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奇美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认识也有了相应地提高与理解。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式下,对于林业资源发展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其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1 目前的林业资源的具体状态
1.1 资源的发展区域很宽
目前林业资源的变化趋势,规模在逐渐扩大,并且一年的增长率也逐渐增大。生产的总量远大于使用总量。其总的趋势对整个林业来说是有利的,扭转了之前资源短缺的状态。林业资源是整个林业发展的基础。从进入市场之后,这类工业影响较大,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的主要是相应的产品,这种产品的主要来源就是林业。
1.2 有非常多的竹类
在全球的林业中,中国的竹子的种类及数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的竹子使用时间也是最长的,中国竹类生产是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三左右。不管是成品还是资源或者是种类与总的收益,中国的地位都是位居前列,这里面最重要的出口类产品就是竹笋等。
1.3 产量不高,品质不高
我国林业总的资源不是很多,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储量特别的少,并且分布不合理、低品质、结构没有顺序、控制力低、质量差等等。就是因为这种生长方式,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森林的实际作用以及资源供应的基本能力。由于资源总量与品质不是很好,所以造成了供应活动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大部分都是低品质的木材,这个时候高品质的木材价格越来越高。从而对相应行业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建设单位也没有办法正常运作。
1.4 没有认真的开展人造板行业
在中国,对木材进行加工,特别是人造板通常会碰到以下几种现象,面积小,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装置不方便,科技也比较落后,品质低下等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序生产,原材料价格过高等问题,造成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与国际现代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2 常见的培育资源的方法
2.1 假如要进行合理的产品提供,推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根据以下的方式进行工作:(1)植苗培育更新法;(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3)封山进行林地培育,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大力的发展培育工作,使用植苗等新型技术对其进行培育,就能够有很大的收获。
2.2 对土地进行平整工作,进行树种的种植。在经过整地之后就可以改善土地的特征,去除其表面的杂物。进行种植前,尽量的加大光照,这个时候还可以改善地形的大小。同一时间也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减少了侵蚀,并且就造林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法。
2.2.1 进行有效的清理工作。也就是在翻垦之前,对其地表进行杂物的清理。一般来说有三种方式:总体、块状、带状。进行清理可以采用割除、火烧与化学药剂三种方式。就第一种清理方式来说,可以手工进行,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设备。清理完成之后,将杂物集中堆放,进行火烧等步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等方式进行清理。
2.2.2 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 关于营林措施
3.1 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此措施不需要育苗步骤。比较的适合在大范围中开展活动。不过它对于立地性的规定很严苛,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有效的减少育苗成本与时间,造林的方式简便,操作易上手,成活度比较高,幼树在初步生长的时候比较快,并且遗传与对其母本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 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 结合当地的特征进行树种的挑选
就现代生态的原理来说,进行造林必须结合当地的状态与树种的要求,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树种,对其种植方式进行有序的调整,将树种与套种进行合理混交。有效的提升阔叶林的种植面积的百分比,不仅加速提升土壤适应能力与提高林业的质量。阔叶林的落叶对土壤进行了保湿的作用,在腐烂之后也提升了肥沃程度,土壤吸收养分的能力得到提高,产量随之加大。而且对整个林区的林貌也大大的改观,保障了生态多样性与其观赏程度,同时也加大了林业管理,就水土流失、水源质量、气候变化都有大大的改观。
3.5 挑选最适合的种植时段
就种植的时段来说,大多有应该选择在春季,这几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的树种都不同,引进树种与进行推广都相对来说简单一些,这个时候营林也会比较早,就比如两广地段大多是选择在每年年末至下面的2月左右,再怎么晚也是在三月左右,这样林木的成活性会比较高。冬季末尾到初春这段时间,因为气温不高,水分流失的情况特别严重,这个时候的植被都处于休息状态,种植过程水分不会流失太多,成活性相对来说高一点,并且,根系植被活动比较早,在进行营林作业后,最开始生长的是根部,然后是树根,同时其抗旱的能力也比较强,每年产量对于春天都高出了五分之一左右。冬季营林时间长,劳动力的合理安排与确保其树种的品质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就冬季气温较低的地段,春种是最主要的。种植时最适合的就是阴雨季节,假如土壤水分过少,或者是暴雨持续时间长对种植来说都是不利的。
3.6 关于造林种植措施
通常是使用穴种措施。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4 结束语
就林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来说,所有劳动者都必须对整地与选种有个全面的了解,熟练的把握时间,深入的了解抚育与森林防火等之后,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林业的进程,使之林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