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三步曲策略”解析

2014-04-10 06:36尚红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树苗理解能力小猪

尚红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的“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提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充分彰显了《指南》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精神。这让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不仅要关注“幼儿阅读什么?幼儿读懂了什么?”,还应该用《指南》的视野思考“幼儿是怎样阅读的?幼儿会阅读吗?”这些问题。阅读是一个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阅读理解能力是其中最核心和关键的要素,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效率,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建构,为幼儿埋下主动学习的种子。所谓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幼儿能够按照画面的顺序及画面提供的信息(如背景、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常用符号等),了解所读内容的主旨和大意,又能根据所读内容进行一定的想象、推论和判断,建立图与图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如何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呢?“观察、理解、表达”三步曲策略至关重要。

第一步:观察

幼儿阅读的内容多是图文并茂的,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依赖于幼儿的观察力,比如辨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主要活动及环境,解读人物表情、理解表情所代表的心理活动及传达时空信息的直观具体的标志、发现图画故事中的要素、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建完整的故事等。因此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泛化到细节、从独立到关联等观察方法,这样把握好阅读内容情节、逻辑、关联、线索等特征才能使得幼儿的观察更具目的性、更准确、更持久。

首先,要学会收集基本信息。通过观察幼儿对每一页画面有大致的认识,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基本信息。其实画面除了有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等一些形象内容,还经常会有线条、文字、符号等一些抽象内容,如绘本《可怕的大妖怪》中,粗大、凸显的文字“呔!”及黑暗中一双大眼睛形象地刻画出大妖怪的神秘与可怕,凸显了小动物们的紧张心理。对于这些表面信息也不能忽略。

其次,要能抓住关键信息。关键的画面或细节,在理解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边修剪指甲边看《动物捕猎大全》的场景,墙上的照片、门背后的工具等,这些细节都隐藏着某种暗示和提醒,只有抓住这些细节才能理解细节背后的含义——这是一只擅长捕猎小动物、贪吃、凶残但又很爱美的狐狸,这为理解后面的幽默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二步:理解

幼儿阅读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想象、预测、提问、联系、形象化、推断、理解监控、复述等是最重要的阅读策略,也是常用的探究阅读的方法,比如:对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故事人物进行思考;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在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幼儿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去向作出推测;在阅读时寻找到事件发生发展的某种原因等。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寻找理解故事的线索,利用图文间的关系进行推测。这样有助于幼儿学习理解个别事物与片段、把握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主题。提高幼儿理解能力的要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想象

由于幼儿的思维处在“自我中心”水平,所以他们很容易进入想象的故事世界,很容易将图画故事书与生活经验或者其他故事书联系起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另一方面应努力从故事的情节线索、叙述方式、模式逻辑等方面为幼儿的想象提供素材和支持。

比如在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在阅读理解了“狐狸为小猪做午餐”的环节后,教师在这一环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别是狐狸与小猪之间的对话。

提问:猜猜看,狐狸要为小猪做了什么事情?小猪对狐狸说了什么狐狸才会帮它洗澡呢?

幼儿:狐狸要为小猪洗澡。

幼儿:小猪会对狐狸说“我是一只猪,而是猪是非常脏的。难道你就不想给我洗洗澡吗?”(依据前一环节中小猪的语言“我是一只非常小的猪。难道你就不想喂饱我,让自己吃得更过瘾一点吗?”进行推测)

在阅读过程中,幼儿需要使用一些策略才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如依据画面推测故事情节、根据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寻找线索、运用已有的模式进行推断等。所以《指南》中明确指出大班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教师要善于帮助幼儿需找、梳理“线索”。

其二:推测

想象可以使多元化、多角度、个性化的,其魅力在于“出乎意料”,而推测则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即根据事实、线索、经验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因果关系及可能发展。有理有据的推测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背景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背景中常隐藏着时间、地点、情感基调等因素,他能衬托出人物特点、心情、愿望等,每一幅图片中的背景与角色,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背景为角色服务,而角色也恰恰补充说明了背景。如《鸟窝里的树》鸟太太和鸟先生在争论是否搬家时,背景图上有蚱蜢开着卡车来了、螳螂举起了它的大镰刀,这些都向幼儿传递着信息:朋友们都支持鸟先生要搬家。

2.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绘本的画面与画面之间都存在着并列、先后、因果等关系,暗示着故事情节的连续、动态的发展,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要建立在理解这些关系之上,然后才能有依据地进行推断。

例如在绘本《突然》中,有这样两幅图,一副是毛毛虫要爬上大恐龙的头上,另一幅是小动物们从大恐龙嘴里喷出来,这两幅图片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引导幼儿先后或同时读这两幅图,就能帮助幼儿推断原因:毛毛虫钻进了大恐龙的鼻孔,大恐龙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所有的动物都喷出来了。

3.角色的动作、神态与角色的心理的联系。角色的动作、神态都忠实地反映角色内心的想法。例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中,当幼儿看到胡萝卜先生照着镜子精心地梳理他的长胡子时露出得意、满足的微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并表达胡萝卜先生的内心世界:我的胡子真漂亮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三:体验

在阅读图画故事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宣泄情感、产生共鸣、移入自己的情绪。比如案例中“小心翼翼给小树苗搬家”的体验,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体验复杂的情感,并且日渐加深情感体验。因此在幼儿阅读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对故事内容、情节的了解,还要重视幼儿的情感移入、情绪体验,发现图画故事书中蕴含的某种情感和自己的某种情感是否有共鸣,发掘文学作品中的心理价值。

例如绘本《鸟窝里的树》中“不能砍掉小树苗,又不舍得搬家,这可怎么办呢?后来大家一起想出了个好办法:决定给小树苗搬家。”这一情节内容的出现。教师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小树苗呢?(轻轻的、小心翼翼的),然后教师将树苗传给幼儿,请幼儿一个个传递,体验小心呵护的情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表达、宣泄情感,随着对故事的展开,与故事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投入自己的情感,移入自己的情绪,产生了担心、可怜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温馨的、关怀的情绪情感——轻轻地给小树苗搬家。幼儿在老师带领下一起体验“给小树苗搬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地体验鸟先生、鸟太太和动物们的情感,感受故事的心理过程,进一步发展了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步:表达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内容,给予幼儿自由的选择机会、充分的表达、交流空间,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孩子们分享快乐,体验阅读的幸福。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完整,并积极回应幼儿的表达内容,采用结伴、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没有对错、没有优劣,只有不同的儿童世界。

其一,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

《指南》出指出要“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

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往往是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来理解故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讨论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从幼儿的讨论可以看出幼儿对阅读的内容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对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故事人物进行思考: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这个人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得?这种对阅读内容的反思过程及能力,有利于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开始逐步发展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如兴趣倾向、道德倾向、性格倾向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冲突话题等引发幼儿的讨论,向幼儿传承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

例如,大班绘本阅读《鸟窝里的树》中围绕“该不该砍掉树苗?”进行了讨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发表个人的想法。

画面阅读:树苗一个劲儿地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螳螂、蚱蜢建议“快把它砍掉!”而鸟太太连忙阻拦“谁也不准碰我的小树苗!”鸟先生也着急了“这树苗可不能碰坏我筑的窝。”

提问:对鸟窝里的这棵小树苗,螳螂、蚱蜢、鸟先生、鸟太太它们的想法一样吗?你支持那种想法?为什么?

幼儿1:我支持鸟先生,辛辛苦苦搭的窝可不能被撑破。幼儿2:我支持鸟太太,因为小树苗太可怜了。幼儿3:我觉得螳螂和蚱蜢,得把小树苗砍掉。幼儿4:能不能把小树苗移走呢?

在孩子的表述中我们已经能看懂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倾向及价值判断。

其二,要指导幼儿学会有条理地表述

《指南》中有关“阅读”的教育建议中提出要“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更完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及主题,引导幼儿学会梳理、总结已有的阅读经验。“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的使用给了幼儿有条理地表述的“鹰架”。

例如在大班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中,教师出示了多幅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看,狐狸为小猪做了什么事情?请你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来说说看。

幼儿:狐狸先给小猪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然后又给小猪洗个澡,接着帮小猪按摩,最后狐狸累得累昏过去了。

以上三步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要想提升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教师也要转变阅读指导策略,比如教师研读、分析阅读内容,思考故事内容呈现方式,如直接呈现、局部呈现、突出呈现的单页呈现方式及对比、并列、悬念等多页呈现的方式,设置适宜的问题,巧用留存疑问、适度停顿等多种手段,积极采用对话、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聚焦关键细节,学会观察,喜欢想象、善于推测、敢于表达,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协同合作、建构意义和分享回应。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会观察、敢于想象、深入理解、得到情感共鸣,进而形成有效阅读策略,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小树苗理解能力小猪
种下一棵小树苗
我们和小树苗
可爱的小猪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