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尊善
设计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以对自然色彩的研究为基调,结合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提炼和概括等手段来进行艺术设计,创造艺术作品的一门课程。关于设计色彩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教学手段,很多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其中有些院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综合性院校由于认识不统一,实践不深远,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设计色彩基础课程设置体系规划缺乏科学性,教学中定位不准,目标不明,总是彷徨在纯感性的绘画色彩与写生色彩之间,很难把写生色彩和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联系起来,不能促成绘画与设计思维能力的转换。学生的色彩修养和在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大部分教师还是沉浸在传统的色彩教学体系中。虽冠之以“设计色彩”的名头,却根本无法体现“设计”之理念,与传统色彩教学无异。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单一,忽视思维创造,表现对象常常是写生几件静物或几个头像,教学观念滞后,不能很好运用多媒体教学来丰富课堂知识的信息量。创造性练习不多,为了方便教学,学生总是被千篇一律地安排描摹某一具体实物或场景,学生无法创造性地选择和表现对象,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限制,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众所周知,设计色彩课程,旨在培养当代设计所需的色彩能力,在色彩认识、理解和感受、知觉的情感条件下对色彩的驾驭能力及运用能力,对色彩的设计思维及创作意识有很高的要求。仅像传统色彩教学一样地对待设计色彩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如何进行设计色彩的教学呢?
首先,要明确设计色彩课程的本质、目的、内容及意义,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不会盲目地完全沿用传统的绘画色彩教学方法及手段。
设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设计创作能力”的教育,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其主要目的,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审美取向及艺术观点,把过去被动地模仿自然的色彩写生转变到主动地组织色彩进行创作,促使学生创新和创造力的养成。设计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表达,训练的是理性思维。
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色彩进行解构,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推移等关系,弄清色彩的冷暖、主次、对比、互补等关系,使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提高,从而培养色彩与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创造能力。对于色彩解构,我们常是对所定色彩对象的原色格局进行打散重组,对原色调重新加以调整分配,抽取原作中典型色,按设计意图在新的作品上进行有形式美感的概括、归纳和重构,重新组合带有设计倾向的新的艺术形式。在进行色彩重构练习时,要注意整体色的比例重构,色彩情调的重构以及形与色同时重构。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充分认识到色彩元素能在不同的组织结构焕发出新的色彩形象,不仅仅是指约定俗成的色彩情感,不同的搭配,使原本沉闷暗淡的颜色透出神异风采。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色彩的组合变化原理来发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学生突破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描绘,把握对自然物象色彩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针对性地、主动地在理性分析色彩变化与功能的基础上对物象的色彩进行解构与重组,从而达到自如地驾驭色彩,充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
其次,丰富教学形式,注重理性思维和艺术灵感相结合,强化设计意识与创作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出现许多弊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设计思路,这种单边的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不愿动脑,单纯地模仿教师或相关资料进行练习,缺乏创造性。另外,教师们通常会忽略设计色彩课程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不能把这两者的内容很好的整合起来。学生对色彩本质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得不到提升,不能学以致用,故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把艺术审美培养作为设计色彩教学的核心。
教师根据设计色彩课程主要内容设置典型的教学课题,系统地讲述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把设计色彩课程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色彩设计应用结合起来。
课题一,可以从调色训练开始,裁一些方形的小卡纸,要求学生在卡纸上用三原色及黑白二色,调制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色彩,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感受色彩变化中的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强化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包括材料运用,色彩运用及色彩变调训练。鼓励学生用多种色彩手段来表现肌理和质感。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色彩表达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充分自由地积累自然色彩的经验,进行提炼、归纳,侧重主观装饰色彩练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从过去被动地模仿自然过渡到主动组织画面的创作过程,并能自主地运用到设计活动中。
课题二,可以让学生进行风景写生,培养风景写生的构思,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好户外色光的变化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度,增强学生对景物之间的组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取景意识,寻找绘画亮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构图创新意识。在写生之前,教师应对风景写生中的构图、色彩、取景进行分析,结合风景大师的一些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体会自然色彩、绘画色彩之间的关系,懂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提升审美能力,开阔眼界。
课题三,进行装饰色彩的表现训练。装饰色彩与写实性色彩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及艺术家主观认识和感受,运用装饰手法对客观对象进行描绘的表现形式。它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既可抽象,也可具象地表现物象。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先要求学生立稿,再做装饰性的色彩练习 。告诉学生不要用太多的色彩去掩盖形体,色彩要统一协调。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理念,将对象简单化、平面化、几何画,摆脱环境色及光源色的影响,主要强调主观色调。教学中训练内容的设置和作业的要求要明确,运用多种色彩表现手法(如色彩分解、装饰色彩、意象色彩等)去解决训练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色彩的创造性与应用性,实现从客观色彩到主观色彩、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如在纸杯、纸扇等实用器物、单色鞋、塑料、石膏等物体上表现色彩,感受不同材质色彩的立体效果,这种课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享受“体验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填鸭式”“灌输式”这种单边的教学模式只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通过讲解色彩设计在专业设计中的作用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学生通过有序的训练对设计色彩的表述有自己的想法,老师通过听取学生的自由表达,得到教学反馈。在讨论中有意识地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补充,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设计理论书籍及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摆放静物时,多选择一些装饰性强的以立、倒、卧等各种形式的物体进行随机摆放,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静物,甚至可以自由地搭配,组合静物,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或将一个具体的物象抽象化,形成新的形式。老师适时地讲解一些抽象派画家,如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让学生明白从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通过创意,可以将具体的物体完全产生变化,甚至变得面目全非。鼓励学生借助物体任意想象,教师在旁边不断启发学生对物体大胆嫁接、变异,形成不同形态。这样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物体具象到抽象的蜕变,教师也能在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教学相长。
对于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应该是要重视的,一定要给每个学生的练习加以评价。把所有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搜集起来,通常是做完练习就讲解。把练习放置在教室地面上(名字都要求写于背面,以免影响作品的评判),先让学生自己选出本班同学的优秀作品,大概20%左右。自己认为不错的也可以毛遂自荐,并说明作品优秀的理由。为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再把其中较弱的也提取出来(当然学生不知道练习是谁的,以免自尊心受挫),分析失败原因。学生互评完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出异议,再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过程,学生逐渐认识到作品的优劣评判,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势及不足。虽然这样的评判手段要有一定的时间,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这个过程自信心不断得到提升,较弱的也会暗暗努力,中间的一部分也能从中学到好的表现技法及色彩表达。这种评价方法,学生不会懒散,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设计专业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相关的设计专业老师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大部分综合院校的设计色彩老师都是绘画专业出身,仍沿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绘画教学相差无几,甚至完全一致。相对而言,这类教师往往对设计色彩课程中的“设计”涉及不够,造成设计色彩的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脱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开发,所以尽量任用一些设计专业出身的老师来传授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这些老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设计经验,授课内容与设计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方向,知道该去做什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渗入现场教学,将教学与当地一些企业及项目结合起来,到现场去体验实际应用情况,到服装市场进行现场分析和教学,到商场去解读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另外,毕竟设计色彩课程是一门新课程,不管是哪类老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去上好这门课,在授课之前必定要做很多功课,甚至可以到一些这方面做得好的美院去进行短期学习,学习一些优秀经验,借鉴到自己的课程传授中。平时也得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综合能力,否则,很难胜任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的教学。
研究设计色彩教学方法要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综合院校设计色彩的改革和实践还在艰苦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断积累,开拓创新,以期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与设计活动接轨,使其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设计”与“色彩”有机结合,培养出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