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疆文化交流战略

2014-04-10 06:06:29顾华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经济带新疆

顾华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3)

早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中国西汉政权就已经建立了统一管辖包括今天中国新疆(以下简称“新疆”)广大区域在内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包括新疆在内的亚洲腹地广大区域,早在公元前60年就已经纳入了中国西汉王朝的行政管辖之内,成为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中国历朝历代都在新疆建官立制,实施具体有效的行政管辖,并且大力实施包括“屯垦戍边”、拓展交通、修筑驿站等在内的具体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开拓、发展和畅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两千多年之前,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就将中国同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更远的非洲、欧洲等国家地区联系起来,成为沿线国家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1]、人员和贸易往来的重要大通道。“丝绸之路”是新疆与内地和世界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和农业生产技术输入新疆再传入西方,而西方的珍珠、香料和毛织品等则经过新疆流入中原地区,丝绸贸易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推动了新疆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西方各地的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经新疆汇入中国各地,成为中华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物产和文化渐次传入西方各地,在很多方面也深刻影响了西方诸地的生产生活,[2]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3]与西方文明。“丝绸之路”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而且对保证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促进新疆各民族人民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今天,“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以中国为主体进行包括文化在内广泛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特别是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与研究,构筑中外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性倡议,“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范畴,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5]既深深植根于中国同“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悠久而密切的历史联系,也积极顺应了各国共谋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特别是解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性机遇。[6]而其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研究,对于文化强国和促进国际合作事业发展也都大有裨益。可以预见,“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到的地方,大片的新居民区与公共设施将拔地而起,将有一批新兴城市诞生,老城市的发展也将获得新动力,大批的工作岗位将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普通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多姿多彩,更多民众的美好生活梦想将得以实现。无疑,“中国梦”的理念已经将中国与亚欧各国人们的美好梦想连为一体,无疑,“中国梦”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下,将会再次为实现世界的“文明梦”作出重大贡献。

一、坚持高位推动文化交流事业科学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提供强劲动力

(一)坚持从全局高度重视文化交流战略的实施

文化的沟通交流功能,能够使沿途各国通过友好对话和磋商,使各自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有机对接,有效消除各国合作与交流的壁垒,更便捷地找到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与措施。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够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民心相通相连,引导和激励沿途各国人民共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传承和发展世代友好关系,不断增进相互理解,为开展区域合作与共同维护区域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正因为此,自从“丝绸之路”的概念提出至今,就远远超出了最初人们对它限定的物质或经贸方面的狭隘认识。寰宇全球二千年,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丝绸之路”则早已演化并上升到东西方不同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层面。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着:“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7]早在20世纪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已经将“丝绸之路”定性为“对话之路”,强调了其文化交流之功能,这一定性在中外学界中已经形成共识。“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面向世界的“经济之带”,而且也是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繁荣与和谐稳定的“文化之带”。当今国际范围内“丝绸之路”热的再度兴起,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社会各界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系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共同期待。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把欧亚大陆地缘板块连接起来,统筹兼顾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既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是促进欧亚大陆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需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所期望的不仅仅是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文化繁荣,而且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渗透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新疆应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积极凝聚各方面力量,大力实施文化交流战略。

(二)坚持抓住契机夯实文化交流战略实施的基础

在文化交流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文化与城市建设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有着十分珍贵的建筑研究、历史考证和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价值。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方面,新疆要坚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国务院已经将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八卦城、伊宁市等一批城市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且明确了保护与建设的要求,这就为新疆大力发展文化交流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与物质基础,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契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政府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乘势而上,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大力促进文化交流,大力发挥文化交流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重点是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交流,规范文化交流行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既要坚持以文化整体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文化品位为主攻,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坚持在振兴新疆地方文化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新疆与国际国内在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深入交流交往交融,通过文化这个桥梁和纽带,推动经济与文化在跨区域间的深入合作与发展。

(三)切实提升文化交流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能力

把新疆建设成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腹地的区域中心,建成在我国西部地区乃至欧亚一带最具活力、吸引力和投资潜力的标志性区域,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共同的理想。新疆应当抢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快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推进,不断提升新疆的品味,增强新疆的承载力与发展力。新疆的活力、吸引力、投资潜力和品味都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实现上述目标,文化交流和文化建设必须先行快行。应当成立新疆现代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健全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定期听取和吸纳文化和实业界人士、专家及民俗学者的意见建议,促使新疆的现代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区域个性和地域特色、更加精美和更具魅力、更加凸显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怀、更加富有交流交往交融的亲和力和联通历史与现实的韵味。充分利用国内外和新疆各类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新疆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汉文化交融与发展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等专题研究,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中外文化交流、民汉文化交融的内容,丰富新疆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内涵。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新疆的机遇,也是东中部省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欧亚国际市场的重要机遇,也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机遇。新疆要重视集合中外各地的优势,联合中外大型文化组织、商务集团和制造企业,在新疆就地取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和文化商品集散地,推动相关方面共同发展。重视建立新疆现代文化景气指标体系,包括有关文化设施、城市形象、文化产业规模、人才结构及其利用率、优秀作品获奖率、社会文化人气等指标。在整体推进新疆文化建设中,重视积极吸纳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坚持融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为一体,重视弘扬主旋律、主基调,凝聚现代文化建设的综合动力,实现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准确定位新疆文化,重视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模式,努力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突出新疆文化和中外融合的特色,形成整体特色更加鲜明的视觉效应,确保全面助推新疆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确立文化交流的资源观,塑造特色鲜明的魅力新疆形象

(一)注重把握“文化是交流的”基本特性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历史既存,即我们既有的文化遗产、文化大师、文化精品等,似乎只有这些才是真正的文化资源,才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依托。但事实上,文化资源绝不仅仅是地域性的,文化的跨地域交流决定了文化资源不会被某一个地区所垄断,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发展而言,文化资源的历史既存固然重要,并且可以直接进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开发,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区域的文化竞争,既是文化资源存量之间的竞争,更是文化资源增量的竞争。就新疆而言,如果从文化资源的历史既存看,远远比不上国内众多历史文化大省,但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各地文物系统积极借助援疆之力,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由江苏省投入援疆资金370多万元,完成的伊宁市喀赞其民俗风景区吐达洪巴依旧居修缮、保护和复建工程;由江苏省文物局投资600万元,完成的伊宁汉家公主纪念馆展览提升工程,并由其调拨了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的37件馆藏文物对其进行展览内容的充实等[8],就是成功的实践。对口援疆助力伊犁文物保护,不但使伊犁州的文物得到了很好保护,而且使新疆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草原文化和历史文化及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产生了很好的文化影响力,这主要归功于文化的交流与创造。与东中部一些文化资源大省相比,尽管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等成果还欠丰厚,但通过文化交流则能够快速使新疆成为国内外有特色、有影响、有吸引力的文化大区强区。因此,新疆只要把握住“文化是交流的”基本特性,就可以在文化交流中,使中外和东中部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在新疆发生更大、更密集地碰撞和融合,并且以其各不相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个性充分展现“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同时,近年来,新疆文化交流的一些成功实践也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文化遗产要善于借助文化交流的途径,从单纯保护走向发扬光大,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人活在文化中,使文化发展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功能,更好地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

(二)大力提升新疆文化的创新能力

文化交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锐意创新的过程。能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关键是看一个区域的文化创新能力。伊宁市选准了反映民族团结的题材,并且将其打造成“五个一”工程之一的力作,电影《伊宁不眠夜》,通过叙述一位学校看门人和一个寄宿生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祖孙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孩子对梦想的不懈追求、看门老爷爷及众人对孩子梦想的理解和帮助,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拨动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不畏苦难、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时代主题,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8]伊宁运用电影艺术开展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创新了文化交流的手法,而且有效地推进了文化交流、宣传了新时代的伊宁乃至今日之新疆。新疆与周边国家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强则能领先一步,并在交流中处于有利地位;文化创新能力弱,则容易停滞不前,在交流中处于不利的、被动的地位。因此,新疆必须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的角度确立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要重视提升文化内容创新能力。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器物的流动、风尚的演变,更是观念的更新、内容的创新。一种文化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观念的影响力,就必须有内容创新能力,并通过内容创新,形成文化发展的优势。重视提升文化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包含了一种文化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自然等关系的基本能力。无论是观念演进还是行为自觉,最终都要在制度层面形成推力。重视提升文化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能力。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常常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经济社会变化较快而文化的变化则相对迟缓。不与时代合拍的文化必然会被遗忘和淘汰,成为死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则会有更大的生长空间,会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虽然有综合立体的交通体系,但所有的沟通都代替不了文化的沟通交流。如果新疆通过文化把全方位开放的工作做得更好,使人们在观念上、视野上、理念上更具有开放意识,这对新疆共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因此,推动文化交流,必须使文化对时代的反应在预见性、及时性、敏感性和精准把握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重视提升文化的技术创新能力。现代文化的交流能力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文化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现代文化交流的能力、质量和水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文化交流相对滞后,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交流的手段与方式的落后。因此,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不但要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保障,而且要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在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上,要始终保持一步领先。提升文化交流创新要坚持立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重视将新疆特色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深度融合起来,在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的实践中注入优秀文化元素,以文化交流的创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建,以文化交流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项建设工作的创新。

(三)重视塑造文化交流的美好形象

努力塑造新疆的时代文化气息、地域特色和城市品位等文化形象。要重视培养民众“自信、宽容、雍雅、关怀、自律”的大国民风范,引导民众自觉树立理性、平和的文化交流意识,和谐自然地展示和平、善意的美好形象。重视把文化交流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发现和培养文化骨干相结合,各级各类文化组织要坚持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民间特色文化为主打,努力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晚会、天天有活动,扎实推进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充实群众文化组织的创作和表演力量,做到各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促进新节目不断产生,努力增强群众文化交流的吸引力、感染力;重视引导群众文化团体走向中亚和欧洲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新疆要努力为世界艺术在这里呈现,各国文化艺术家欣赏和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此,要重视以更加优良的环境、规范的服务,为外国文艺团体来新疆开展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形象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并优化新疆文化形象的识别系统,把通过市民征集到的代表新疆各地城市形象的“市花”、“市树”、“市歌”、“市雕”,广泛开展对民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凝聚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发展的正能量,让本地人和外地人特别是外国人都能够明显感受到新疆的新气象新形象。要借对口援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对口援助省市的文化联系与交流,强化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局观,不断提升国内外对新疆的关注度,同时,要积极做好新疆声音的疆内疆外、国内国际的表达,努力在国内国际语境中讲好新疆故事和新疆话题,善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朋友“知疆、友疆、亲疆、助疆”,为凝聚各方面力量助力新疆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充分发挥排头兵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重视利用节庆、会展和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外宣传,积极树立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形象,不断提高新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宣传文化部门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团体开展系列演出活动,更加注重发挥群众文化团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深入到乡镇农村、街道社区、部队军营、企业车间,把文化服务、文化活动送到基层一线,营造出昂扬向上、欢乐喜庆、祥和奋进的文化氛围。

三、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为促进文化交流夯实基础

(一)积极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

重视通过对口援疆的机制和渠道,把全国特别是对口援疆省市的一些经典文化项目引进来,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的不同文化消费爱好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新疆文化艺术与内地省市区的交流与联动,进一步提升新疆文化艺术的品质和品位。因此,新疆应进一步加大“请进来”的力度,把对口援疆省市的优秀文艺节目引进新疆展示巡演,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和支持舞蹈节的举办工作。由扬州市文联、伊犁州文联共同举办的“重访细君路”文化交流活动,将扬州小调、新疆歌舞所展示的不同民族风情魅力,通过两千多年前汉家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的故事,展现出如今伊犁大发展、大繁荣,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通过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新疆与江苏两地文化艺术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民汉之间的了解与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为新疆实施文化立区、文化强区战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将更多内地与新疆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向中亚和欧洲,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中国文化与中亚和欧洲国家的文化在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交流。这既有利于把中国文化与中亚和欧洲文化的对话推向新的高度,把真实的新疆、生机勃勃的新疆、从古到今的新疆演变过程,生动、细致、全面地展示出来,又有利于将中国文化的精粹传播到外国受众的心田。通过文化交流,使古“丝绸之路”上的颗颗璀璨明珠交相辉映,不断演绎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浪漫的心灵约会。新疆特色的民族歌舞是在多元文化的土壤中,经历千年淬炼而成的,而生活在中亚欧洲多元文化洗礼之中的人们,则是出色的艺术欣赏者。他们的欣赏常常会产生深度共鸣。这就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奠定了合作发展的基础,将有利于新疆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建,为新疆在世界市场上配置到更多更好的发展资源提供便利条件。

(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重视引进有利于新疆文化发展的国际型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大力实施“请进来”工程。通过中外文化艺术家同台献艺交流,既有利于相互学习切磋,又有助于促进新疆本土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新疆人民的文化自觉性和艺术审美水平。请进国外最经典的优秀文化成果,在开阔新疆各族人民的视野的同时,也会对思想观念的解放形成强烈的触动。通过中外文化交流,既让新疆看到文化发展的差距,也让新疆人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特别是要让新疆文化界的人士深切感受到国外同行的精品意识、演员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演技、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等,使新疆文化人在思想观念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三)切实维护好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古代国家的安全观,是以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同与异来确定的,文化上的认同是界定国家安全与否的关键因素。只要接受中华礼仪文化,就可以被纳入朝贡国的地位,否则就可能兵戎相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政策是以追求一种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为满足的,[9]这是中国古代治理西域政策的独特性所在,也是今日新疆在长治久安中着力强调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原因之一。现代文化对保证和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坚持充分体现现代文化理念,大力推动新疆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新疆文化实力,扩大新疆对内对外的影响力,凝聚各族群众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的“四个认同”感、增强各族群众的向心力,是做好新疆文化交流工作的基础。

推进文化交流应正确处理好文化交流与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关系,文化交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文化安全的关系,文化开放与文化守护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文化交流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文化交流要坚持向群众、向对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持之以恒地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的不同之处,表明各自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特色的认识与实践,这是开展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是开展文化交流的动力源泉。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这既是中国最深厚最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也是新疆最宝贵的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群众基础,这是新疆开展文化交流的现实基础。讲清楚只有开放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新疆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10],要求文化交流工作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放开眼光,敞开心胸面对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在吸取其精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实力,并努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反恐维稳的各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建,必然要把新疆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之中。因此,新疆只有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的民族文化,坚守住中华文化的根,立足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积淀中寻找养分,并积极而有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交流的现实之中,新疆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并且正确定位自己,才能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正确发挥好文化交流的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 贺灵主编.丝绸之路·伊犁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7.

[3]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32.

[4] 田卫疆.探索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术长卷--《丝绸之路研究丛书》评述[J].博览群书,2010(2).

[5] 瓦里汗·图列绍夫."丝绸之路经济带"勾勒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12-9(3).

[6] 钟声."丝绸之路经济带"立意高远[N].人民日报,2013-11-14(3).

[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2).

[8] 郭旭霞.对口援疆助力伊犁河谷文物保护[N].新疆日报,2013-11-18(6).

[9] 郭旭霞.《伊宁不眠夜》在伊宁市首映[N].新疆日报,2013-11-18(6).

[10] 贺灵主编.丝绸之路·伊犁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经济带新疆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宝藏(2022年7期)2022-09-26 11:39:26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3:24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54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文化交流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21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