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诚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佛家“转识成智”的借鉴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蒋雪诚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转识成智”是我们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都需要的一种智慧,认识和了解它的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转识成智”有三个重要途径,即积累知识、自我修养和实践:积累知识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基础,自我修养是实现“转识成智”的桥梁,实践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哲学。
“转识成智”;自我修养;学习方法
“转识成智”一词来自佛教,在佛教的教义中,“识”和“智”是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代表人们理解世界的两种不同境界,具“识”与具“智”分别成就两类人——“世间人”和“出世间人”。根据佛学词典的解释,“识”主要指精神主体对对象进行分析、分类而产生的认知;而“智”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别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也叫“智慧”。佛教认为,诸佛、菩萨有佛智,俗人有俗智,要让俗人具有佛智而成为佛,就必须通过“转识成智”,把世俗的认识转化成真正的智慧。
“转识成智”在佛教教义中充满了宗教主义的色彩,但是,它在强调意识活动的层次性,以及意识活动由染到净、由迷到悟的转变时,实际上就向我们揭示了意识活动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通过赋予“识”和“智”以全新内涵,把它从佛教教义发展为反映人的意识活动从知识向智慧转化的哲学范畴,从而进一步把它从传统的哲学范畴发展为展现人的意识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转向对主体生存智慧的哲学命题。
“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知识?关于知识问题,它既是事实问题,也是价值问题;既是逻辑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既是绝对的问题,也是相对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无法得出绝对的“什么是知识”,只能知道相对的“知识是什么”。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每个人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于知识的基本内涵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人类思想或认识的结果和成果”。
知识的基本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第一,知识是动态的、社会的和历史的。知识是一定历史时期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知识是人思想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其中,思想活动占主导地位,实践活动是在它的支配或影响下进行。同时,实践活动又反过来制约着思想活动,成为思想活动进行的基础。第三,知识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统一。其中,精神产品居于主导地位,物质产品主要是它的物化形式。第四,知识越来越向加速、裂变、飞跃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复杂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智”就是指智慧。关于什么是智慧,这是一个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因为“智慧”它本身就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充满着神秘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饱含着或然性和灵活性。智慧在本质上是难以分析与量化的,它是综合而深邃的。从广义的智慧观出发,智慧主要是指人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同时它更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中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的积极审视与观照,最重要的是对于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和生存方式。
大体来说,智慧的特征有三个:第一,智慧是指向人的实践能力或实际本领的,智慧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与现实的困难,智慧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第二,智慧是指向人的明智的、良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话来理解就是:智慧与知识是不同的,智慧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明确地指导人生的能力。第三,智慧是指向人的主体性、价值性、自觉性、自由性等人的“类本质”特征的,因为智慧的道路是通向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解放的。
知识与智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备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知识是人生的基本材料,智慧则是明智地运用这些材料去获取人生幸福的能力或本领。第二,把两者比较来看,知识更加具有外在的、客观的、被动的属性;而智慧则更加具有内在的、主观的、主动的属性。第三,知识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主要侧重于物理世界、事实世界和现实世界;而智慧不仅关注于这些方面,同时还注重价值世界、心理世界和未来世界。智慧在本质上是精神性的,同时又是探索性或是指向未来的。
其次,知识与智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二者是一个共同体,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第一,在历史或语义上,知识与智慧曾是不分彼此、浑然一体的。如在古希腊哲学中,智慧是知识的最高形态;而在中国则有“旧知即为智”的说法。第二,知识与智慧虽作为一对“矛盾体”而存在,但是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对立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历史的。第三,知识与智慧总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朝向对方转化。由此可见,“转识成智”是当代知识与智慧辩证统一的必然走向。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而智慧则把人们引向更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那么怎样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实现“转识成智”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积累知识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基础
从上文我们知道,知识是智慧的基础,要想转识成智首先就要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也就是说,转识的前提是要“有识”可以转,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认识都没有的话也就无所谓转的问题,所以转识首先就是一个从“无识”到“有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那么,怎么样才能积累知识呢?对于知识的积累首先要乐在其中,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把学习知识当成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并且孜孜不倦地渴望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把学习知识只是看成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并让这些知识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而不是转瞬即逝。其次,知识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就可以因人而异,有多种选择。我们经常说实践出真知,我们从实践中可以获取直接的知识,但是,自身实践范围毕竟有限,我们还可以从书本以及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所以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是能够获得知识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管是阅历丰富的老者还是青春稚嫩的小孩,他们的身上同样也有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的人生知识,所以,我们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乐于去学习去探索,你就会积累起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
(二)自我修养是实现“转识成智”的桥梁
知识不能永远只处在积累阶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出现一个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问题。这里的关键就是“转”,“转”的中介和桥梁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知识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也就是知识转化为德行的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就是知、情、意、信、行逐渐实现的过程。任何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行动,并成为一种习惯。教育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使人成为人,使人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所以积累知识与提高自我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不会自己自发地完成,它需要通过人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来实现。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利实现“转”,那么这个人就只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达不到智慧的层次,那么他所掌握和储存的知识也就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实现最大的价值。智慧的奥妙不在于对事物进行分散的描述性陈述,而在于整体性的契悟。智慧的获得也不在于对客观实在的把握,而在于对知识的反思所形成的融会贯通和体悟。当我们获取大量知识的时候,要学会从这些知识中去观察,去思考,去领悟,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分析后,逐渐地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变成自己的个人修养。
(三)实践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
“转识成智”的一般含义就是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应转化为生活和生存的智慧,尤其是转化为他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服务的智慧。知识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想把知识转化成生活和生存的智慧,变成为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服务的工具,就必须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产、工作等活动中去。对知识的追求如果脱离了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就会变成经院哲学。一个人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要把它变成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把他所学的知识融合到他的生命和生活当中,他才是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读书,有的人读成了学者,有的人却读成了“书呆子”;同样是行走,有的人行成了智者,有的人行成了“流浪汉”。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能从书本的字里行间看到潜在的东西,能从世界这本大书中学到书本没有的东西,同时也能悟到许多人眼里有、心里有的东西,并懂得在实践中如何去做。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要把自己所积累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这些知识变成我们的个人修养,成为我们的一种人格魅力或品德,成为我们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次或者两次的“顿悟”,就必须要实践。这种智慧是不断培养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实践、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离的,否则不但无用,而且危险。我们党现在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把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知识和理念转化为为人民服务和谋利益的实际行动的最佳例证。我们所要学习的群众路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不仅仅是我们党的一个指导思想,也不仅仅是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的力量:对于广大的学生党员来说,就是要自觉学习知识,掌握好为人民服务和建设祖国的本领;对于老师们来说,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搞好学术研究,同时指导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尽心尽力地培养好祖国的接班人;而对于广大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做好人民的公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等等。只有我们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群众路线学习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党在“转识成智”道路上的一大飞跃。
[1]陈新汉.“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靖国平.“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3]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4).
[4]吴式颖.外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4).
[5]冯契.智慧的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王友才)
B948
A
2095—7416(2014)01—0130—03
2013-10-28
蒋雪诚(1988-),女,湖南永州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