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义
摘 要: 本文从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通过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强化政策领导,促使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 环境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规划内容愈加复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城市容量过大,城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变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显得尤为宝贵。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城市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在利润驱动下的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空间容积率,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混乱,造成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而且降低了城市和建设本身的使用与经济价值。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城市建设的误区。
(二)交通拥堵,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衰退,而且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
道路交通网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它与城市的形态和建筑设计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城市多是向心的,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都要穿越市中心,极大地影响城市的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根据有关检测报告,大城市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而且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三)城市建设侵占绿地,挪作他用,保护屏障功能失调。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只有5平方米,最多的也只有十几平方米。蓬莱市作为沿海旅游风景区,人均公共绿地不足10平方米,并且公共绿化大多以草地为主,缺少真正的森林绿化。在西欧等国家一些城市,人均占有绿地最多的达到近80平方米。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绿色工程建设功能均较为薄弱。特别是一些正在建设的中小城市,初期规划设计和定位不当,环境功能失调,水泥建筑群过于密集,甚至为了拓宽道路,将路边的大树砍伐一光,个别区域绿地树木与泥土几乎绝迹。
二、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一)对城市环境承受力进行预估,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城市规模。这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确定合适的规模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很大。有些城市的规模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得出的,而是由官员决定的,并且规模越大,就越显示发展能力与决心的倾向。
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性质明确定位,对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有理性、科学的思路和对承载城市发展自然资源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二)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现在,若有可能把全国建制镇以上所有的城镇十年后的发展规模统计出来,则可能超过全国人口。这种城市人口规模测算的失控状态,导致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的确定、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安排和自然资源统筹等各方造成巨大的浪费。
好的城市建设要求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是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研究的问题很复杂也很全面。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纲,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系统考虑各方面问题,集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三、走“城市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关对策
(一)宏观上要坚持系统的、长期的、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发展过程,即用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它比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更多的内容,既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要求高效节约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伴随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始终同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各地进行着各种交流。目前,城市对其他城市、城市对区域、城市对世界的这种依赖和竞争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与重要。我们在制定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时,要从全球着眼,从城市所在的区域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抓住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二)以对自然的尊重为基础进行城市建设。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地貌、水源容量、地质分布状态、植被条件和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慎重考虑这些自然条件。规划师与城市管理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山地城市、湖畔城市、海滨城市、沿江城市、水乡城市、平原城市、高原城市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的结果。
(三)坚持适度原则,使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同时进行。“适度”的概念是针对“过度”概念而提出来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城市规划由于前瞻性的要求,为适应机动车不断发展的需求,马路适当宽一些或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是应该的,为满足市民活动,安排一定的广场与休闲活动场地是应该的,这种“度”的把握,能够充当城市建设与环境持续发展之间的纽带,同时也充分反映城市规划师的专业素质。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城市经营。所谓城市经营,就是由政府推进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以提升城市功能、建立现代城市治理结构为目标的城市公共资源及资产配置和重组的市场化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行为的规范过程。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广大众民的互动和参与。加大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至关重要,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总之,城市建设不能通过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破坏环境而提高城市建设资源的利用率,只有通过适当的技术和提高设计效益的积极方法实现,把城市开发建设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使环境因素的变化控制在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没有影响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钦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一些建议[J].建筑学报,1997(10).
[2]吴良镛.開拓面向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学[J].建筑学报,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