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马克思民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张 凯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关切。当今中国社会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民主的探讨日益深入。对于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思考,将会给中国特色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关切,同时突显出重大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民主理论;基本特征
马克思民主理论不同于其他的民主理论,它是以全人类和全社会为着眼点,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民主理论,其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它具有着独特鲜明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同时,构建起超越资产阶级民主的新的人民民主理论体系,马克思民主理论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最初,马克思严厉地批判封建专制,认为用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是一种历史进步。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深刻性,不仅在于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积极意义,更为可贵的是,在资产阶级民主还处于初始阶段时,马克思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资产阶级民主本身。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六月起义者的失败,……表明,欧洲的问题并不是争论‘共和国还是君主国’的问题,而是别的问题。它揭示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里是表示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1]593对此,恩格斯说得更加直白:“单纯的民主制并不能消除社会的祸害。民主制的平等是空想,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不能在民主制的或整个政治的基础上进行到底。……从中必定马上会发展出一种新的要素,一种超出一切政治事物的原则。”[2]585正是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内在本质的深刻认识,马克思才把彻底民主的政治革命的要求同社会革命的要求结合起来,他说:“一般的革命——推翻现政权和废除旧关系——是政治行动。但是,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需要这种政治行动,因为它需要破坏和废除旧的东西。”[2]395这种革命,就是在政治上超越资产阶级民主的新的人民民主体制的革命。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发展和革命实践,为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构想,而尖锐地批判资产阶级民主,既贯穿于马克思民主理论构建的全过程,也贯穿于马克思民主实践的始终。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批判的同时,也建构起其新的人民民主理论体系,马克思民主理论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合理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形式性,实现了民主理论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马克思所针对的形式性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虚假性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虽然资产阶级在法律上声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相反的。他指出:“正如基督徒在天国是平等的,而在尘世则不平等一样,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社会的尘世存在中却不平等。”[2]100当然,资产阶级形式上的民主理论也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其二,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民主理论进行批判。马克思指出:空想的社会主义者诚然“看到了阶级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3]147。“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1]304但马克思也经常会把这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民主理论看作是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变形,他们都犯有形式上的错误,而偏离了其内在的实质。马克思民主理论在批判地继承了上述民主理论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实现了民主理论形式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但他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等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高度发达时才有可能实现。并且在马克思看来,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最终根据,只有在保证二者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民主的形式才会与其内涵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因此,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民主形式,必须要保证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平稳,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这时候所实现的民主,才真正是实现了人们不仅在理想中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民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实现了民主理论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
马克思坚持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原则,对人类历史上的民主理论进行了批判的继承,鲜明地提出了新的民主理论,为人们构建起一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的民主理论。这种民主理论要克服资产阶级民主的内在局限,把民主的普遍原则贯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消除政治权力的权威性和政治性,使社会成员平等地自主地参加社会管理。因而,这种民主理论全面彻底的实现,就将意味着全社会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也就意味着原来意义上形式民主的彻底消亡,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民主的开始。因此,马克思的民主理论的设想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后全球化社会的民主形式,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未来图景,这使得马克思民主理论具有鲜明的理想性。而也正是这种理想性,使马克思民主理论屡遭误解,很多批评者甚至认为马克思民主理论是与欧文、傅立叶的社会主义乌托邦设想是一致的。
美国政治学家萨托利在其代表作《民主新论》中就表现出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普遍误解。他认为,马克思“他追求的是对共同生活的最原始、最简单、田园诗般的管理方式”[4]512。萨托利认为,马克思的民主是“超级理想”(super-ideal),并认为它“就像阿拉伯凤凰一样:有目共睹,确实存在;它在哪里,无人知道”。这些误解表明了他们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理解的偏差。因为,马克思在其民主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坚持了发展论的原则:不以获得形式上的民主为满足,而要把民主原则贯彻到各个社会领域;不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民主为满足,而要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不以全民族的解放为满足,而要实现全人类共同的解放。这就决定了马克思民主理论具有历史过程性。由此可见,马克思民主理论不但具有理想性,而且还具有历史过程性,是理想性与历史过程性的统一。
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关键还在于它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影响。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民主建设的实践关切和现实引导。
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的时代价值就在于,它深刻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民主理论,并在其指导下,实现了民主建设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实现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与民主的统一,实现了民主的历史性的统一。
江泽民曾说:“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5]4而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6]257由此看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实现了对民主内涵的具体诠释,实现了对特定民主建设合理目标的真实阐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GDP产值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民主理论意义上的民主建设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
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呢?邓小平说过:“至于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比如讲普选,现在我们在基层,就是在乡、县两级和城市区一级、不设区的市一级搞直接选举,省、自治区、设区的市和中央是间接选举。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这么多,地区之间又不平衡,还有这么多民族,高层直接选举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文化素质不行。”[7]242“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不够,实行的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党今后一个长时期坚定不移的目标。但是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的区分开、把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抽象的空谈民主,那就必然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造成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彻底破坏,造成四个现代化的彻底失败。”[8]176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实质。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一个具体的范畴,他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民主思想时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因为他们都没有考虑到当时社会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条件。
不仅如此,我们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还要注意实现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民主的统一。江泽民明确指出过,要在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民主,并且他还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6]257因而,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实现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与民主的统一。
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是对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形式性与实质性相统一特征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民主理论反对单纯地强调民主的形式性,据此,他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虚假性,并且赋予资产阶级民主理论以更加深刻的理论内涵,实现了民主理论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而形式性与实质性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种制度形式。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发展水平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最终根据,只有在保证了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民主的形式才会与其内涵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因此,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民主形式必须要保证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平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这时候所实现的民主才真正是实现了人们不仅在理想中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民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统一的特征。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还继承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历史性的精髓。江泽民指出:“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而斗争。现在,我们仍然在为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行不懈努力。”[9]122同时他又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9]258由此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稳步渐进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在深刻继承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实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判断。
马克思提出,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民主形式,而且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马克思给予了资产阶级民主以合理的积极的评价。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资产阶级民主也同样会被新的民主形式所取代,并且马克思认为这种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而且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历史过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继承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历史性的精髓。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5]杨尚德.中国开放年鉴1995[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A715
A
1674-5450(2014)01-0044-03
2013-07-28
张凯(1985-),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