■,因为9倒过来是6。全班哄堂大笑……

反思:学生产生这种想法不怪学生,而是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倒数概念,把情境设计的中心放在了“倒”字上,表面上看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方便了学生理解,但实际上却没有抓住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四、学法指导的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产生 创造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如教学《圆的周长》,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真实的探索者:通过充分操作得出结论。

“绕”、“滚”、“截”三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像数学家一样经历“问题—猜测—测量—再测量—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完成数学的再创造。

五、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endprint

某日,来自某市各校的64名学生参加小学三年级的素质调查,为了考察这些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情况,一位数学教师拟了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在第9,从右边数起小红也排在第9,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

测试结果:

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这位数学教师的思考:是这道题目难呢?还是我们的教学有什么问题?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案例(反例)教学内容是“8加几”。通过情境列出算式8+6。

1.在算法交流过程中,五位学生依次发言。

生1:把8放在心里,接下去数:9,10,11,12,13,14。

生2:先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3:先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4:从1数到14。

生5:把8看成10,10+6=16,16-2=14。

2.算法交流完成后,教师组织比较: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分析:“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许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鼓励算法多样化。而本节课学习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他们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案例(反例)倒数教学情境

教师手上拿了张写有“福”字的纸,然后当着学生的面把“福”字倒过来,问学生:“这个字现在怎么样了?”学生答:“倒过来了,表示福到家了。”教师很高兴,接着说:在数学知识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分数倒过来就是。然后问学生:9倒过来是多少?学生答:9倒过来是■。另一个学生不同意,站起来答:9倒过来是■,因为9倒过来是6。全班哄堂大笑……

反思:学生产生这种想法不怪学生,而是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倒数概念,把情境设计的中心放在了“倒”字上,表面上看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方便了学生理解,但实际上却没有抓住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活动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四、学法指导的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产生 创造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如教学《圆的周长》,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真实的探索者:通过充分操作得出结论。

“绕”、“滚”、“截”三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像数学家一样经历“问题—猜测—测量—再测量—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完成数学的再创造。

五、激励评价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情境算法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