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矛盾 培养习惯

2014-04-10 08:32许希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矛盾教学质量

许希喜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如今社会正在转型期,学校教育正接受着冲击。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的培养更呼唤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习惯必须三手都要硬,而且方向要一致。方向要一致,必须缓解这三者之间矛盾。

一、缓解习惯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矛盾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之关键就是要求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强化,通常我们会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强化,利用和学生交谈、家长交谈进行巩固等等。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但如若摆在了追求教学质量的面前,习惯教育就会黯然失色。习惯教育的时间被挤压,途径被缩小,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需要的是正确姿势的教育,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一笔一划慢慢的书写,练习的数量要求也应该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同时肯定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书写的点滴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慢慢的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如今,在追逐教学质量的要求下,指导学生写字基本成了嘴上讲讲的“空头支票”,最多就是发本字帖自学成才,繁多的作业量,使学生的字成了名副其实的“草上飞”“群魔乱舞”,一个个弯腰驼背,并命应付。又怎么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呢?《弟子规》中写的一句话叫做“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在进行学习。我们要认识到,一味地追求教学质量,只能形成“浮躁”之风,“赶工”之势,形成“应付”之能。应付也就是形式,形式主义也正是当前教育的一种隐形文化。在我们不能动摇教学质量的现实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务实的、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习惯教育活动,活动不在多,不在大,而在于活动要有效果,监督检查机制奏效、奖惩要明确。任重道远!

二、缓解习惯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

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要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明白了道理,孩子才会自觉地按照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因此,家长要经常督促孩 子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家长没有发现。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必须以身作则坚持不懈。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要求学生在过有红绿灯的路口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现实中很多的家长自己有这个意识,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明知故犯,自己的孩子看在眼里,像这样的冲突,便会是我们学校里的习惯教育“打了折扣”。因此我们要在习惯教育中,要为家长补上行为习惯的一课,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活动进行专题培训,利用家访进行宣传等。

三、缓解习惯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否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保持一致,这是学校德育教育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德育教育重点在习惯教育,因此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决定着学生习惯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上节遵守交通法规的“红绿灯”案例中,如果仅仅是孩子的家长明知故犯,孩子自然会也有所判断,最多就是让习惯教育“打点折扣”,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都会主动的“明知故犯”,这就形成了一种狭隘的社会主流文化,在孩子们柔弱的判断力面前,将彻底摧毁学校的习惯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学生进行习惯影响。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其次,要主动结合社会职能部门,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主动的去营造良好的“社会主流文化”,如世博会,大学生的志愿者工作,它形成热爱祖国、和谐友好的主流文化。同时也能形成遵守法纪、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习惯。又如:“小小交通协管员”,让小学生在交警的配合下,进行交通“红绿灯”现在管理,这样体验一种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主流文化,形成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良好习惯。最后,通过设立社会榜样,来进行习惯培养。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 ……树立社会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现在正是社会转型期,如今学校的习惯教育正经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和谐发展的社会呼唤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社会转型过程中糟粕却时刻牵绊着社会进步的脚步。而社会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矛盾来推动。习惯教育任重道远,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滴水也能穿石”,习惯教育需要缓解与教学质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矛盾教学质量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