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笠
(浙江财经大学 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贯彻实施,在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国家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应当起到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同时,高校想要在教学质量上水平、上台阶,须紧紧围绕实践教学的跨越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软硬件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承担了改革的职能与重任,是现代大学推行素质教育和内涵式发展的载体。
当前,需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验教学改革是重点方向之一。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直接导致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这种现象不符合学习认知发展的规律。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本身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的概念,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实验教学既是科学实践,又是教育实践,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一个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实验教学地位,将其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上考量是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此背景下产生并赋予了重要使命[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即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吸引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和科学研究。要把学科竞赛作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学习。打造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注重个性化学习进程和策略,通过学科竞赛真正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强调应用,面向具体工程实践;要高度契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要主动适应和规范化支持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集体参与的科技活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在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竞赛可以挖掘优秀学生,巩固理论教学,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为学科竞赛的宽泛和不设限,对学生主体角色的培养意义非凡[2]。通过竞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默契配合的精神品质,对发挥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起到了促进和催化作用,是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结合“以赛促学”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实时调整学习状态和目标进度,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力、风格、学习目标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学科竞赛在教学管理模式、师生互动演绎、对知识内涵的感悟方面,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本体研究及所承载使命要放大,当抛开芜杂表象回归学习的本质时,要以人性发展为本,素质能力提升为基础,要把握教育的规律性,重视知行相须,重视理论与实践两者关系中所隐含的适应性与不变性,明确树立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向和觉悟之路,致知与践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做到知行兼举统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当体现知识理论体系构建和强化实践活动的统筹协同,做到观念性和物质性的统一,如果脱离实际而泛讲理论,学生步入社会后会有“知易行难”的感觉。学科竞赛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将理论辐射扩散到实践环节中,真正实现“行是知之成”。
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主动把握机遇、拓展实践教学改革深度的战略举措,目的是培养具有视野开阔、通晓实践规则、与社会经济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具备个性充分发展、学识广泛、宽口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的时代特征。由此可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依据。再结合学科竞赛培养模式,打破学生的均匀有序的平衡态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意识,调整思维定势,突破惯例,呈现崭新思维过程并获得建树。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统筹兼顾多层次化的实验教学目标,总结反思,让创新意识不断升华,通过学习过程曲折化达到思维的非线性化,为发展学生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考虑功能复合性和可扩展性,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生态型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应该承载科研的严谨和对未知的探寻,承载学生求知求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教是一个导的过程,学是一个纳的过程,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形成教学相长的生态圈意义重大。就其微观领域中的实验教学各要素而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平台和基础,学生是核心主体,教师是组织主导,实验室文化所凝练的大学精神是支撑,通过各要素间的影响和作用,实现良性互动耦合[3]。在和谐的教学生态圈里,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自选择性,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实验教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学风,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自主探索,潜心专研,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并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实验教学成果价值。
建设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滞后,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培养模式多元化、个性化前提下,重视知识的交叉融合,符合大众化教育强调的通才培养。要关注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只以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更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发现;而要把学科竞赛思想融入日常实验教学中,既有操作层面的实战辅导,也包括高层次的综合创新训练。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学科竞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学科竞赛把创新作为内在驱动力。通过日积月累,可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拓展和延续比赛精神。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方面具有前瞻性,实现人才培养跨学科领域资源整合,以此为主线贯穿培养过程,保持创新研究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人格魅力上相互融合,寻求最合理的张力[4]。
建立面向学科竞赛实验教学体系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科竞赛的题目和方案普遍代表学术前沿,具有综合创新和前沿性的特征,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同时兼顾实验教学架构的整体性和全局观,对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要贯穿学科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发展趋势以及教学生态圈、教学双边关系,既要面向通识教育和专业训练,也要鼓励创新建设模式,避免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既要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延伸,也要摆脱机械的认知观和刻板的习惯,做到特色和规范的高度契合,处理好创新示范与基础协同的关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路径需要用多维视角来解读,涉及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如果学生仅局限于理论表象,那么认知结构肯定是简单、零碎的,要达到人才培养和学习发展的目标,学生获得素质提升的方法与能力很重要,需要多维视角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重构,挖掘潜力,结合实践手段将社会传承的理论知识和转化为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体现出时代性,自觉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改革创新的自觉性,社会需求在发生改变,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要体现出精细化、个性化特征。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也要务实求新,探索新模式,共谋新发展,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高校面临的课题是如何立足人才培养实际,迎接社会的挑战,使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做到良性互动。传统的理论教学有其局限性,在惯性运行中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社会实践相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应该摒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学生顺利融合社会的缓冲区,为增强实践能力做好铺垫,本质上是要以实践为支撑,以能力培养为基石,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体现社会性价值的标志之一,把社会认可作为重要衡量标准[5]。
实验室文化属性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大有所为,实验室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上层次、上水平发展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校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实验室是培养学术氛围的良好平台,而学术氛围的形成与营造,对大学精神的文化传承,建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意义非凡。
实验室文化是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化积淀对形成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价值取向有不可替代作用,能够触发所有成员的行为共鸣,产生从众化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向力和影响力,不断强化成员间的归属感,保持彼此间的认同合作,并激励所有成员在践行中持续发展。实验室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渲染演绎后充满教育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强制性约束,实验室文化营造兼容并举的宽松研究环境和强烈的团队氛围,使实验室充满活力与自信[6]。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构建锐意进取的实验室文化功能。实验室文化蕴藏着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智力因素和精神动力的集成,实验室文化的核心特质是精神支撑,是对行为的规范和意志的激励,一经形成,具有稳定融合和感染力的深厚底蕴,对固化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规则体系有指导意义。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个动态过程,具备大学文化的客观属性,突出典型人文特征和多元化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并凝练出内生品格与特质,保持良好治学环境,抓好学风和研风,树立坚韧与严谨谦和的学习理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后续的实践环节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从微观上理解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务,即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并立足于学习的本质,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程,形成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辩证看待学习的有限性和不完满性,需要通过实践来融会贯通,在学无止境的道路上创新思维,保持奋进不息的学习动力[7]。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思想意识多元化,渴望在开放式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实践。面向学科竞赛的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性转型,实验教学改革也应该顺势而为,尝试新型任务驱动与行为导向的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程构架,侧重学生自主性和分析性学习,注重探究学习心理,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促进实验教学良性循环,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战略定位要准确,宗旨其一是加强实践教育。教育实践是社会生活永恒和普遍的活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机遇期内必然要求实施创新培养发展战略,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并在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主力作用,通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更有生命力,教育示范的功能责无旁贷;其二是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方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实验教学内容零散孤立的状况要予以改进,重构实验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群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项目,组成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系统科学的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集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促进学生学以致用[8]。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并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在学生体验、教学价值、社会认可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推进人才内涵发展和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层次提高的趋势突显,能力单一的基础性人才已经不能适应需要,能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实践问题的人才得到青睐,研究型、创新型复合人才成为培养目标[9]。同时,学科竞赛要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本职能要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区别侧重点,为学生提供崭新认识社会的视角,在亲历实证下完成从初级向高级发展,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提高。高校要长期坚持以学科竞赛为引领,根据每个教育阶段的不同特色,实行差异化培养,将人才培养层次高移带来的知识框架宽口径、创新协同发展的思想会贯穿其中。
(
)
[1]夏有为.建设教学实验室的“国家队”:读《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35-338.
[2]蒋西明.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室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1-34.
[3]宋晓云.基于智力生态系统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34-37.
[4]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5]张晓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状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85-88,161.
[6]廖晓莲,邬克彬,苏丁丁.农业高校实验室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404-407.
[7]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5-7.
[8]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129-132.
[9]张勤.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问题探讨:基于浙江省高教园区高校实验室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8(8):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