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外兼修,建设高水平科技条件平台

2014-04-10 20:55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仪器北京大学条件

凌 辉

(北京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北京 100871)

科技条件平台是由科技基础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和文献资源、科技成果、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相关的共享制度和专业化队伍组成的,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支撑体系[1-2]。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工程,该工程以“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开放共享;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通过激活存量,控制增量,促进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面向企业全面开放,并实现深度的研发实验服务[3-5],促成政产学研用的广泛互动,对于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简称“北大基地”)作为首批入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基地之一,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学科优势,充分整合优质科技资源,积极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并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和推广,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3,6]。近年来,基地通过内外兼修,各项工作更加标准化、精致化和系统化,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得到了主管部门和服务企业的广泛好评。本文以北大基地为例,阐述北京大学科技条件平台在自身能力建设与外在宣传合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并着重探讨了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意义,旨在与兄弟单位的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1 科技条件平台自身能力建设

1.1 优化组织结构、注重制度建设

良好的机制体制是基地科学管理、高效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北大基地的建设模式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院士亲自参加了北大基地的签约和授牌仪式,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亲切询问基地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在北京大学校级公共平台大会上,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院士强调学校非常重视对平台工作的建设和投入,祝贺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就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为提高运营效率,北大基地在机制建设中强调顶层设计,重视统筹与协调。首先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北大基地建设与运营领导小组,负责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对北大基地建设进行宏观决策,成员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科技开发部、专业实验室(仪器机组)及科技服务机构相关人员[3]。目前,北大基地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对各单位进行合理分工,建立起完整、高效运行管理模式和兼顾公平原则与激励作用的收益分配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并以书面文件形式下发全校,增强了制度的权威性,真正促进和保障北大基地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北大基地现设有6个校级科学仪器公共平台,为进一步完善平台规划论证、规范平台运行机制、明确相关单位责权、加强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保持平台的可持续运行与发展、保障投资效益,北大基地制定了“北京大学校级科学仪器公共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并颁布了“北京大学校级科学仪器公共平台运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此举对于平台的经验积累、工作改善、决策参考、责任约束、公众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2 整合优质资源、拓展业务领域

高校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学科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7]。

北京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0个;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中,北京大学共有16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一[8];在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2个学科指标中,北京大学18个学科进入全球1%,均居全国高校之首。这些成就足以说明北京大学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科技服务覆盖面广、受益群体众多[6]。经过北大基地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紧密合作和协调部署,北大基地科技资源整合更加全面,实现了科学仪器、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全方位开放,整合并进入首都科技平台服务目录的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和科技条件设施总价值已达16.16亿元,1 929台套[9],各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达78家,优秀科技人才达319位,国家专利1500余项,构建起全方位、立体的科技支撑体系,可为社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咨询、委托测试、数据分析、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等内容在内的全过程科技服务。

北大基地依托北京大学优质科技资源,以分析测试业务流转管理系统为支撑,完成具体的分析测试委托,形成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流,并着重依托校级公共平台、专业实验室和仪器组,发展壮大已有的四大业务群,拓宽业务领域[3]:依托校分析测试中心展开的能源环保新材业务群;依托校仪器研发与创新基金运行展开的科学仪器创新与产业化业务群;依托校实验动物中心展开的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类业务群;依托校微纳加工中心展开的微加工与信息技术业务群。另外,北大基地通过授权与补贴促进专业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的科研服务,在其完成学校赋予的开展全校大型科学仪器的社会化开放共享任务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采购公益服务的措施,响应国家和北京市的以科技带动生产力的有关政策号召,重点关注和促成科技成果落地北京,重点提供财政科技支持项目的培育推荐、科技金融融资项目的培育推荐、科技研发支持服务(测试检测认证、专家咨询培训)、技术转移服务等。

1.3 投入配套经费、保障科技支撑

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规划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将资源共享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校领导对平台建设工作的指示,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重点对平台后续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规划,并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作平台绩效补贴,旨在通过绩效考评树立并不断强化对公共设施投入进行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问责与奖惩机制,促进平台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公开化,增进平台间的相互了解,确保学校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为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和优质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北京大学还每年专门设立了500万元大型仪器开放测试基金和维修维护基金,用于支持开放测试服务和设备设施的升级、维护与改造,从目标和效果上看,直接支持了科技平台建设。此外,北京大学还设立了“科学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基金”[10],现已投入近750万元,旨在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制;促进仪器研发的专利保护和成果转化;搭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服务科研活动。在该基金的支持下,已形成或部分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转化和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成为北大基地的重要战略储备,为北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深化模式研究、构建理论自信

北大基地在仪器设备、人才、科技成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这3类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的模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认为,先进科学仪器、高水平人才与优质科技成果是实现社会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三驾马车,这三类科技资源的紧密联系与整合统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

整体性分析这3类资源不难发现,以科学仪器为基石、以人才队伍为核心、以科技成果为目标的科技条件平台,就是这套三驾马车。科技平台通过整合存量科技资源,并适时扩充增量,建立和完善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稳定和培养技术支撑人员队伍,为科研活动提供物质和信息基础条件支撑,为科技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资源和信息共享服务,是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体,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航空母舰”。可见,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质就是科学仪器、优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统一[11],目标就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而这又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不谋而合。当前,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理应大力构建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科技平台。

2 科技条件平台对外宣传与合作

2.1 重视媒体宣传辐射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北大基地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运行理念与发展模式的认同,北大基地还有计划地通过互联网、知名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比如,在2013年3月两会期间,北大基地配合北京卫视录制了“杨澜看两会”节目“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破冰之旅”专题,集中介绍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及北大基地的作用与运作模式。2013年5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中,北大基地张新祥教授代表北大基地参展实验室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科技部部长万钢、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等领导介绍了各参展项目,得到了包括《科技日报》和科技部网站在内的诸多媒体的广泛报道[12]。2013年度,北大基地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北大基地28次,有效提升了北大基地和首都科技平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2.2 加强与平台兄弟单位合作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建立了以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中心、区县工作站为主体的“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体系和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资源整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4]。领域中心和工作站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枢纽,在这里汇集了大量的企业需求和技术革新的需要,是北大基地掌握资料、对接企业需求与研发力量的有效途径[3]。

北大基地从建设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与领域中心和工作站的合作,期望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实现双方的共赢。目前,北大基地与首都科技平台各兄弟单位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提高基地的专业服务与运营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成果落地北京。比如,2013年5月北大基地参加了首都科技平台技术交易中心组织的企业专场对接会。6月,参加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顺义工作站发起的专场对接活动,近距离接触企业,宣讲北大基地的服务内容和流程,促进基地业务发展。10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西城区工作站与北大基地对接交流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和西城区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如何开展研发合作、联合培养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取得圆满成功。

2.3 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高校的科技资源为支撑,以专业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运营为纽带,一手牵高校资源,一手牵企业需求,巧妙地将曾经错位的2个部分对接起来,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双赢[3]。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通道。北大基地向全社会开放的各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达78家,包括各类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北大基地的科技服务机构作为学校科技资源的社会化运营主体,通过具体的商业活动找寻社会研发实验需求与高校优势科技资源进行良性互动,积极开展“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活动,并以此为工作抓手积极促进基地开放实验室走进企业、服务企业,力争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升条件平台挖掘企业创新需求的能力,促进双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2013年度北大基地服务企业总量453家,全面覆盖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工业设计、现代农业七大领域的企业,服务合同金额超过5 000万元。

2.4 实施“平台走出去战略”

北大基地通过参加各类专业会议或大型展览,了解把握各领域发展新动态的同时,积极向外推广基地的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企业更进一步了解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促进广大企业积极地与基地合作交流,践行“平台走出去战略”,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2013年4月,北大基地邀请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了“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并在“仪器研发及核心部件论坛”上做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主题报告。5月,北大基地参加了第十六届北京科博会“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推介会”,并作了“北京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基金运行现状与成果转化”的报告。10月,在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上,北大基地学者作了“微流控技术与快速检测”主题报告。这些工作不仅展示了北大基地的风采,也迅速拉近了北大基地与社会和企业的距离,为北大基地“走出去战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宗旨与北京大学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己任的理念不谋而合。5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北大基地边摸索,边实践,初步建成了具有鲜明北京大学特色的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在促进企业发展、繁荣首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相关企业、院所高校、平台兄弟单位及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在下阶段的发展与建设中,北大基地继续练好内功,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注重外在宣传与合作,以良好的形象树立服务品牌,进一步做到“内外兼修”,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条件服务平台,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和首都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

[1]黄珍东,吕先志,袁伟,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和发展的机制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13(1):44-47.

[2]本刊编辑部.2004年—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J].科技资讯,2004(17):114.

[3]周勇义.依托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创建高水平企业科技服务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20-23.

[4]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介绍[EB/OL].[2014-03-31].http://www.sdtjpt.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tjpt/s4/200905/88.html.

[5]傅正华,赵静,毛振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基地对接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8):47-51.

[6]张黎伟,周勇义,黄凯,等.整合北京大学优质科技资源 服务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53-56.

[7]周鹏,赵娇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促进高校学科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5):239.

[8]北京大学新闻网.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北大16个学科全国第一[EB/OL].[2013-2-1].http://pkunews.pku.edu.cn/2013-02/01/content_264690.htm.

[9]凌辉,张黎伟,张媛.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护国有资产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24-226.

[10]周勇义.高等学校开展科学仪器研发创新工作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3):208-210.

[11]周勇义,凌辉,张黎伟.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39-143.

[12]科技部网站.201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京开幕[EB/OL].[2013-5-19].http://www.most.gov.cn/ztzl/kjhdz/2013/hdztt2013/201305/t20130521_106002.htm.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北京大学条件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排除多余的条件
计量领域国产科学仪器验评与推广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选择合适的条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科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