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尺素雅牍”到世界遗产
——略论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逐步深化认识的漫长之路

2014-04-10 01:28:47陈汉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潮汕华侨遗产

陈汉初

(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

从“尺素雅牍”到世界遗产
——略论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逐步深化认识的漫长之路

陈汉初

(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潮汕侨批;世界记忆遗产;历史文化价值

侨批是粤闽地区出洋华侨寄回家乡的“银信合封”的特殊递寄物,以潮汕地区为多。侨批,表面看起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信件,有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也盖上邮戳,人称“尺素雅牍”。但却是兼有家书、汇款单功能的信、汇合一的华侨家书。侨批的批是批量的意思,因为旧时华侨的信汇都是一个船期一次,一个船期来一批,故引申把华侨信汇称为批。侨批具有反映海外移民史、华侨创业史、跨国汇兑史、跨国邮史、本地区域经济、跨国货币及物资交换、本身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文化史、经济史价值。而对于这些文化史、经济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深化过程。饶宗颐教授曾盛赞其“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①饶宗颐:《在侨批申报“中国档案遗产名录”专家组上的评价》,2010年2月。

本文从民国时期的相关著述和民国《潮州志》等对侨批的论述,到潮汕地区民间收藏家收藏侨批,到本地大学、学术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很多高等学校、文化单位的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都参与研究侨批文化,连续举办有关侨批文化的专门的研讨会,形成一定的研究热潮,到广东省人大代表建议侨批申遗,着眼于全球视野,从人们对侨批的认识不断深化,论述侨批申遗,以至申遗成功的历程。

一、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

人们对侨批档案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20世纪中叶,不少侨史研究者都曾研究过侨批,但只是把它当成一般华侨汇款来研究。据现有史料,民国时期,有四部著作谈及侨批。第一部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陈达于1937年完成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一书,该书第二编中单列“批款”一节,对华侨汇款有较为详尽的叙述;②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第二部是1939年写就的《海峡殖民地史》,该书第三编第八章“华侨商业”中的第二节为“信局”,阐述华侨侨批局有闽、广、潮、客、琼五帮。①佚名:《海峡殖民地史》,1939年出版。第三部是194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姚增荫所著《广东省的华侨汇款》一书,也谈到批局等侨汇机构。②姚增荫:《广东省的华侨汇款》,商务印书馆,1943年出版。

民国时期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曾详细阐述过侨批。该志《实业志六·商业》中,分列侨批业、运销业、对外贸易业、抽纱业等“四大行业”,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首,详尽地论述了侨批业的起源、运作方式,以及潮汕侨批业的旺盛生命力。其文曰:“潮州地狭民稠,出洋谋生者至众,居留遍及暹罗、越南、马来亚群岛、爪哇、苏门答腊等处。其家书汇款,向赖业侨批者为之传递,手续简单而快捷稳固。厥后虽有邮局及国营银行开办,然终接承民营批局业务,因华侨在外居留,范围既极广,而国内侨眷又多为散处穷乡僻壤之妇孺,批业在外洋采代收方法,或专雇伙计一一登门收寄,抵国内后,又用有熟习可靠批脚,逐户按址送交,即收取回批,寄返外洋,仍一一登门交还,减少华侨为寄款而虚耗工作时间。至人数之繁多,款额之琐碎,既非银行依照驳汇手续所能办理。其书信书写之简单,荒村陋巷地址之错杂,亦非邮政所能送递。故批业之产生与发展,乃随侨运因果相成,纯基乎实际需求而来,故不能舍弃现实,执泥于法也。”[1]73

该志《实业志七·金融》中,又有《侨汇》一节,描述潮汕侨批独特的“和价收寄”经营方略:“潮州对外汇兑类用双重汇兑制(须转为香票),独南洋各地侨汇得直接寄入,盖经营侨汇之批局,须将种种复杂之汇驳和价收寄(例如暹罗之一铢,比值香币得若干,香币比值汕头直平两得若干,而批款本位之大洋银又比值平两加水若干,再加之批信往返邮费送力等,和成该地批价,方向华侨收寄)。寄额决定后,中间之汇水不论如何变动,皆批局负责,其盈亏不关汇款人之事。故华侨银行设立后,虽曾参加收寄侨批托由国内邮政局代为分发,但为数甚少,手续又不及批局之简便,业务阻滞,未久即告停止。”[2]1409-1410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直至日本入侵中国,汕头沦陷,潮汕侨批业仍坚持不断。“批局在外洋收集侨汇后,历以汇由香港转入国内为正常汇路。二十八年汕头失陷,潮州批局仍转设分号于兴宁、梅县等处,以维持对香港汇路于不断。至三十一年间,日本对英美宣战,香港星洲相继陷落,暹罗又被出兵占据,侨汇路线断绝,乃改以水客方式,由暹罗暗带黄金现钞,间关至河内、海防,或至东兴、昆明,再汇为国币而入潮州。道路修阻,每须累月经年,始能抵达。”[2]1411-1412

除此以外,饶志还将各港汇来配与潮州各属侨批数额、南洋华侨批款汇价,列表注明,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侨批资料。

二、潮汕地区对侨批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0世纪50年代开始,潮汕地区的侨批收藏家们,即着手收集侨批,但也只是把侨批当成一个特殊的邮种进行收藏把玩而已。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只收集侨批封,侨户或“古董脚”(指那些下乡收卖旧货、古董,用于贩卖者)在出售侨批时,一般都把侨批中的华侨信件抽去。笔者曾在一“古董脚”处淘到从侨批封中抽出来、装订在一起的侨批信件近百封,但侨批封却都被卖掉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潮汕地区的侨批封收藏家也陆续把侨批封送往国内外的大型邮展上参赛,并荣获各项大奖。汕头市集邮协会和各县集邮协会先后举办了各种邮展,侨批邮品成为重要展品之一。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各种研讨会,研究侨批邮品,出版侨批邮品鉴赏论文集,取得了不俗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史学界对侨批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个新的文化保护项目——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这一文化保护项目的设立,引起了各国史学研究者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区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热潮时,潮汕地区也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呼吁,成立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4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第三次理事会,在讨论文献征集工作时,陈训先理事向理事会介绍澄海侨批收藏家邹金盛,并建议向邹金盛等收藏家征集侨批、研究侨批,得到理事会的重视和支持,会后,研究中心专门购买一部复印机,到邹金盛家复印侨批资料。至翌年8月,共复印邹金盛所收藏侨批6000多封,研究中心也开始进入潮汕侨批全方位的征集和研究工作。差不多在此时或更早,便已有一些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开始对潮汕侨批有所关注和研究。

2000年12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潮学讲座”,邀请饶宗颐教授主讲。他对潮汕侨批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有人说,徽州学能成立,因为它有某一种特殊的材料。徽州学我们国家已承认,国际上也承认。徽州特殊的是有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且保存很多,历史一过就很不容易找到了。现在徽州商人也已确定,研究那些契约就是研究徽州商人及其活动,大家都承认了它在经济史上是很大的课题。我们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侨批,侨批等于徽州的契约,价值相等。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从经济史来看的……这些资料如果把它公布出来是很新鲜的,可以看出那时候潮人在哪些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的活动看到那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但世界上侨批的资料还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注意。[3]34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商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经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是微州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生产、劳动、经济往来、社会交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状况的最真实、最具体的反映。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因其数量之多、研究价值之大,曾被誉为是20世纪继发现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极大影响。目前,仅黄山市各单位收藏的徽州文书就有近20万件。有关专家调查后表示,散落在黄山民间的徽州文书约有18万件。

在这里,饶老论述的是“潮学”能否成立的论题。他借用“徽州文书”对“徽州学”的支撑作用,提出了侨批可与“徽州文书”“媲美”的重要观点。

从2000年开始,潮汕地区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和研究潮汕侨批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过向侨户征集、收藏家捐赠,向私人购买等形式,收集侨批原件。到2005年,“研究中心”便拥有侨批12万多封。此外,还收集了有关侨批文物一批,如批袋、市篮、批盒、批局信笺等。从2005年开始,“研究中心”把这12万多封潮汕侨批按县别、乡镇、家庭(族)分类,并以时间为序进行整理。另外,汕头大学图书馆馆藏侨批及有关资料达3万封(件)。本地收藏家邹金盛、蔡少明、麦保尔、张美生、陈郴、陈坚成等也收藏一定数量的侨批。汕头市档案馆馆藏侨批相关档案1.8万多件。这样,潮汕地区公私藏侨批及相关资料达20多万封(件)。此外,还有泰国侨批收藏家许茂春的收藏、东南亚华侨中的收藏,以及散落于民间的侨批,潮汕侨批存世量十分可观。另外,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银信档案馆)收藏五邑银信3.8万封,相关档案2千件;梅州市档案馆收藏侨批1.2万多封,相关档案6千多件;开平文物馆收藏侨批1.2万多封,相关档案8百件。汕头大学图书馆还对本地侨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是:分类、整理;扫描处理,将纸质侨批资源转变为电子侨批资源;侨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研究;侨批元数据著录模板的确定;侨批资源全文数据库建设,从而解决了侨批“藏和用的难题”,通过网络汇集区域性侨批,“实现共享”,[4]这也是“采用最佳技术手段”对侨批进行抢救、保护的功德无量工作。近十多年来,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还通过举办多场“侨批文化研讨会”,从文化的层面,发掘侨批丰富、深厚的内涵,并初步形成了拥有数十名海内外侨批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

2004年,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侨批文物馆”,展出了“潮汕侨批文化图片展览”和文物。侨批文物馆开馆以来,吸引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日本、法国、加拿大和北京、上海、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广州、梅州、江门等地的海内外侨团、专家学者以及大中小学师生前来参观,并进行研究交流。侨批已经成为“研究中心”的一个知名品牌,并被汕头市政府列入建设汕头文化大市的八大文化工程之一。“研究中心”还把研究成果出版成书,累计已出版侨批萃编、选编等,侨批研究论集、专著、资料集等书籍数十本。同时,专门申请创办出版《侨批文化》杂志(半年刊)。2005年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潮汕侨批集成》,把10多万封侨批的原件扫描编辑出版,共120多册(每册500页,精装16开本)。这一系列的收集、研究和成果,为侨批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侨批申遗的缘起与过程

基于潮汕文化科研单位收集、研究潮汕侨批等一系列的成果,对侨批的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侨批在经济史、文化史价值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增强了笔者把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设想的信心。2007年1月,在广东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前夕,笔者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与中心合作收集研究侨批的有关资料,由笔者撰写建议案,并联合另两位省人大代表,向省人大会议提出了《关于“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建议》,提出“由省政府出面,将‘潮汕侨批’的抢救研究纳入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工程,拨给一定的扶持资金”;“组织专家着手将潮汕侨批申报为世界记忆遗产,为建设文化大省服务,并以此提高广东在世界的知名度”。①陈汉初、谢铿、魏淼新:《关于“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建议》,2007年广东省人大议案。广东省人大对此建议十分重视,将《关于“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建议》分别敦请省文化厅、省档案局办理。省文化厅在会办意见中认为:“‘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对我省的文化大省建设工作具有积极作用。”省档案局通过调研也认为,这份建议是“十分有价值的”。2007年4月30日,广东省档案局给笔者的答复函中,对笔者提出的两点建议分别答复:“建议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直接向省文化厅和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和“鉴于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须经过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选择出符合世界意义选择标准的档案文献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提出申报申请的程序,省档案馆向国家档案馆作了请示,同意‘潮汕侨批’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②广东省档案局:《对广东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1303号文的答复》2007年4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使侨批申报记忆遗产的工作按程序顺利进行。广东省档案局在承办省人大代表建议案过程中,又有江门、梅州等市的有关部门提出申报要求。经协商,同意以“广东侨批”(由潮汕、梅州和五邑侨乡的侨批组成)向国家档案馆申报。2008年,广东省档案馆正式向国家档案局提交了《关于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请示》。侨批档案申遗工作随之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

此时,福建方面也提出了福建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请求。后在国家档案局的协调下,广东省档案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整理和呈报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以“侨批档案”(由“广东侨批”和“福建侨批”构成)名义,申报国家和世界文献遗产。经过一系列努力,2010年2月22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评定“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1年12月,省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项目领导小组在省档案馆举办宣传推介会,特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粤考察。2011年1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专程赴汕头档案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馆和著名侨宅陈慈黉故居参观,实地考察潮汕侨批和侨批局遗址,评估侨批档案的世界意义,具体指导申报工作。会后,经国家档案局同意,广东、福建两省档案局联合向世界记忆亚太区委员会提交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项目的文本。2012年5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第5次全体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亚太地区委员会第11次会议上,由我国申报的“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与“西藏元代官方档案”一起,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的评价是,“它们印证了近代中国国际移民和东西方跨文化联系与相互碰撞的历史”。

四、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超国界价值

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是具有历史、美术、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遗产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据介绍,至2013年止,我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有9项。以经济史上来看,侨批档案是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的。侨批是华侨史上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文物,它不仅历史跨度大,而且对当时、当地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饶宗颐教授所说:“侨批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潮人在哪些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活动看那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3]34

中国有悠久的书信文化。汉乐府有民谣云:

客从远方来,遗有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喜欢用书信来沟通情感,创造了辉煌的书信文化,被称为“尺素雅牍”。潮汕有俗语云:“番畔钱银唐山福。”潮汕华侨把传递亲情的书信与尽赡养家人义务的汇款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创造了信、汇合一的侨批文化。侨批文化记录着昔日华人移民的拓殖史,记录着华人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开拓拼搏的艰难历程,记录着海外华人思乡思亲、寄钱回家赡养家人的浓重情结,记录着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国与中国、与侨乡的经济往来。侨批作为一种具有超越国界价值的文献资料,给当代人留下关于海外华人艰苦创业、开拓拼搏、热爱家乡、惦念亲人的历史记忆,也为历史与现代架起一座文化的桥梁,是名符其实的世界记忆遗产。

[1]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商业[Z].汕头:汕头艺文印书局.1949:73.

[2]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金融[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

[3]饶宗颐.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潮学讲座[J].潮学通讯:第20期,2000(12).

[4]金文坚.侨批资源数字化工作的意义和实践[G]//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文献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2:23-29.

From the Literary Style of Letter to the Memory of the World——O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Qiaopi by Chaozhou(Teochew)People

CHEN Han-ch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oshan Culture and History,Shantou City,Shantou,Guangdong,515041)

In Teochew(Chaozhou)Chorography,which originate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Qiaopi(the remittance from overseas Chinese)was recognized as one of four key industries in Chaozhou.Far over the century till on 19th June,2013,it was finally registered in the Memory of the World Heritage.During this long period,it went through over half of centrury for Chaozhou People to collect and study these oversea re⁃mittance lett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n-going process of Chaozhou People’s recogn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Qiaopi,based on:the four works that stated Qiaopi early in 1940s;folk Qiaopi collec⁃tion in Chaozhou district;organizational collection by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engaging in Chaozhoulogy;the application for the list of Memory of the World and the successful registration in June 2013 as the result of a proposal advanc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People’s Congress of Guangdong.

Qiaopi of Chaozhou(Teochew);the Memory of the World;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G270.73

A

1007-6883(2014)04-0022-05

责任编辑 吴二持

2014-01-19

陈汉初(1948-),男,广东揭阳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潮汕华侨遗产
我的华侨老师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潮汕牛肉火锅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18
遗产怎么分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40
千万遗产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