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旅游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2014-04-10 10:09李茜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商洛生态旅游旅游

李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54)

商洛旅游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李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54)

按照相关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从时间、文献分类、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四个维度对商洛旅游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旅游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理论,结合旅游发展前沿动态,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商洛;生态旅游;区域经济

商洛市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历史上以商鞅封地、四皓隐居地、李自成屯兵处等著名,又因俊秀的自然环境,留下了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佳诗绝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至今为人所传颂。近年来,商洛旅游以“秦岭最美是商洛”为口号,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市辖七个区县“县县有知名景区”的格局,商南金丝峡、柞水牛背梁、镇安木王、山阳天竺山等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在省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为陕西省的旅游新秀,完善了陕西旅游产品结构,让“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实践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学术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从中寻找理论推动实践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借鉴与适当地吸收,找到理论研究的薄弱点,为今后商洛旅游的再一次增速与进一步深化提供更为深厚的背景基础与学术立足点。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文献收集全面度,以及资料的学术性,本文资料的获取主要基于中国学术资源最全面的平台——《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主要在“期刊”“特色期刊”“学术辑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国内会议”“国际会议”“重要报纸”等八个子库内进行跨库检索。以“商洛旅游”为主题检索,共检索文献301篇(包含与主题无关文章29篇),其中硕士论文16篇,报纸文章194篇,期刊论文91篇,考虑到相关文献内容庞杂,本文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借鉴有关综述类论文的行文逻辑和方法,以区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尝试从时间、文献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四个维度对商洛旅游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一、时间维度

检索到最早有关商洛旅游研究的文章,是署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唐姓副专员1998年发表在《陕西政报》上的《创特色兴产业,加快商洛旅游事业发展步伐》[1],文中对商洛发展旅游事业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所提出的创建特色品牌、走产业化发展路子的措施,具有一定前瞻性,该文可以看做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官方发声。这恰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即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历史性决策。可以看出当时的商洛地区决策层政治灵敏度较高,从理念层面首先有了正确认识,而且在之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即使经历了撤区建市的行政体制变化,其指导思想能够较为稳定地坚持下来,为如今的商洛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时间轴向看,从2006年开始,商洛旅游研究迅速升温,达到25篇,直至2014年8年间各类文章占到总数的95%以上①,其中2010年相关文章有64篇,达到历年来最高峰值,这个现象如实反映出历史发展脉络。2005年开始,商洛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势必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和研究,2008年《商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终审,其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已见雏形[2]。2010年是商洛旅游乃至商洛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秦岭最美是商洛”通过成功的营销手段一炮走红,尤其是从当年1月15日开始,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天气预报栏目开播了商洛旅游天气预报,时间为一年,一共选择了六个景区的画面作为背景画面,每个景区播放两个月,让名不见经传的商洛从此走上更为广阔的平台[3]。

二、文献分类维度

(一)文献来源方面

从来源数据库分类看,期刊76篇(其中17篇与“旅游”无关,是关键词“商洛”的检索结果),发表刊物以省级刊物居多,核心期刊发表量不到5%,其中《商洛学院学报》(前身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中的相关研究占到总研究文献的25%。报纸194篇(其中9篇与主题无关),集中在2009—2012年,其中《中国旅游报》37篇、《陕西日报》15篇、《学习时报》1篇、其他报纸11篇,《商洛日报》占67%。博士论文1篇,该文主要研究秦岭地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适应性管理[4],文中涉及商洛,不能完全算作以商洛旅游为蓝本进行的研究。硕士论文16篇,主要分布在2002年至2012年,只有4篇是针对商洛旅游研究,其他研究或是以陕西为例其中涉及商洛,或是主题针对性不高,作者90%以上来自省内高校。“国际会议”“国内会议”的检索结果为零。

在文献来源机构方面,期刊文献中商洛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商洛市委党校的相关研究占比最大,分别为31%、17%、6%、4%,而报纸文献的发布机构绝大多数是商洛市委市政府在党报上的官方报道和宣传。

(二)研究资助基金方面

从研究资助基金来看,基金设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2、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陕西省科委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分别有8、4、5、3、3项,但这些基金之间交叉申报情况较多,几乎每一项都有两个以上基金资助。研究主题直接针对商洛旅游的占到10%,大多是相关性研究。

以上资料表明,目前对于商洛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以政府旅游发展的宣传为主,研究性较为欠缺。反映出商洛旅游目前虽然呈现出蓬勃之势,但仍然属于政府主导,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于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内涵的挖掘上还有待提高,还处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产业转型提升。

三、研究方法维度

按照方法论的一般分类框架,研究方法通常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有关商洛旅游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一般使用书籍、论文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涉及数据调研的定量研究较少,所反映的数据大多是官方公布的数据。严格意义上讲,很多定性分析的行文逻辑缺乏科学探讨性,很多观点是对当时现象和政策的一种佐证。仅有少部分研究利用二手统计数据或一手调查资料进行了定量研究,如李馥利采取随机调查问卷、网上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从旅游服务、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四个方面对商洛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5],岳毅蒙选取商洛市三个旅游景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层因子间的判断矩阵,在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因子的权重,并以此为模型对可供选择的景点进行评价,得到了各旅游者在景点选择上的最优方案[6]。鱼先锋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模糊评价理论定量分析评价商洛市旅游[7],李粉红依据1999年至2008年商洛市旅游人数数据,建立起了商洛市旅游人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8],李粉红于2013年再次以商洛市各旅游景点进行调查所获得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软件包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别从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比较了各指标平均满意度,得到了游客的综合满意度,并进行了分析比较[9]。这位作者的单位是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可见专业融合对旅游学科的促进作用极大。从时间发展来看,近几年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章逐渐增多,也日趋规范,这种良性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规范性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文章发表层次的提高,在更高的平台上,能够引起国内外旅游研究界的关注,势必会带动商洛旅游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研究主题维度

鉴于检索出的报纸上文章绝大多数以描述性的旅游宣传为主,其理论性较低,故在以研究内容维度为视角分析时,仅参考期刊和硕士论文,有效文章61篇。从数量上来说,研究成果较少,局限性较大。总体来看,研究的方向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旅游发展、旅游景点外文翻译、旅游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但所占比重都不高,研究者关注的领域较杂,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的研究成果。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旅游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在研究旅游发展时最早关注的方面,笔者在查找到的一些书籍文献资料中看到,商洛文化氛围较为浓厚,自古至今学者、政客都有写诗、散文等抒发情怀的现代风俗,并且约定俗成的结集出版。其中对于商洛旅游资源的描述就占了很大篇幅,但这些记载大多以文学手法出现,和理论研究中对资源的审视与分析还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理论研究者的专业视角能够更为客观地给决策者提供咨政依据。张孝存以贫困山区旅游发展为定位,分析了商洛山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指出其优劣势,结合实际从政府主导、精品带动、生态旅游、区域联动和社区参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10]。王怡、李树民对商洛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扎实地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商洛旅游资源分类的特点,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商洛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这也是能够看到的文献中首次采用此类分析方法,文中所提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资源组建旅游上市公司的建议,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1]。邢炜的视角较为独特,其切入点是高速公路开通后必然会快速带动商洛旅游业的发展,并预测了未来的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00-700万人次/年,这种预测基本已经成为现实,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同时指出商洛旅游资源开发应当遵循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独特品牌,带动服务业发展与土特产销售等原则,研究了商洛旅游的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包括吃、住、游、行、娱、购系列化的旅游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提出以“首都水源地,西安后花园”作为商洛的旅游品牌进行培育,提出了休闲避暑度假、人文景观旅游、生态旅游、绿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方案。这篇硕士论文能够从旅游六要素出发,较为全面和详尽地分析现状,所提出的策略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12]。李文正也从交通因素对整个陕南地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13]。

(二)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研究者对商洛旅游下的定义,这种认识有一定现实基础,目前,人们普遍将乡村旅游、自然景观旅游等同于生态旅游,而生态旅游是一项带有生态科教、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活动,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特征,没有生态文明教育的旅游不能称其为生态旅游[14],刘龙龙[15],刘蓉[16],张妍[17-18]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相比较早的研究,其认识高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提高,前者所提出的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加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创新生态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及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的建议,充分认识到促进旅游发展的根本问题,为“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邓淑红选取商洛2001—2010年的实际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Econometric Views3.1软件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反映商洛经济发展的GDP与生态旅游收入两者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经济增长和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为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商洛经济的主要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实证分析方法实属难能可贵,从时间轴向上可以看到,相关研究不断趋向规范化、科学化,对实践的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其实证精神更是为整体商洛旅游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19]。

(三)旅游景点公示语外文翻译问题

在旅游目的地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容中,旅游景点外文翻译问题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硬伤,即使北京、西安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也都有诸多类似的问题,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国际化进程。令人可喜的是,以商洛学院为主要力量的一批研究者,较早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对现状的掌握分析和具体措施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张建芳等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探讨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的景点翻译方法[20],田亚亚等分别以商州区和商南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景点公示语中存在的翻译缺失、拼写错误、机械翻译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其具体策略的提出具有较高实践意义[21-22]。金晓红等从旅游文化内涵角度出发,以商洛特色饮食的历史民俗和文化特点为切入点,借助奥运菜谱的翻译方法,归纳了商洛特色饮食及其菜品命名的写实性特点,总结出商洛特色饮食英译的几种具体实用的方法,并对商洛特色饮食中的部分菜品进行了初步翻译研究[23]。作为一个专科升级为本科时间并不长的高校,研究者能够具有如此高的研究视野和敏锐的时代触觉,可见其研究功力之高和学校学术氛围之浓厚,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四)其他研究内容

刘龙龙探讨商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24],杨妙对商洛旅游主题歌曲《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进行音乐创作分析[25],沈淑霞研究商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问题[26],赵小宁研究气候与旅游之间关系及商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27],田祎等提出了建立同时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服务部门和旅游景点、以及公共用户3类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三位一体”旅游信息系统[28]。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商洛旅游发展关切程度较高,很多视角和观点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研究内容覆盖面较窄,涉及领域较少,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整体实践意义欠佳,尤其是在理论界与实践一线的对接上仍有空白。在政府大力宣传、营销的大背景下,鲜有研究者着力研究旅游营销和宣传,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和空缺。

五、研究展望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有两大潮流:一是区域经济合作,二是产业深度融合。这两大潮流之间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域合作必然需要多个产业联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最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任何一个地域、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绝不能拘于一隅自我欣赏,旅游业表现尤为明显。旅游业自身的六大要素所带动的产业链就已经很庞大,而其他相关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积极效应已经凸显,由此带给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使得旅游业将会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对于商洛旅游业来讲,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融入其他的经济体和区域中,单打独斗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而产业的初级形态又是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的。一方面需要实践一线开拓思路,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需要理论界以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抓住历史机遇,做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为实践和研究加速。

从空间维度来看,研究视角首先要观照陕南地区;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陕南突破发展是一个整体推进的集团;从旅游产业来看,陕南三市拥有相似度极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又是陕西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整合、提升打造一个统一的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品牌是今后长远发展的基石。在这个方面,已经有研究者提出了很好的设想[29-32],但没有得到更多层次的认同,建议商洛的主要科研机构,如商洛学院、商洛市委党校能够组织专门力量,联合汉中、安康相关研究者,创立“陕南旅游发展论坛”,每年以不同的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并向全国各个研究机构发出邀请,举办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即是对外宣传陕南地区的一种手段,更是集思广益为陕南地区旅游发展吸纳更多良言妙计的最好渠道。能够在国内理论界有一席之地、有话语权,获得更多的关注,那将会开创理论和实践双赢的大好局面。其次,要将商洛纳入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范畴中[33],事实上,商洛本身就是该区域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并没有和区域内其它地方及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如果优势资源整合、整体品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等战略能通过理论界更深入的研讨、细化,则既能推动区域合作的开展,也将对文化、旅游、装备制造、高新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有所推进。

研究视野再进一部外延的话,就需要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时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再次掀起有关丝绸之路理论研究的新高潮。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抓住现实机遇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形成点轴辐射发展,就成为理论与实践界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长远的当务之急。虽然当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还面临着很多障碍和困难,但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作为商洛旅游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应该抓住起步阶段这个有利时机,从商洛如何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大联盟入手,加强在区域合作基础理论、区域合作动力机制、合作模式和途径、国际旅游合作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改变目前学术研究滞后于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的尴尬局面,通过高屋建瓴的学术成果,实现与政府之间有效合作和互动,为商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检索时间为2014年6月28日9:00,2013年相关文章33篇,2014年相关文章9篇,考虑到部分学术期刊上传文章的时滞性,以及时值年中,检索到的相关论文数量肯那个小于当年最终发表的数量,故仅以检索时间为节点进行分析。

[1]唐庆华.创特色兴产业加快商洛旅游事业发展步伐[J].陕西政报,1998(10:26-27.

[2]瑚世博.《商洛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终审[N].商洛日报,2008-12-31.

[3]刘睿.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N].商洛日报, 2010-1-29.

[4]陈娅玲.陕西秦岭地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5]李馥利,刘瑶.商洛旅游游客满意度评价及其提升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11,25(4):82-85,96.

[6]岳毅蒙.层次分析法在商洛市旅游景点选择中的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4):21-23,36.

[7]鱼先锋.商洛市旅游的模糊综合评价[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2):16-19.

[8]李粉红.商洛市旅游人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5):104-106.

[9]李粉红.商洛市旅游游客满意度的统计分析[J].河南科技,2013(17):229-230.

[10]张孝存.贫困山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28-131.

[11]王怡,李树民.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商洛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5):35-35.

[12]邢炜.高速公路开通后商洛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3]李文正.交通建设对促进陕南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1):109-114.

[14]普书贞.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7):31-33.

[15]刘龙龙.浅论商洛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2009 (5):91,102.

[16]刘蓉.对振兴陕西商洛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10(4):41-43.

[17]张妍.基于SWOT分析的商洛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陕西农业科学,2011(6):237-239,256.

[18]张妍.陕西省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161-163.

[19]邓淑红.商洛生态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4):50-52.

[20]张建芳,彭治民,高扩昌.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初步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09,23(3):50-53.

[21]田亚亚.商洛市公示语英译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商州区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5):79-83.

[22]田亚亚,张建芳,胡琰琪.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以商洛金丝大峡谷景区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28(1):50-55.

[23]金晓红,孙雪娥.商洛地方特色饮食及其翻译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1,25(5):35-38.

[24]刘龙龙.浅论商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93-194,198.

[25]杨妙.歌曲《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音乐创作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204.

[26]沈淑霞.加快商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2(23/24):28-29.

[27]赵小宁,胡晓黎.商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及气象服务[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2):53-57.

[28]田祎.商洛市“三位一体”旅游信息系统系统模型的构建[J].福建电脑,2013(2):13-14,4.

[29]张毓,孙根年,卢璐.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9):842-844.

[30]黄芸玛,孙根年,陈蓉.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初始条件分析[J].生态经济,2011(2):198-202,212.

[31]龙茂兴,孙根年,马丽君,等.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J].经济地理,2010(8):1383-1388.

[32]李茜,李开宇,孙杨.浅谈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选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3):119-122.

[33]李茜.“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20-22.

(责任编辑:李继高)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angluo

LI Qian
(Party School of C.P.C Xi'an Municipal Committee,Xi'an 710054,Shaanxi)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lations,tourism research situation of Shangluo was analyzed,evaluat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dimensions:time,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research methods,and research themes.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forefront of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the prospects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Shangluo;ecological tourism;regional economy

F529.7

:A

:1674-0033(2014)05-0010-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5.003

2014-08-19

李茜,女,陕西商州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商洛生态旅游旅游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我的是故乡商洛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陕西商洛将投资3.5亿建农村公路949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