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学微探

2014-04-10 23:12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训舞蹈儿童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我国学前艺术教育也在深入改革中,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特别是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研究已逐渐进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对话。[1]笔者试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情况以及其他学科研究视角对学前儿童舞蹈的教学创作与实践进行有益的探研。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综合艺术教育、儿童心理学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意识形态等。

一、学前舞蹈教学的目的

众所周知,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我国舞蹈教育的总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2]但这个舞蹈人才并不是成就专门的舞蹈家,而是通过知识性和素养性的教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据调查,在我国现当代中小学课堂没有设置专门的舞蹈课,其一般兼并在音乐课或学校的兴趣班中,其余的学习需依靠参加校外培训。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舞蹈教育的目的不能得到正确的诠释,尤其忽视幼儿和青少年的舞蹈教育。因此,确立学前舞蹈教育的目标与地位是完善舞蹈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在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育不仅成为艺术教育普及和必修的课程,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还是学前舞蹈教育的必修课。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就应以如何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构建学前与终身相结合的舞蹈教育体系,并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学前舞蹈教育,这些问题都需亟待完善。舞蹈在学前教育的地位虽不可或缺,但由于不是重点课程,很多教师与学生缺乏对舞蹈课的重视,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有滞后现象。

其次,作为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应明白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目的,能根据我国舞蹈教育的总目的,分析和探讨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目的。笔者以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熟练和掌握幼儿的舞蹈教学,能运用幼儿舞蹈创编的方法胜任日常幼儿舞蹈教学,运用幼儿舞蹈教学的规律和幼儿音乐特点完成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另外,学校应建立科学、良好的学习环境机制,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实践,融入音乐综合表演艺术,让学生入校后能尽快明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作用与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以技巧性、规范化为前提,在功能上旨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舞蹈的熏陶,引导学生追求学前舞蹈艺术的真谛,进而迸发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前舞蹈教学的需求

1.教师的专业要求

作为舞蹈教师,除了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能清楚认识和理解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教师能以学前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学前艺术教育实际工作要求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能全面分析和探讨高师学前舞蹈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针对高师幼儿舞蹈教学与创作相结合的问题。

笔者以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应能运用多元的舞蹈教学,把传统“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模式与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能相结合,尝试运用心理学中“理解与记忆”的教学方式渗透在教学中。例如,在大一年级芭蕾基训的训练内容上,笔者就时常对学生说“女孩站立时的姿势要像高贵的公主,男孩就是尊贵的王子,具有绅士风范,用诙谐、幽默的语气会让学生顿时感觉到自己在舞蹈中的形象。在教学中还经常提醒学生扶把的距离、位置,头的方向在哪,舞蹈中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多体会。除此以外,教学中还要常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互助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对子,形成“你看我做,我做你评”的渗透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遇到学习很认真但不能马上学会动作的学生,教师需要用耐心告诉学生不着急,可以慢慢学,慢慢理解动作,引领其先寻找动作的规律,要求学生意识在先,行动在后。如大一刚进校的学生大多对舞蹈比较陌生,但又充满好奇,教师在《芭蕾舞基训》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的两门课程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明白芭蕾基训“开、崩、直、立”的特点,又要让学生理解我国古典舞的基本神韵,掌握“精、气、神、韵”的舞蹈韵律特点,让学生区分和强调两种基训的形体训练价值和重要作用;同时,利用亲切、柔和的口吻增添课堂的和谐氛围,减轻学生学习基训的痛苦,让学生更快了解基训中的训练要素。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比较的学习方法,养成多动脑、多训练、多思考、多模仿的良好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特点设置教学内容,通过舞蹈基训,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为下一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以及少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的舞蹈欣赏能力,把握舞蹈中的节奏感、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舞台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2.合理的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音乐和舞蹈都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舞蹈课一周只有一次课,显得太少,起码应两次,即基训和民族舞必须各一次。如果一周只上基训,这样就很容易脱节,即练了基本功就不能练民间舞或少儿舞蹈,上民间舞的时候又不能练习基本功,这样身心得不到结合,舞蹈教学效果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应保证在每周两节或以上,即基训和民族舞同时进行,才是比较合理的。

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课程设置上都如出一辙,出现课时少、教学效果不明显、课程分配不很合理的特点。笔者以为,学前教育舞蹈课应针对专业方向的不同,在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安排上要有所不同。上饶师范学院开设舞蹈课程的专业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和小学教育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分普通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专业方向,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高考前大多数接触过艺术,学习过不同类型的艺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大多数承担幼教工作,需具备较高的舞蹈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能跳、能编、能教。因此,笔者在课程上主要从大学四年本科学习特点中分四个层次:大一为基训(芭蕾舞基训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民族民间舞(中外民族民间舞蹈);大二是少儿舞蹈(少儿舞蹈律动与游戏)和剧目(一般设置为学前艺术教育方向的学生学习)学习;大三以少儿舞蹈创编与教学(少儿舞蹈剧目创作、学习)为主;大四是少儿舞蹈教学法,艺术方向学生要求编创带有律动、节奏、情节与表演性的舞蹈作品,小学教育与普通学前教育则可适当减少舞蹈创编种类。其次,在舞蹈教学中又分为四种模式:训练——模仿——创作——教学四个模式对学生进行规范、系统、科学的学习,从而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理念。

除此以外,笔者在重视舞蹈课程设置的教学中,还注重构建和拓展学生的舞蹈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分析学生对学习舞蹈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能力;从舞蹈训练学的角度开发学生学习动作和熟记动作的规律,掌握少儿舞蹈心理特征和少儿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多元的舞蹈教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学习社会化”“多元化”等具有跨时代性意义的词不断演绎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同时构成了复杂多元化发展和变革的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尤其美国在世纪之交被正式写进的教育方针,对新世纪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3]另外,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概念、新媒介为当代艺术以及艺术教育带来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同时包括学前舞蹈教育。因此,面对新时代多元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的知识理念也应不断得到更新。

1.参与幼儿园艺术课堂

笔者以为,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能力,一方面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舞蹈教学示范课,让学生参与幼儿园艺术课堂的教学,分析幼儿舞蹈的动律特点,做到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能与教师共同讨论幼儿舞蹈教学法,提高学生舞蹈教学的自信心。学校可以与幼儿园艺术课堂的教育教学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教师与学生定期到幼儿园参观、听课、上课,与幼儿园老师结成学习对子,让学生定期到幼儿园调研,并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对听课的笔记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另外,参与幼儿园艺术实践课堂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在舞蹈律动和游戏教学中可借鉴和参考国外比较优秀、成熟的学前艺术教学体系和形式,对知识的分配和理解具有循环作用。例如幼儿律动表演《小鼠上灯台》,学生可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声势律动教学,把音乐中出现老鼠偷油吃的形象以律动或游戏的环节把节奏分配出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声势节奏增强学生做律动的节奏感,让学生享受学习舞蹈的快乐,对舞蹈教学充满兴趣。

2.融入多媒体教学

随着舞蹈艺术的大众化、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舞蹈教学也走向多元化。因此,要提高学前舞蹈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单一的“口传身授”教学方式。[4]教师可运用电视新闻等媒介创新学前舞蹈的教育教学,如在教学儿童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时,就应该让学生观看历届舞蹈比赛、“小荷风采”等优秀的舞蹈节目,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提高幼儿集体舞蹈的编排能力。让学生主动体验儿童的情趣特点,观察儿童的生活习性,掌握儿童舞蹈的训练规律,以此学生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不脱离现实。其次,多媒体教学主要以打破重视舞蹈技巧为目的的封闭式舞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除汉族外,在教学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时,有些民族的动作风格特点学生不能马上心领神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允许学生录制课堂教学内容,或课后通过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技术去模仿,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快得到心、灵和形的情感统一,体会融舞蹈组合与表演为一体、融动作模仿与艺术创造为一体的舞蹈教学,增强舞蹈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适应现实舞台表演和教学的能力。

3.舞蹈学习创作展

笔者以为,在每一学期的舞蹈训练任务和目标完成的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心理体验上总是积极的、欣慰的。学生在训练之余,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展示,表演欲开始呈现出来。这是及其难能可贵的现象,在教学中应给予大力提倡。同时,每学年举行舞蹈教学成果展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衡量专业素质的重要杠杆。但也应注意学生因表现欲的释放而忽略了“艺无止境”的基本规律,适时地指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尝试“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创作具有时代性、与生活息息相关、能与本土的民间舞蹈文化相结合的儿童舞蹈作品,抓住儿童舞蹈创编规律,这是在训练后期的监控、评价中教师最应注意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中定期举办“集体舞大赛”、“少儿舞蹈基本功创作大赛”、“课堂教学成果展”等等。通过丰富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舞蹈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舞台表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最后,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分析社会和市场的就业需求,根据学生就业时出现的困惑和专业难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学需与社会接轨,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就业时期有自信。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 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2.

[4] 李佳.运用电视媒介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4):75-79.

猜你喜欢
基训舞蹈儿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浅谈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比较分析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