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姣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北京 100024)
伊朗核问题的“心酸”与“无奈”
——伊朗发展“核”的原因分析
谢姣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北京 100024)
伊朗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多年来为了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同它的西方盟友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政治孤立和战争威胁,国际社会对其更是“严防死守”。然而由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体制本身的缺陷,美国和安理会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使得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深。加之出于对能源安全、民族自尊心等方面的考虑,伊朗一直强调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伊朗走上拥核这条路有其深刻的缘由。
伊朗核问题;地缘安全;经济制裁;安全战略
伊朗拥有悠久的灿烂文明,自古代就在西亚中东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伊朗拥有7260万人口,国土面积达164.5万平方公里,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1]总体来看,现在的伊朗似乎已经具备扮演地区大国角色的实力,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伊朗发现走诸如科技兴国这样的道路已经满足不了其想要快速崛起的欲望,再加上对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的担忧和不满,伊朗在各种反对、唾骂甚至制止中毅然决然地在拥核这条路上踽踽独行。
(一)能源不足、安全缺失的国内因素
1.国家能源需求
伊朗盛产石油、天然气,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藏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藏国。但是,伊朗现阶段的油气产量不论是和本国油气储量相比,还是和其他的油气大国(包括一些探明储量远远不如它的国家)相比,都显得偏少。伊朗目前的石油年产量约为2亿吨,天然气产量约为0.09905万亿立方米。由于天然气产量偏低,伊朗还需要进口天然气。这样的产量使得伊朗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都很高。[2]
伊朗的现状是:由于石油收入增加而促进经济形势好转、人口快速增长、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能源价格偏低,伊朗能源消费量迅速增长。伊朗现在的电力供应量是3100万千瓦,远低于伊朗国内需求量,而据预测2020年伊朗的电力需求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到9000万千瓦左右。[3]
面对这样的能源困境,伊朗寻求发展核电来缓解。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经济支柱,利用核能发电可以有效替代石油作为发电原料,从而有利于伊朗的石油出口及其国民经济增长。其次,有伊朗官员宣称核电更便宜,石油天然气发电的成本是核电成本的6倍。随着铀矿在伊朗的发现,伊朗核电成本降低。再次,发展核电也有利于减少石油消费对本国环境的破坏。
2.国家安全考虑
自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伊朗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以来,伊朗的国家安全一直受到各方威胁。由于伊朗的特殊地缘位置,伊斯兰政权一直受到美国的孤立、削弱乃至颠覆,美国渴望重新扶植亲美政权以加强其在中东的势力渗透。中东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以色列一直视伊朗为死敌,试图削弱伊朗实力独霸中东,时常以武力相威胁,伊朗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挑衅。而核武器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具杀伤性的武器,无论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还是出于对抗美国的需要,还是出于争当波斯湾第一强国的雄心,获得核武器对于伊朗来说都是一种绝对的诱惑。
3.民族自尊心
伊朗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伊斯兰大国,在历史上长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强国,建立过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波斯帝国,其创立的索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古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和辉煌的帝国统治使伊朗人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国情结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伊朗人。拥有如此璀璨历史的伊朗人,当然不甘心在新时代落伍。不论其宗教和政治信仰,“大国梦”是所有伊朗人的共同追求。而核武器是实现大国地位的重要保障,伊朗的死对头以色列已经在美国的“呵护”下成为了事实上的拥核国家,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相继步入拥核国家的行列。于是拥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伊朗迫切想要打破这种不利处境,努力试图跻身于拥核国家的行列。
(二)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地缘因素
1.以色列与伊朗的安全困境无法破除
以色列是伊朗的中东宿敌,内贾德曾爆出惊人言论,宣称要让以色列从地图上彻底消失。然而,以色列在美国的“掩护”和“照顾”下成为了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实际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伊朗仍旧受到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这就使得伊斯兰国家在与以色列的博弈中处于劣势,伊朗希望借助于拥有核技术来扭转在伊、以对峙中的不利地位。
2.“钳型”封锁进一步加重伊朗的安全危机
伊朗北接里海、南邻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属于中东国家。东边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西面与土耳其、伊拉克接壤。[4]从地缘政治上来看,美国在本世纪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高加索、中亚和中东其他地区建立的军事基地,已经对伊朗形成了一种左右夹击的“钳型”态势,使得伊朗的地缘安全环境急剧恶化。[5]伊朗需要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来改变这种钳形困境。
(三)霸权当道、咄咄逼人的美国因素
美国与伊朗的长期敌对是迫使伊朗坚决拥核的根本因素。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霍梅尼政权推翻了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的巴列维王朝,自此之后,美国对伊朗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并试图改变推翻伊朗现政权,扶持亲美力量掌权。而以精神领袖为首脑的伊朗政府不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强烈而且民族主义高涨,对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排斥的政策,试图把美国的势力赶出中东地区。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的经济和军事势力被大大削弱,而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渗透。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这支世界军队提升了其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形象,更理所当然地加强了其在阿拉伯国家的军事部署。美国的咄咄逼人态势和它在西亚势力的增长,使伊朗的地区威信大大降低,在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更加孤立和无助。实现本国的战略目的是伊朗选择的一种战略,虽然未必是最好的,但对伊朗来说确实是摆脱困境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一)体制缺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本身存在局限性
现存的核不扩散机制核心是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一系列有关核裁军并且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然而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对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存在歧视性;无核缔约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国际核查监督机制的公平性受到质疑,缺乏一个公正有力的机构来保障执行,同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难以解决非国家实体的核扩散问题,无法阻止地下核交易。其中,核技术和关键的核设备具有军民两用性,难以监督和区分。但现行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并没有就此制定严格的限制措施。伊朗一直宣称拥有“和平开发核能”的权利,利用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博弈所产生的掣肘空隙,多年来在核问题上与欧美等国展开了一场“与虎谋皮”的战略游戏。
(二)信任危机:阻碍对伊朗“双轨”战略的有效发挥
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之一,根据条约规定承诺不发展核武器。国际社会认为为了证明伊朗开发核能的和平目的,伊朗必须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随时检查监督其国内的所有核设施。而伊朗在核问题上总是与大国们讨价还价,时而乖巧得一度让西方国家看到了希望,时而态度强硬到让西方国家想要以武力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轻易相信伊朗的态度,伊朗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西方国家的承诺。双方的这种信任危机,严重阻碍了对伊朗双轨战略的有效发挥。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条款中只要求伊朗、朝鲜这些试图拥核的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努力,却并不能够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如果美国想要促使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必须首先承诺向伊朗提供安全保障,而这些保障包括不试图颠覆伊朗现政权,不干涉其内政,以及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三)外交突围:伊朗进行全方位外交以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孤立
随着国际社会对伊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愈来愈严厉制裁,伊朗面临着愈加严厉的形势。但是伊朗依然态度强硬,一方面加强军事准备和军事演练,展示其军心、军备,表现出保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和不畏强敌、敢于决战决胜的气势;另一方面则充分借助其地缘、能源乃至宗教方面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增强其联合抗美的实力。伊朗积极开展周边外交,谋求扩大地区影响力,积极发展同邻国的外交。其次,伊朗积极发展与东亚国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同中国、日本、印度、韩国、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伊朗还积极与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开展合作。同时,随着2011年西方国家对伊朗制裁的加深,伊朗加强了与印度的油气合作。[6]
(四)地理优势:伊朗的石油地位和对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
伊朗作为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在全球石油供应中的处于重要地位,对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有着重要的影响。统计资料表明,如果油价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那么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0.7个百分点。如果油价每桶突破100美元,那么很可能直接导致世界经济新的衰退期的降临。这是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都无法承受的。[7]所以伊朗这张“石油牌”在当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原油供应前景普遍信心不振的状态下,拥有巨大的威慑作用。而伊朗也打算好好利用它的“石油武器”在国际事务中谋求更多的话语权。
霍尔木兹海峡连接着波斯湾和印度洋,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又被誉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而伊朗与阿曼分别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两侧,该海峡平均宽度只有70公里,最窄处大约40公里。伊朗自身已有封锁海峡的能力,如果再联合阿曼其效果更加明显。霍尔木兹海峡是海湾地区70%以上石油外运的咽喉要道,一旦它被彻底封锁无异于斩断了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国家的生命线。所以西方国家对此都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
(五)标准不一:美国的“双重标准”严重降低了制裁的合理性
美国和安理会在核问题上一直执行“双重标准”,一方面在美国的默许下以色列装备着核弹头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国际社会对此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还为印度核问题制造了奇怪的说法,称印度是通过“合法途径”成为拥有核武器国家。另一方面,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的伊朗被指责试图通过“非法途径”制造核武器,并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制裁。另外,美国现行法律规定:美国政府不得向尚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转让核技术。而根据美、印签署的协议,美国却承诺向印度提供核燃料,以帮助印度解决能源问题。伊朗对美国的这种“双重标准”强烈不满,所以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制度下国际社会的制裁,制裁的合理性也受到质疑。
由于核武器技术与和平利用核能之间存在关联性,更由于核武器在大规模杀伤性上的威慑,伊朗不是第一个,也将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发展核能道路上出现问题的国家。因此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办法,将成为未来一些试图发展核技术国家的范式。各国应当将伊朗核问题作为防止核不扩散的范式来处理,而不能作为各国在中东政策的一部分甚至是筹码来处理。
伊朗核问题是长期以来国际格局变化、国家利益重组的结果,由于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从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就试图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我们似乎再次看到了中东和平的曙光,但是伊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已经根深蒂固,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也阻碍着消除伊朗核材料的进程,因此我们不能期待伊朗核问题一蹴而就。伊朗核问题必然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期待这个缓慢过程能够和平地进行。
[1]外交部.伊朗国家概况[EB/OL].[2010-06-23]. 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 40/.
[2][3]王海滨.能源安全视野中的伊朗核问题[J].西亚北非,2010(2).
[4]王京烈.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缘政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4).
[5]田斌.伊朗核制裁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32.
[6]赵青海.核阴影下的伊朗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09,(1).
[7]朱峰.伊朗核问题剖析[J].和平与发展季刊,2006 (2).
(责任编辑:王友才)
D815.2
A
2095—7416(2014)01—0107—03
2013-10-29
谢姣(1989-),女,四川绵阳人,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12级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