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晶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论信息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增强
张坤晶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是文化与科技整合走向的新兴文化形态。信息文化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因为从信息文化的特征分析,它有利于全民族文化创作更加繁荣;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国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预防信息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和挑战,必须预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同化。
信息文化;民族文化;文化;文化创造活力
信息文化是人们利用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活动中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1]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如同农业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主流文化,工业文化是工业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是文化与科技整合走向的新兴文化形态。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它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后就形成了“信息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形态,并已经逐渐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流文化。
信息文化是信息技术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文化特征。与传统的口头文化、书写文化、印刷文化、电子(广播、电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它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创作主体的全民化
信息社会的信息文化环境是全民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信息生产者、接收者、传播者和信息媒介之间相互作用,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不停的传递、积累、变化成新的信息。因此信息文化的创作主体可以超越传统文化创作主体的限制,充分体现了全民广泛参与的特性。
网络已经是人类社会活动及其关系的共同体,人们在网络上的信息活动是信息文化的来源之一,通过虚拟的信息媒体融合了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使文化创作力来源广泛,具有持续性。信息媒体的多元性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让人们在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都趋于多元化,为人们文化创作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大的文化空间,所以信息文化“抛弃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不再二者择一,而以多元化互补的格局来促进创造和发展”。[2]
1.3 文化表现形式为民喜闻乐见
信息文化成果既有高雅的又有大众的,由于信息文化的创作主体的全民化,所以传播广泛的文化创作成果多为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作品。信息媒介的互动性对文化创作成果有较好的引导性,在创作初期可以广泛收集人民所喜爱的文化作品的类型,通过准确分析和定位人们的文化需求,创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作品必然受到人民的喜爱。
1.4 文化影响力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信息文化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信息文化融合了全世界的文化,在信息社会人们可以同时成为信息文化的接受者、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文化这一特点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增加了本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1.5 文化传播与继承的交互式
信息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超越时空向世界每个角落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由于作为信息文化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所以人们在接受信息文化的同时,又在建构信息文化。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使用、传递、选择和生产的行为,潜意识里会受到自身所处的信息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这些行为又在生产出新的信息文化,在客观上积累和保存了文化,所以也体现了文化传播与继承的交互式。
软土地基如不经加固处理,不宜直接作为建筑物、公路桥涵等地基。天然软基常遇到地基强度不稳定、地下水渗漏、地基变形等问题。必须采取软基加固处理,否则易引发严重的工程安全事故[2]。软基加固工作包括研究软基处置的必要程序、决定处理方案、软基加固处理施工三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要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以信息文化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指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文化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文化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中的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
2.1 信息文化有利于全民族文化创作更加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的参与。文化发展首先需要人才的保证,如果没有各行各业的文化人才出现,文化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而且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民族性,来源于人民实践又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所以更加注重从老百姓中发掘文化人才,注重培养大众的文化创作队伍。信息文化的创作主体具有全民化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全民族文化创作的人才供应,通过广泛吸收各行各业的文化人才,可以培养出一只优秀的、大众的文化创作队伍,让全民族文化创作更加繁荣。
2.2 信息文化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文化创作力得到充分展现是文化发展的标志,文化个性化发展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新思想、新动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来源于全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信息文化具有创作活力持续迸发的特点,借助于信息文化创作主体的全民化,它可以融合全民族文化的共性,也可以为全民族文化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让民族文化创作主体的文化创意持续迸发,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
2.3 信息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
文化作品为民喜闻乐见可以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提高全民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因为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鼓舞人,可以为民众提供既反映现实生活,又可以为民众在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提供解决方案。从结果为导向的视角看,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目的都是以文化创作成果为民喜闻乐见为落脚点,而信息文化创作成果为民喜闻乐见,因此也可以推论出信息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4 信息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中国文化强国战略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之一,也是我国文化实力彰显的关键。信息文化具有的文化影响力国际化和全球化特点,非常有助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增进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2.5 信息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在既有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变革和创新。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增强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发展的历史,首先是文化传承的历史”。[4]信息文化是一种与世界文化共同的传播与继承形式,通过这种共同的文化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就很容易地超出本国本民族的范围在世界上传播与继承,以至让中国的民族文化影响世界。
信息文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信息文化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在加快扩大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交往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信息文化也增大了全球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给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3.1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它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三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5]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充分挖掘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才能激发人民群众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与活力。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也让中华民族各族同胞心连心紧密团结在一起,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求人民群众不断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只有不断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才能反映出人民群众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断展现出人民群众的新风貌,在文化创新中有新的收获和喜悦,使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国信息文化的理论基础,成为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行动指南。所以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增强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全民族文化创造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2 必须预防信息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和挑战
信息文化霸权是信息霸权与文化霸权的结合,它们共同为信息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势扩张奠定了基础。所谓“信息文化霸权主义”是指一些发达国家仗着自身在信息文化上的强势地位,借助于信息文化具有的文化影响力国际化和全球化特点,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文化侵略和文化渗透,以达到让这些相对落后国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思想统治和控制的目的。俄罗斯信息学家A.B.斯克沃尔佐夫曾在论文《信息文化与国家安全》中提到:“对国家安全现代条件的理解与信息文化某些问题的解决有关。今天,我们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文化滞后。为了克服文化滞后,使虚拟现实概念适应信息活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6]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文化霸权主义确实存在,例如从信息文化流的方向来看,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流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西方信息文化的流入,会使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文化的整体移入,从而压抑了其它国家原有的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文化逆差的逐渐扩大,很有可能其它弱小国家会失去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2/3的信息来源于只占世界人口1/7的发达国家,世界每天传播的国际新闻有80%来自西方主要通讯社。西方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100倍”。[7]信息文化霸权主义之所以会产生,因为它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全球战略服务的,它是为国家霸权主义服务的,它是想用文化统领世界,因为“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成功地把自己的利益装扮成普遍的要求”。[8]因此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预防信息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和挑战。
3.3 必须预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同化
民族学家和文化学家经常说:“语言就是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有56个民族,据统计有130余种少数民族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亡了,大部分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也会随之消失。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必须注意加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消失,必须更加警惕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同化。我们需要高度关注信息文化中强势语言对我国民族话语权的挑战,如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指出,“世界已经越来越离开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他们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9]现在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中文母语正日益面临着被其它民族语言淹没的危险,守护中文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英文是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语言,使得西方学术界与新闻媒体的观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信息社会中形成话语霸权;另一方面,前些年在中国的外语热相继出现了重英语轻中文母语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中夹杂使用着大量外文,英文居多,并被人们引以为荣,逐渐成为风尚,特别是中国出现留学低龄化的倾向,更容易使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在文化上与母语割裂,在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会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全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在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注意预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同化,必须加强国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董焱.深化对信息社会主流文化的研究——信息文化与信息文化学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04): 3-7.
[2]卢泰宏.信息文化学导论:IT会带来什么[M].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0: 37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3-25.
[4]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184.
[5]张国祚.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7): 10-14.
[6]斯克沃尔佐夫 A.B.信息文化与国家安全[J].国外社会科学.1998(2): 85.
[7]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61.
[8]Jeffrey A.Hart, Aseem P.Responding to Globalization[M].London: Loutledeg, 2006: 6.
[9]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6: 297.
On the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Culture in Cultural Creativity of Chinese Cultures of all Ethnic Groups
ZHANG Kunji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Guangdong Shenzhen 518172, P.R.China)
Information culture is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it is a new form of culture, that i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enhancing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nation, because, from the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culture, it helps prosper the whole nation culture creation, person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meet the basic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herit and develop national culture.In our country, with the information culture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nation, we must at the same time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our guidance, we must prevent information culture hegemonism from damaging and challenging our national culture, we must prevent the assimil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into other ethnics languages.
information culture; cultures of all ethnic groups;culture;cultural creativity
G201
:A
:1672-6332(2014)04-0101-04
【责任编辑:羊玲】
2014-11-15
张坤晶(1982-),男(汉),湖北公安人,法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主义。E-mail:329459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