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52)
基础日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吴丽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52)
近些年,基础日语教学的模式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导,造成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听不懂,张不开嘴。在就业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日语人才的要求是:知识面要广,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强,单一型的日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日语专业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形成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性日语人才。
基础教学日语课程应用能力培养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具有课时多、连续性强、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全面的特点。在整个日语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大一到大四四学年的教学中,都少不了这门课程。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入校时是“零”起点,因此本阶段的教学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日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掌握日语基本的五项技能,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学中注意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依靠基础日语课的学习建立日语语法知识体系,这也是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基础日语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
(一)以考试为目的
在以往的基础日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日语能力测试考级的影响,老师将考试的通过率当做硬性的指标,在实际的课堂讲授中,以讲授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点为主,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发表和会话的练习,学生在整个的日语课堂中以听和记为主,根本没有做到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为中心
近年来,基础日语教学的模式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是一位的注重日语知识的传授;学生是接受者,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听不懂,张不开嘴,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当面试官用日语进行提问时,我们的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这样的毕业生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
以往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侧重于语法等知识点的传授,课堂多采用日语、汉语双语进行教学,虽然比以往用日语的比重增加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在讲授基础日语课程的时候主要以对语法句型的详解为主,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法的解析上。
(四)班型较大
我院日语专业开设于2007年9月,从2008年以来班型较大。这样对于基础日语教学来说,不利于师生课堂的互动,学生参与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大班型的授课,由于受到人数的影响,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的需要不同,市场的发展也是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面要广,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强,单一型的日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日语专业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有较高水准和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具备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应用能力
就日语专业而言,学生的所谓应用能力的涵义应当是什么呢?有必要把“应用能力”两个词分开,首先是“应用”,其次是“能力”。
所谓应用,自然主要是指日语专业知识的应用。至于应用的领域,应该是很广的。如,为日本游客当导游是应用,带领中国游客去日本也是应用;在中方企业做对日外贸是应用,在日方公司做对华贸易也是应用;在中国学校教日语是应用,在日本利用日语教汉语也是应用。通俗地说,带日本人买个东西、看病是应用,为高级领导做口头翻译也是应用。因此,只是笼统地讲应用不科学,要把应用领域清晰化才更加具有针对性。
我院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既不能把“应用”弱化——培养只需要说几句日常用语的人,也不能把“应用”不切实际地拔高——硬要培养出高级领导人的翻译。
鉴于以上理由,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能从事日本外包业务、贸易、翻译、旅游、基础日语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这一定位,基本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我校日语专业上应有的涵义。
所谓能力,当然包括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等,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分为理解能力、应对能力、工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如果限定在日语专业学生能力的意义上,那么最主要的能力,应当是指日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日语表达能力(口头与笔头能力)。
(二)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在5年前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褪去,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趋势。日语专业毕业生人数过多,用人单位用人的门槛提高等问题,导致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解决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是目前我国高校日语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1、日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在金融危机下,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需求也锐减。据统计,在2010年,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一千万人。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2、日语人才需求
近几年来,一方面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失去,另一方面,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本身的潜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从整体上看,日资企业不仅没有撤出中国市场,反而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东京成功取得了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接下来几年,对日本经济会有持续的刺激作用,相应地对日业务市场也会更加活跃,日语人才会有大量需求。所以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日渐深刻
要提高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单靠积累词汇量语法题是不够的。首先,充分了解日本文化。其次,掌握学习日语的基本方法。再次,交流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的综合。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成为日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 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现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考试评价体系。从2010年开始实施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改革实施之前,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2009年7月将改定的内容编写成一份“guidebook”,并同时公布了“guide book”概要版和一份“新日本语能力考试试题例题集”。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主要有以下六个关键点:
(一)考查“为完成某项任务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等级由四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等级
(三)采取“得点等化”
(四)提供“日本语能力考试Can-dolist”(暂称)
(五)加大了听力考试所占的比重
(六)通过考试标准的评定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在级别上进行了调整,而且考试难度也加大了,这就对日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语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发展。
(一)日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日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谓是各行各业。比如:教师、日企、机关职员、导游等等。我院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集中在大连的高新园区以及软件园,比如简柏特、戴尔、IBM、东软等对有日外包业务企业,以及开发区日资企业。随着日本在华企业的良性以及对日贸易及日本外包业务的增多,促使了日语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日语+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日语人才市场的重要需求,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项目”的大量引进,促使具有日语特长的技术人员最受市场青睐。
(二)复合型日语人才
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日语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保障学生具有高水平日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就业率,符合了社会的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从事翻译工作的日语人才,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能用比较流利的商务日语、科技日语与客户沟通的一职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
(三)用人单位选才标准
1、综合能力强
2、语言+技能的能说会做型
3、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4、日语听说表达能力很重要
(四)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针对日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查阅了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及毕业生的意见反馈,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较慢,口语和听力较差,随机应变能力较低,工作效率普遍不高等问题。
总之,为了确保日语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针对日语学科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同时,也可以培养一些日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日语教师队伍中,实现专业技术与日语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形成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出符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
[1]李小俞.社会需求对《基础日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1).
[2]王连娣.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基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J].中国西部科技,2013(2).
[3]周荣.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1).
[4]边蒙亮.浅析基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5]胡嘉明.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的超越[J].贵州大学学报,2004(5).
[6]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红.日本文化特征与跨文化交际[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2).
[8]尹洪峰.浅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拒绝表现[J].中国翻译,2011(1).
H36
A
1009-8534(2014)01-0130-03
2013-07-21
2012年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立项课题“基础日语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2012XJJGYBXM13)”。
吴丽艳(1979.10-),女,辽宁庄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