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现状与管理对策

2014-04-10 13:20:11叶心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环境大学生教育

叶心荣

(韶关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现状与管理对策

叶心荣

(韶关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自组织群体依托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这赋予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新内容、新形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现状及特点,探索自组织管理的新思路,以提高自组织管理的实效性.

新媒体;大学生;自组织;管理对策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它是指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以一种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等[1].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普及,以智能网络为宣传阵地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方式,发展迅速.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基于智能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自发成立的学习、生活、情感交流圈迅速壮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及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现状概述

大学生自组织是指既没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不具备法人资格,也没在学校相关部门登记备案,由大学生群体根据兴趣爱好或利益需求的共性,自发成立、发展、运作的学生组织[2].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以虚拟身份利用新兴媒体,特别是智能网络平台,在组织人的召集下,自发组建群体组织,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共享.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组织形态:(1)实体组织的网络虚拟化,如建立社团、年级、班级的qq群、飞信群等;(2)利用一些专业网站的平台,如韶大树洞,组建虚拟社区、俱乐部等;(3)建立的专属数字杂志,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等;(4)利用微博、微信等智能网络、软件建立的微社团、微圈子等.

根据2005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参加了校内社团的大学生占59.7%,而且人均参与的社团数1.8个;同时,有14%的大学生参加了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网络社团数为1.99个[3].目前,高校学生中参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组织更踊跃.笔者以韶关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对311名在校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底,有加入或创建过网络自组织经历的受访者高达99%,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至少加入了一个主题群.随着智能手机及智能网络的普及,校园微博社区、微信圈等日趋流行,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使用智能手机,并参与或加入了各类自组织网络群,例如腾讯、百度等.同时,关于当前大学生参与的网络自组织群的动因,笔者也进行了调查,98%的大学生自组织网络群是始于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利益需求自主创建的.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自组织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网络群是信息社会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具有兴趣需求相似、组织凝聚力强、组员种类多样、交流及时机动、引导管理困难、虚拟性和流动性强等特性.因而,它的建立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深远且复杂的,其影响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面性[4].

2.1 积极影响

(1)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更强,大学生自组织提供了媒介交流平台.新媒体能对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提供对等交流的平台,让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成为信息渠道,表达主体意见,这种互动性为大学生自组织提供优质交流平台.尤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主客体的隔膜变小,交流互动更强,增强了工作覆盖面和渗透力.

(2)新媒体具有灵活性与即时性的特点,使大学生自组织交流学习更加便捷.尤其是智能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大学生可以网罗到世界各地资讯信息,灵动地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新媒体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新媒体传递的海量信息,开阔了视野,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自组织成员可以即时交流沟通,共享文化科技信息,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畅所欲言,相互学习.

(3)新媒体的媒介功能使高校对大学生自组织的教育更加有效.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技术更新,新媒体是一种传播交流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高级工具.它的在线教育功能十分强大,影响渗透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习惯、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自组织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满足了青年组织的自发性、民主性,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张扬,符合大学生心理特性.同时,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科学文化知识高地,更应该利用新媒体的媒介功能,广泛介入大学生自组织的教育引导[5].

2.2 消极影响

(1)大学生自组织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成为隐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自由性,使得内容良莠不齐的信息都能够快速传播,进而影响辨别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自组织群体是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由个人自发成立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把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偏激情绪凝聚,进而对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隐患.

(2)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它所提供的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大学生自组织成员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中生存,不受特定的物质水平、时间和空间位置的诸多约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学生的言论自由.但由于缺乏时空和道德的约束,若利用不当,其虚拟性有时会影响大学生自组织成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相混淆乃至脱节.例如,有一部分沉湎于网络虚拟交往的大学生,网瘾渐增,长此以往各类心理问题逐渐增加,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技能下降甚至引发道德滑坡.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具有隐秘性,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大学生自组织是民间无序组织,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无制度约束,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易扩大化,自组织的成立非常便捷,且非常隐秘,这使得高校的监督、管理难以开展.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管理的新思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自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中发[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管理工作中应主动占领新媒体高地,采取积极的管理引导方式.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管理应该结合新媒体特点和自组织特点,借助新媒体的媒介功能来实现[6].

3.1 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自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

高校应建设好校园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主动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通过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动适应学生需求,广泛吸引青年大学生,使大学生拥有信息共享、学习交流、和素质提升的有效网络教育平台,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

3.2 加强高校与新媒体服务平台企业的合作

新媒体服务平台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成员,需具备社会责任感,有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责任,而高校学生是新思潮、新事物的前沿受众,是新媒体平台的重要使用者,因此,高校与新媒体服务平台企业的合作即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共赢互利的需要.据了解,部分主流媒体不仅为高校青年自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还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组织建设.高校应主动与中国移动、新浪、腾讯等主流新媒体服务平台企业建立良性互动,借用主流媒体在高校学生自组织建设中的技术力量,将隐藏于虚拟社区的网络自组织纳入到学校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自组织健康发展.

3.3搭建实体大学生组织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的良性互动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实体大学生组织和新媒体环境下自组织各自的优势及特点,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如: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主动深入青年大学生自组织中,发挥组织管理及政治理论优势,开辟新媒体宣传平台,借鉴自组织发展的优势经验,提升组织影响力与号召力;网络自组织需提升内涵建设,主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大学生提供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建设的精神食粮,应借鉴党团组织的正确导向力,实现自我良性发展.高校应以新媒体为媒介平台,加强传统组织与自组织的交流互动,正确引导自组织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在经费、考核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努力打造符合时代主流精神的品牌自组织项目,影响并带动其他自组织自我管理建设.

3.4 根据自组织类型,合理选配优质专业导师

积极引导“线上”活动,组织“线下”活动,丰富自组织内涵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的自组织不断充实自我内涵,需要有熟悉新媒体技术、有学术造诣、有人格魅力、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教师加入大学生自组织的建设中,对网络自组织“线上”的学习、生活、素质修养、价值取向等方面活动能予以全方面的指导,同时,对网络自组织“线下”开展积极向上的学习交流活动能提供技术及物质支持,可有效降低自发组织活动的盲目性及社会问题的发生几率,进而丰富自组织内涵建设.

3.5 建立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健全自组织评价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表明它的存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新事物的产生、发展,我们正视它的存在和发展.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中采取主动、积极的策略,建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有效监控的体系,让大学生自组织在社会的有效监督下,健康成长.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自组织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关注与参与,应综合考虑进行统筹协调,才能保障其发挥管理教育的实效作用.高校应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组织的管理教育中占领先机,深入思考科学管理的新办法,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必要作用.

[1]杨状振.中国新媒体理论研究发展报告[J].现代视听,2009(5):11-16.

[2]董悦,李凌云,唐洁秋.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3):5-12.

[3]佚名.59.7%的大学生参加校内社团[EB/OL].(2005-05-02)[2014-02-2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5/02/ content_2906286.htm.

[4]全晓松,马会琼.高校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的管理[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0-42.

[5]何国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9):10-11.

[6]李生,孙志爽.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华章,2013(19):127,211.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wmedia environment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organization

YE Xin-r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era,campus self-organ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it gives new contents and forms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and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ampu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self-organiz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the article explores new ideas of self-organization management,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new media;college students;self-organization;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G647

:A

:1007-5348(2014)08-0098-03

(责任编辑:李 婉)

2014-05-08

叶心荣(1982-),男,广东南雄人,韶关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环境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