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常开霞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李艳霞 常开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对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道德修养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更是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启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正是需要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学生们在走上社会后竭忠尽智,共同奋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对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道德修养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几千年来沉淀的精华即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成教材。
1.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利用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爱国情怀和高度责任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政治理想,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充溢着许多圣贤们浓厚而强烈的爱国思想。屈原、岳飞、范仲淹、文天祥这些在国家危难之际涌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都有着至死不渝的爱国信念,都是用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这些鼓舞人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2.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做人教育”,当前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明辨义利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谋“天下之大利”,赞扬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以公灭私”“国而忘家”和“公而忘私”的集体思想和行为。古人特别强调“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在“君子爱财”时必须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原则。这些传统文化都引导着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改善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勤奋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目光远大,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但也有少数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网上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理想信念不明确,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社会公德意识不高,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这些都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秀传统文化对义利观的研究与阐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源泉。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意味着必将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守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与发展。因此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重要论述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高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深刻了解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怎样正确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促进整个社会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1.在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这些年,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热传,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培养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都将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就业率的提高上,重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应付态度对待。除了思想政治专业的大学生外,大多数大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而更少有学校专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培养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已经越来越被高校注意到了。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因此要想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载入力度,开设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扩大化,同时丰富校内的图书资源,大量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为大学生进一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
2.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应该在高校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气息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是利用目前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如今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个主力军,要及时转变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育的效果。信息社会网络教育不可忽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目前全国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通过博客空间、QQ群等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但是网络宣传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太多的负面思想也在同时传播,这就要求要经营这块阵地,不断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机遇,达到正面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大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邀请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鼓励大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社团,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演讲比赛、研讨会、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3.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为目标的,倡导以“和合”为准则的统一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当今社会,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是“和谐”,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社会实践中来。如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通过严格的日常管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的思想;通过抗灾抗害的义务劳动和捐款捐物,通过支援西北、服务山区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社区服务,关爱他人,培养大学生仁爱之心和服务意识等。总之,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国情,在现实基础上积极探索,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展开。将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充分运用到当前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教育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房晓梅.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 62—64.
[2]于静,刘世强.活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8—69.
[3]蔡英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1):70-73.
李艳霞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
常开霞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编 樊 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