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体验幸福

2014-04-10 06:14赵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儿童

赵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校门,正处于童年阶段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因而,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教学要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幸福。

一、“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我是充满自信担任一年级的《品德和生活》教学的,因为我相信,凭我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经验和充分的教学准备,上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似乎是小菜一碟。然而,那些刚进校门的孩子们第一课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精心准备的课件并没有吸引学生,他们老是动个不停,似乎永远安顿不下来,有的甚至还吵着要上厕所,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在无数声“请小朋友们遵守纪律”中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早已累得满头大汗。

在第二次上课前,我早早来到他们的教室门口,和他们做起了游戏,在教学设计中也安排了一些游戏内容。也许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许是学生们已渐渐适应了小学的作息时间,这节课我没有一次要停下来讲纪律。尽管教室里仍很闹,但那是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和加油声。

以后的每一节课,我总是早早去教室,我特别在意和他们互动的每一刻,以至于有的学生会在上课前到我的办公室门口去张望。在教学第7课《学习真有趣》调查“我最喜欢的功课”时,学生们大多选择了《品德与生活》。我相信天真的孩子们没有撒谎,他们是从心底里认可了我这个大朋友,他们是真心喜欢这门没有作业负担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功课。

我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二、生活是品德培养最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

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它落实到具体教学要求应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与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多元化必然存在,学生面临的道德判断绝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绝对。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无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漠视现实生活,否则就会产生宽泛和拔高的目标,这样的品德课教学,自然不会有知行合一的效果了。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教材上的内容尽管都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们的教材只呈现一个生活状态,一个范例,不是特定学生当前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我们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千姿百态又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简单化地使用教材,必然会使教学脱离实际,从而失去教学效果。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就要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不妨采用舍远求近的方法。

3、教学模式生活化

要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必须创设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的角色地位以及知识、年龄、自我概念与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此,要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生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4、教学评价生活化

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操作。生活化的评价是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达到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可从以下方面来操作。

(1)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知行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小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细致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评价其道德行为,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2)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为他们创设道德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3)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全员,由单一转向综合性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首先是评价要具有开放性,教师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其次要坚持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无错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执行“一切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的原则,不要越俎代庖。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也可以家长评。要把单一的评价转化为综合性评价。这样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成为生活评价的一部分,学生便成了评价与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们欣喜地发现,“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已经成为《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之一,并把“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看作“每个儿童的权利”。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正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让孩子们既可以很高兴玩,又可以掌握本领,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宜兴市红塔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儿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