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书学史研究综述

2014-04-10 12:22渠斐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家辞典辞书

渠斐斐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汉语辞书学史研究综述

渠斐斐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在辞书学科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的过程中,在我国由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今汉语辞书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摸查、梳理与述评,对已有的辞书理论资源进行综述整理,此举对辞书学学术史梳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辞书学科;汉语辞书;辞书理论史

当前,辞书编纂与辞书研究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其跨学科的交叉性以及本体特征日益彰显,在操作理论、编纂实践等方面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学科独立性。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有系统的学术研究。如果缺少足够的理论高度、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只有大量的辞书编纂实践,那么很难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完全可以将辞书学作为应用词汇学的应用成果研究。在辞书学科独立以及我国有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汉语辞书学史的发展演变情况。

我国对于辞书学史的研究在80年代以后随着辞书事业的逐渐繁荣才日益受到重视。辞书学界先后出版了多部相关专著,其中代表性的有刘叶秋的《中国字典史略》(中华书局,1983),林玉山的《中国辞书编纂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以及雍合明、罗振跃等合著的《中国辞书史论》(中华书局,2006)等。除此之外,以《辞书研究》为先行军的相关辞书期刊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与专著不同,这方面论文着重阐述的是对于近现代及当代辞书学史的研究。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有些研究横跨百年,代表性的有陈庆武、林玉山的《20世纪的中国辞书研究》,张相明、彭敬的《20世纪中国辞典学理论发展探析》,林玉山的《20世纪的中国辞书》。有些则只侧重于辞书学史研究的某一个历史阶段,代表性的文章有邹酆的《中国现代词典学的萌芽——“五四”时期词典理论评述》、《中国现代词典学的初步形成》、《中国现代词典学的系统化——改革开放时期词典理论概述》,周荐、杨世铁的《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周荐的《汉语辞书研究的热点与展望》等。限于论文的篇幅,他们大多只是研究辞书理论史中的一个学术热点,而并没有形成线和面的梳理和描写。

下面我们以这些著作和论文为研究对象,简单剖析一下传统辞书学史研究的模式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下这些研究的特点,探究其不足之处,力求以不足求突破,为辞书学史的研究开辟一种新的方式和途径。

先以专著为例:刘叶秋的《中国字典史略》起自战国、秦汉的《史籀》、《急救》,下至近代的《辞源》、《辞海》,以时间先后为次第,系统介绍了我国字书起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这一著作填补了我国汉语语文词典发展史研究上的空白,在我国辞书学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创新点在于打破长期以来以字典、词典、韵书三种辞书类型齐头并叙的传统,将汉语辞书史划分为萌芽奠定期——战国、秦汉,继承演变期——魏晋南北朝,建设与发展期——唐、宋、元,进化与发展期——明清,演变与改革期——近代五个时期,并将韵书作为特殊的类别单列一章陈述其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这种以历史分期来展开全书论述的方式更加贴合辞书史的性质,但是缺少对现当代的辞书编纂情况的研究[1]。林玉山的《中国辞书编纂史略》对中国的辞书编纂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囊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历史阶段,评述较为具体、系统。雍合明、罗振跃等合著的《中国辞典史论》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学术等背景将汉语辞典的历史划分为萌芽与开创——西周至两汉,探索与建设——魏晋至元朝,沿革与成形——明朝至清朝,沉寂与兴盛——20世纪四个时期,并对每一时期辞典类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并且突破了以往此类专著重具体辞书的评论,轻视或忽略辞书学理论研究成果积累的缺点,在对具体辞书进行评论后,注重对宏观理论的概括,构建起了一个完整连贯的辞书学史研究体系。

从论文来看,就研究内容上说,有学者从整体上探究汉语辞书学理论研究的特点、热点及不足等。周荐、杨世铁(2009)主要以《辞书研究》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辞书学理论研究的8个热点问题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张相明、彭敬(2000)将我国辞典学理论发展划分为奠基(1900-1948)、建设(1949-1978)和形成(1979-1999)三个时期,阐述了各个时期辞典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和突出成就,就此归纳了近百年来汉语辞书学理论研究的四个特点,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不足[3]。

对于辞书人物思想的研究也是辞书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辞书人物的思想史对于辞书学史来说不可或缺。各专著在对一些代表性的辞书进行评述时,首先论及的必然是这部辞书的作者及作者生平和代表作等相关问题,然后再通过评述代表性辞书来展现辞书学家的辞书学思想。了解作者生平有助于我们理解辞书的生成过程,而评述代表性的辞书则利于我们掌握辞书学家辞书思想的精华,这方面的论文写作也大致遵循相同的思路。这种研究及阐述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的了解辞书学家的辞书学理论,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不足是,作者在评述研究的辞书学家时,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一些个人感情因素在其中,比如个人的喜恶,亲属关系的远近等等,因而对于辞书学家思想的研究也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汉语辞书学史研究的发展、成熟和完善离不开对其的回顾与总结,已经取得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值得借鉴。通过审视以往的专著和论文,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于辞书学理论还是对于辞书人物的研究,一个共有的特点是著作及论文的撰写者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一种“置身事外”相对客观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在研究过程中,主观化和随意性会占有一定的比重。

从专著所述内容上来看,具体辞书的评述以及各历史时期的辞书发展的特点和演变趋势是各家阐述的重点。一般而言,前者是后者的体现与标志,后者是通过前者总结出来的。这些评述与阐述同划分辞书学史的分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带有某种主观性,如对于每一类中所要评述的代表性辞书的选取各个辞书学家是不一致的,在评述的过程中,评述的角度也不相同。另外,这些专著都涉及一个辞书史的分期问题,这是贯穿辞书史研究的主线。对于这个问题,尽管辞书学家在进行分期时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我国历史的发展演变情况,二是每一历史时期辞书编纂的情况,但是对于具体的辞书学分期还是因人而异的。刘叶秋、林玉山、雍合明等对于历史分期的划分有详有略,各不相同。由于历史分期的不同,对于每一时期内辞书发展的特点和演变趋势的阐述各辞书学家也是不同的,这些都是辞书学家主观意志的外在体现。从论文来看,学者们对于辞书学理论的研究与专著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无论是对于辞书学历史分期的划分,还是对于辞书学研究热点与不足的总结,都是建立在全面占有材料,对已有的辞书学理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辞书人物思想的研究也同样如此,所以,这种主观化和随意性是我们在汉语辞书学史研究中需要突破和弥补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1]徐祖友.《中国字典史略》读后[J].辞书研究,1984,(4):132-139.

[2] 周荐,杨世铁.汉语辞书研究三十年回顾[J].辞书研究,2009,(5):1-6.

[3] 张相明,彭敬.20世纪中国辞典学理论发展探析[J].辞书研究,2008,(2):4-17.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Lexicography

QU Fei-fei

(Ludong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0,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ctionary discipline independence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nd China's transition from big to strong in dictionary dictionary,scholars should study o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by analyzing,classifying and reviewing.They should collect and record the existing resourc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lexicography.

the lexicography; the Chinese Dictionary; the history of lexicography

2014-03-16

渠斐斐(1989-),女,山东济宁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与词典学。

H06

A

1671-4385(2014)02-0094-03

猜你喜欢
学家辞典辞书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挖秘密的X学家
和鱼类学家交朋友
跟踪导练(五)4
俄罗斯联邦睡眠学家学会
亚鲁辞典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