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文明++陈仕国
摘 要:作为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见的七种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传奇杂剧作为案头文本的某些新变,其文学文献价值及戏曲史意义不应被忽视,理应被纳入近代戏曲乃至近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当中。鉴于此,笔者兹以考述作者及其剧作相关问题,以期为深入进行有关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与线索。
关键词:[HTK]戏曲艺术;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艺术创作;戏剧作品;考述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左鹏军先生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已逾十五载,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乃该领域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为该领域里程碑式的文献巨著,所附录该领域目前最为完备、信息量最为丰沛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目录》(以下简称为“目录”)。然而,“目录”亦有其遗漏之处。最近,笔者在研读该“目录”时,并结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馆藏的期刊文献,新发现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剧本七种,其中五种(《贺新年》、《苦海花传奇》、《投河中》、《葭萌驿》、《宦海梦》)在以往曲目曲录著作及相关资料工具书未见著录,其余两种(《学潮记传奇》、《七昙果传奇》)虽有著录,然世人未见其最初刊本,所谈及剧本内容甚少,理应复以论述。笔者兹就目前所掌握之资料,按照晚清民国期刊所刊载之先后对新见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剧本及其作者相关问题进行考述,以期引起学界注意,便于进行深入研究。
一、朱山《贺新年》 《贺新年》,剧名末小注为“昆曲”,原署“朱山”,载于《广益丛报》第二百二十五期,宣统二年(1910)刊,第1-2页。以【恋芳春】开场:“尺璧光阴,千金时刻,新年又到今朝。堪叹芙蓉客子,醉解金貂。好江山英雄老了,却来天地。天还知道,俺只要作个粗豪,唤醒同胞。”剧写宣统二年元旦,武士道和申明权到艾唤国家中拜年。在艾家,他们三人论及国家政治和社会人生。其中,武士道认为,国家之所以会存在今日颓败之现象,是因为政府的腐败昏庸所致。但艾唤国却否认此观点,认为除政府的昏庸外,公民自己亦有责任。因此,他主张唤醒公民强国救亡之意识,并为武士道和申明权所认可。末以【尾声】作结:“苍天已老人年少,怕锦水圑沙被浪淘,好披挂武装整顿和平了。” 本剧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实为独角剧之形式,在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中极具代表性。关于作者朱山,《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载:“朱山(?-1912),四川人。曾任《广益丛报》记者,《蜀报》半月刊总编辑等职。原名:昌时。字:云石。”①笔者兹查1903-1910年在《广益丛报》栏目下编“文章门”里,以署名为“朱昌时”和“朱云石”发表近十篇文学作品,而以署名为“江安朱云石(来稿)”发表了《江行述感》一文中②,按“江安”为“四川省”之地名,故断定朱昌时、朱云石、朱山为同一人。朱山(1986-1912),字云石,又名昌时,四川江安县城南正街人。其详细生平事迹,可参见《江安县志》③及《成都文史资料选编·辛亥前后卷》④,在此不再赘述。
二、韩茂棠《苦海花传奇》
《苦海华传奇》,首注“哀情小说”,原署“天啸”,第一出《标目》、第二出《梦艳》,载于《亚东小说新刊》第一期,民国1914年刊,第1-5页;第三出《泣花》,载于《亚东小说新刊》第二期,民国1914年刊,第7-9页。卷首以【临江仙】开场:“跳出情关天地阔,频年浪迹天涯,英雄儿女等昙花。悲歌惊鬼怪,健笔走龙蛇。最是不堪回首处,惊心梦破繁华,风流云散夕阳斜。缘悭才子恨,命薄美人嗟!”《标目》出末有题诗,实为全剧结诗,概括剧作之大意:“订同心巫女偿私愿,[JP2]惑谗言曹子信良医。含沉冤泪断肠句,说痴情曲谱牡丹诗。” 剧写广东籍曹假缘在上海新会学读书,某日他闲来无事便出去寻乐,便遇见姚子渊。宝安里一带乃上海最为繁华与喧闹之地,曹假缘答应与姚子渊同往。正当抵达目的地时,姚子渊借故推辞而离去,留下曹假缘独自在此游园。在游园过程中,曹假缘遇见一位绝美女子巫毓奇,并对其一见钟情,可惜天色已晚,来不及询问,女子已然离去。夜里,曹假缘竟梦见手持牡丹花的巫毓奇与自己约会。巫毓奇亦为广东籍人,由于受家庭教育观念影响,自小上过私塾,却因家道中落,学费无着落。为此,她在庭前含泪葬牡丹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剧作具有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之痕迹,又借鉴《红楼梦》“黛玉葬花”之情节。[JP]关于作者“天啸”,据以署名为“心悸”刊登于《亚东小说新刊》上之《祝辞五》,云:“孙登一啸而山鸣谷应,是啸也者,岂寻常人所易彷佛也哉?夫登之啸,范围不过一山一谷。而天啸之啸,如啸之在天,流域不仅止亚东之大陆,即八万二千三百余里之东西横纬,与二万七千余里之南北直经,亦莫不闻声仰首。梦者觉而醉者醒,是则天啸先生之啸,可以无形而影响于《亚东小说新刊》之发达之声望之价值。吾祝天啸,吾助天啸。”⑤由此可知,“天啸”即《亚东小说新刊》之编辑者“萧山韩天啸”,无疑。⑥又据左鹏军先生《〈轩亭冤传奇〉作者考》中有关作者韩天啸之详尽考证,在引用《秋瑾与萧山》一文中指出:“韩茂棠(1868-1939),字伯憩,号天啸,笔名湘灵子、海天楼主。清光绪年间,他考中秀才,在杭州、嵊县一带做访员(记者),后去上海大同书局当编辑,作品颇丰。”⑦又按,《杭州市志》所载,韩茂棠于民国1927年10月1日主办过《萧山公报》,后因资金不足而停,⑧其余生平事迹不详,待考。
三、丁传靖《七昙果传奇》 “目录”将此列为暂未获见之剧,云:“《七昙果》,丁传靖,《亦诗世界》版,中国印书代印,民国十三年(1924)刊。” ⑨剧目及其内容曾见于《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⑩、《中国曲学大辞典》B11和《中国古代戏典文学辞典》B12,但这些曲目曲录著作及相关资料工具书亦未曾记载此剧最初刊本,所谈及剧本内容甚少,故而有复以论述之必要。《七昙果传奇》,原署“闇公”,载于《交通丛报》第八十二期,民国1921年刊,第1-12页。首有《七昙果传奇·序》,由末署“壬子四月下澣丁传靖叙”,可知此剧撰写时间为民国元年(1912),其作者为丁传靖。全剧共分八出,出目分别为《仙谪》、《灵踪》、《觏美》、《赠图》、《琼愁》、《殉情》、《灵聚》、《证因》。以【双调新水令】开场:“问碧翁作弄是何心,苦磨折才人灵性,人天才了劫,风火又回输。说不尽后果前因,亏我这掌书仙牢记定。”末以【三段子】作结:“一任你目空人境,偏是这绮障难清,便到处花月牵情,也算是才人通病。”并附以结诗:“休嫌满纸语荒唐,中有酸辛泪万行。借得酒杯浇块垒,歌成天地已苍凉。”由此点出剧作创作之意旨。据《七昙果传奇·序》中所云:“实甫先生(易顺鼎),自述前世七生,其事尤异。……余既谱其事为乐府。”可知,该剧乃据近代诗人易顺鼎实甫事而成。所谓易顺鼎之“前世七生”,即明才子张灵。剧作故事以周灵王太子王晋前生本为灵山会上管领优县花的仙史,因在瑶池宴上与碧兰仙史有些意惹情牵而遭贬谪人间之明才子张灵为前因,主要写崔素琼随父崔文博还乡,经苏州,闻唐寅、祝枝山等人设宴虎邱,慕名前往。此时,张灵扮乞儿赴席中,偶见周中舟中有女如玉,欲求见而被拒。宴中,唐寅为扮乞儿之张灵作《乞食图》,并请祝枝山题咏。张灵醉后已离,唐寅见崔文博甚是欣赏《乞食图》,便相赠之。崔老对张灵甚喜,便携图以归。崔素琼见图,对其亦生情爱,无奈父亲抱病在家,无法动身说亲,便在图上题词。时值宁王朱宸壕谋叛,唐寅被聘请至南昌,张灵托其访崔素琼之事,却杳无音讯。当张灵再访时,崔家已将《乞食图》送至唐寅家中,唐寅拿出题有崔素琼之词之图,张灵见题词,悲不能抑,倒地身亡。王朱宸壕兵败后,崔素琼被放回家中,料理父亲后事,便携老仆至苏州唐寅家。得知张灵已亡,崔素琼祭之于墓山下,乘间自经而亡。此剧既与钱维乔《乞食图》题材相似,又见刘清韵《鸳鸯梦》之迹。剧末写张灵的三个化身张船山、王仲瞿、张春水同至可中亭聚会,而优县花的仙史最后一世为湖南易顺鼎。剧末附录炼人之《题〈七昙果传奇〉后》诗,总领全剧,揭示主旨:“仙灵谪降是耶真,昙首三生信有因。今日四魂归去也,可从天上晤前身。”《七昙果传奇》刊行之后,李良有《题<七昙果传奇>》组诗,对于揭示剧作意旨无不裨益,兹录其如下:[HK18*2][HT5”,5K]悟彻浮生与化俱,昙花泡影若相符。六生慧业凭谁寄?一曲阳春信不诬。香藻缤纷才子笔,灵踪飘渺美人图。澧兰沅芷离骚感,莫问神仙事有无。沦落风尘形影亲,个中底蕴揭陈陈。机缘因果千秋业,离合悲欢七世身。历历云山怀故国,悠悠江水感斯人。表章更借词宗力,艳迹宜为世所珍。B13 首一点出剧作人生如浮梦之意旨;首二、三则概括剧作之大意,表现诗人追求人格外化之情切;首四展现剧作之艺术魅力。由于正值于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政府统治腐败,《七昙果传奇》之刊成,正是作者追寻超脱风尘,逍遥世外之精神见证。关于作者“闇公”,即丁传靖,其生平事迹详见《中国文学大辞典》B14、《中国曲学大辞典》B15及《镇江文物》B16等,在此不再赘述。endprint
四、卢前《投河中》 《投河中》乃卢前《四禅天》(又名《南曲四种》)之一。“目录”将此列为未曾获见之剧,云:“《四禅天》卢前,又称《南曲四种》,卢冀野《中国戏剧概论》提及,版本未详,待考。”B17《投河中》,剧名末小注为“《四禅天》之一”,原署“卢前”,载于《国风半月刊(南京)》第三卷第十一期,民国1933年刊,第57-59页。以【金栊璁】开场:“江乡劳怅望,那烟笼十里堤长。乌衣巷,郁金堂,马蹄春醉赏。莺与燕,往来忙,都不似少年狂。”剧写清官程先甲及其儿子乘船归途中遇土匪,土匪疑其放着稿件的箱子有金银珠宝便强抢去,发现只是一些文稿,顾不得程先甲之哀求将其投入河中。土匪见程先甲没有钱财,顿生恨意欲要将其杀之,不料其子央求乃弃之。末以【尾声】作结:“天涯一度历沧桑,都道是文字从来生业障。与长吉歌诗一样,莫打做海外东坡春梦想。”剧并附录卢前作此剧之缘起及感思,对于理解此剧之内容,无不裨益,兹录其如下:[HK18*2][HT5”,5K]右《投河中》南词一套,为程一夔世丈壬戌遇盗事作。用曲阜桂馥《后四声猿》谱李长吉诗《投圂中》旧格,行箧少书,惟存沈谱,按未谷所制,乖律已多。今余所为,未必过之也,未谷之言曰,有才人每为无才者忌,其忌之也,或诬之,或谮之,或挤排之,或欲陷而杀之,未有毒于李长吉之中表者,竟赚其诗于圂中投之,锦囊心血,一滴无存。呜呼!盗之投稿于河中,睽黄生之投长吉之诗于圂中者,何其相类也。才人不世得,而忌才往往而有,此余所以侔色揣声,不能已于言焉。丈出先伯王父子呜先生之门。先大夫在日,尝往来余家,雾月光风,蔼然长者。自余于役四方,不亲声欬已久。丈今往矣,而遣著流传,永其不朽,天佑斯文,盗其如之何哉?此套一夕所就,未遑雕饰,盖纪实也。壬申除夕前一日,世愚侄卢前冀野父拜撰。 从《自序》来看,剧作乃取材于民国1922年程一夔遇盗事,“未遑雕饰,盖纪实也。”这样题材的剧本,在民国传奇杂剧的整体创作语境中,并不罕见。此剧虽沿用现实题材,但其寓意较深,应是借此剧讽刺现实社会中那些忌才之人,以此来告诫世人不要为因忌恨别人才华而无意毁掉别人之努力。在某种程度上,此剧亦反映出民国期间知识分子的地位低微。关于作者卢前,其生平事迹可详见《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B18、《中国词学大辞典》B19、《中华民国史大辞典》B20等资料工具书及《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B21、《吴宓诗话》B22、《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B23等相关学术著作,在此不再赘述。
五、宗志黄《葭萌驿》 《葭萌驿》,左侧注为“尺调,萧豪韵”,原署“常熟宗志黄制曲并谱”,载于《安徽大学月刊》第二卷第三期,民国1935年刊,第9-26页。以【仙吕引金鸡叫】开场:“万里关山道,念平生这才亲到,吹遍尘沙人瘦了,吊影惭愧,此去果难料。”此剧取材于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纳降于大宋之事。剧写因后蜀朝廷文庸武弱,腐败无能,无法抵御外敌,李昊提出纳降,这样才得以保全西川之基业,后蜀未帝孟昶接受了其建议。降表书下来后,孟昶便携妃子凄凉地远离西川,[JP2]北上称臣。这日,他们路过葭萌驿,蜀中乡亲父老特地赶来为哭送,并献饭,让他们感慨万分。末以【尾声】作结:“这边哭,那边笑,一样的君王两般瞧。你须知榻旁鼾卧。阿呀!他怎容的了?”剧尾题“正名:哭王滩父老献饭,葭萌驿花蕊闻鹃。”此剧刊发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时,作者仍坚持传统戏曲创作范式,并以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题材融入到戏曲创作中,从而显示其独特的戏曲才华以及与时俱进之眼光。[JP]关于作者宗志黄,生平事迹详见姚大怀《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十一种考论》B24,在此不再赘述。
六、冰冷外史《学潮记传奇》 傅惜华在《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此剧为:“《学潮记》,冰冷外史撰。此剧流传版本,唯有: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排印本,首有民国二十年作者《缘起》,《例言》六则,及自题一篇。标名云:《学潮记传奇》。署题云:‘徐州冰冷外史造句。按此剧虽标‘传奇,实为七折杂剧。”B25“目录”下按此,将其列为未曾获见之剧,云:“《学潮记传奇》,冰冷外史,民国二十年(1936)刊。”B26[JP3]《学潮记传奇》,原署“冰冷外史”,载于《青年之友》第一期,民国1921年刊,第123-160页。题名末有《例言》,不录《缘起》,且《例言》仅有五则,兹录如下:[JP][HK18*2][HT5”,5K]是作非写儿女之私,闲情花月。正生、旦之名目,无所从出。不得已以书中主脚派之小生,颇与传奇家旧例不合。旦即此亦非专传一人,故用笔尤难,偏颇诚以事出。公怒为之者,非一人牵涉。既多专一便难,特宾白、歌唱势又不可哄然齐响,而揆诸当日情事。尤必有所领率,无过喧豗,是以此曲除写门殴之事外。每支率以数人为主,所以整饬其序,兼为遴选脚色计也。楔子以物出物之义,大抵作者只填【沁春园】、【蝶恋花】等。一阕遂毕事,而余乃蝉联几及正文一出,读者或不嫌其太长也。当日事人既众多,便不克一一为之点燃。而昆曲场面尤贵冷寂,故只能就著者意中所知者,略举之以作代表一可以反三。彼时意气事,自亦能跃然纸上也。是扁取均颇广,支时归回干寒欢。桓明知其不可相犯(据新定者),而一时信手拈来,遂以入曲及全卒业。始浸觉,其有所不可顾客,中亡暇晷全局,又未易动日力所限。修削之事,只好待之异日。综之此作,矛盾成例之处颇多。仆非砌抹专家,毁誉一任之人。昔李笠翁尝以《李日华》改《北西厢》以入南词,谓为功首罪魁。夫功首,吾不敢是非斟酌之处,具在罪魁亦不敢也。 此《例言》实质是对剧作之体制、形式上作一番解释说明。第一则针对剧作之脚色体制形式作出解释说明。此剧与传奇旧例相异:每支曲非由一脚色专唱,而是由数人轮唱,如此创作的确较难。第二则对楔子及正文中部分曲白进行简略,乃为方便读者阅读。第三则为剧作之特色部分,其抛弃昆曲一贯以来以众多人物出场之诟病,而选用极具代表性人物。第四则介绍作者创作剧作之缘起及一些感发。第五则总结此剧一些不为读者所体认之处。总而言之,《例言》在沿用传奇体制旧例时,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作者担忧这种创新不为读者所体认,这正是作者将其列载剧前之主要目的。换言之,《例言》正是为引起读者阅读剧作之兴趣而列载于剧前。除《例言》外,剧作亦载《自题》六则,实为此剧创作之精神意旨。该剧共分七出,其中包括《楔子》一出,其余出目分别为《正议》、《击贼》、《谋拯》、《危言》、《孽毒》、《外厄》。以【中吕引子·四园春】开场:“江南百草三春长,绿水浒,青山上,分付风尘消书舫。(只是一回顾那残破世界啊!)人天无赖,乾坤板荡,半作哀残象。”《楔子》末题诗四句:“庠序侠痛挝卖国贼,廊庙奸乱纲清流士。学生圑慷慨忧时泪,公使馆笙歌后庭花。”剧本主要写民国初年,学生们因不满段祺瑞政府丧权辱国之举而到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示威,却遭教育部代表、警察、军人等层层阻扰,但学生们内心愤满不平,不顾一切仍游行示威以示爱国之情。他们虽据理力争,却终抵不过政府军队的枪弹而全部丧命。末以【煞尾】作结:“是心缘钩将众象来,便心缘本自元无有礼灵山,纳慕阿弥吾陀佛,您试猜俺片片天花还在否?”并有结场诗:“辛苦文场久不成,是谁抵死不平鸣?星移月转忽收肇,微觉四围有哭声。”关于作者“冰冷外史”,《中国剧目辞典》中“冰冷外史”条载云:“近人。生卒年月不详,徐州(今江苏)人。所作杂剧有《学潮记》一种。今存。”B27此外,笔者尚未见到其余曲目曲录著作及有关资料工具书对其著录。但“冰冷外史”似是来自《楔子》出:“看花饮酒齿冷,读史伤时涕涟”一句。至于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未详,待考。endprint
七、刘及远《宦海梦》 《宦海梦》,首注“新编杂剧”,原署“刘及远”,载于《时代文摘》第一卷第五期,1947年,第25页。以【番卜算】开场:“拍马吹牛能手,看官场逐鹿交走,名利可变收,机会莫错过,不能株守。”剧作叙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复辟时,姓钱的人,因留学日本,被人称为“假洋鬼子”。他为谋得一官半职,找赵秀才来商议此事。赵秀才欲要组织一个党派,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假洋鬼子提议要提高身份,赵秀才想出修改户口名册以蒙骗之计,为假洋鬼子所赞成。剧本篇幅较短,语言诙谐,但其立意新颖,具有很强的现实讽刺意味。[JP]作者刘及远,1947年在《人物杂志》发表《穷神金奇》一文B28,1950年又在《人物杂志》上连载发表过长篇小说《蒋介石传奇》B29,其余生平事迹,未详,待考。 (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ZK(#]周家珍《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2页。
② 《广益丛报》第一百三十一期,民国1907年刊,第1页。
③ 丁既明《江安县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836-838页。
④ 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辛亥前后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4-498页。
⑤ 《亚东小说新刊》第二期,民国1914年刊,第3页。
⑥ 邱明正主编《上海文学通史(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页。
⑦ 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5-383页。
⑧ 任振泰主编《杭州市志·第六卷》,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28页。
⑨ 同⑦,第515页。
⑩ 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页。
B11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34页。
B12 邓绍基主编《中国古代戏典文学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2页。
B13 李良《题〈七昙果传奇〉》,《文艺杂志》第五期,民国1922年年版,第40-41页。
B14 钱仲联等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4页。
B15 同B11,第190页。
B16 王玉国、刘昆、徐铁城《镇江文物》,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B17 同⑦,第526页。
B18 王河主编《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B19 马兴荣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B20 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45页。
B21 李立明《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波文书局,1977年版,第535-536页。
B22 吴宓著,吴学昭整理《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62页。
B23 同⑦,第256页。
B24 姚大怀《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十一种考论》,《中华戏曲》第四十六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323-324页。
B25 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50页。
B26 同⑦,第543页。
B27 王森然《中国剧目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1页。
B28 《人物杂志》第二卷第二期,民国1947年刊,第56-57页。
B29 《人物杂志》第五卷第一、二、三、四、五期,1950年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